簡體版

第四章

皇後讓太子要積極造人,便也不只是空話,太子回京的第二天,她就給太子送了兩個貌美如花的侍妾過去,希望要是太子妃和側妃生不出來,侍妾生個孩子也總比完全沒有好。

皇帝到皇後這里來用晚膳的時候,便說皇後︰「旻兒剛回京,你便送了侍妾過去,成何體統。」

皇後絲毫不覺得自己做得不對,應道︰「旻兒已經過了及冠之年,尚沒有一子半女,臣妾不得不操心他此事,送去兩個侍妾,也是人之常情。臣妾以為陛下也是心系東宮尚無所出。要說旻兒,他自從成婚,先是去監督京畿水利,之後又去督軍,在東宮中又有多少時日,故而一直無所出,現在既然回京,還不知道之後什麼時候又要離京,這些日子要是能夠讓東宮中有喜,不是好事嗎?」

皇帝說道︰「婦人之言。」

皇後心想這又是什麼婦人之言了呢,全是至理之事。不過她沒和皇帝爭辯,只是沉默下來用膳。

寧寧被乳母抱著在一邊吃她自己的,此時看帝後之間氛圍很僵,她就不吃了,盯著皇帝叫他︰「爹爹。」

她的聲音軟糯清甜,能叫得人心發軟,于是本來板著臉的皇帝也不得不笑了,他放下碗筷,說︰「將寧兒抱過來。」

于是寧寧坐在了皇帝的懷里,她不像別的孩子那麼亂抓亂鬧,所以皇帝非常喜歡抱她。

小年的時候,宮中在西苑瓊台擺了家宴,有品階的妃子都能前往,皇子皇女們也齊聚一堂,皇帝當年本有兩個弟弟,但都戰死了,只剩了一個妹妹,也就是靜安長公主還在京中,于是靜安長公主也帶著子女前來參加了宴會。

皇後前往西苑瓊台時,將寧寧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生怕她凍到了,又用了披風帽子把她的臉遮住,由乳母抱著她上了轎子,從慈元宮出發,去了西苑瓊台。

西苑瓊台距離慈元宮不遠不近,坐轎子一刻多鐘便到了。

皇後帶著小公主到的時候,西苑瓊台的綠濤閣里已經有了不少人,除了皇帝,便是在和皇帝談事的太子以及大皇子沒有到了。

西苑瓊台的綠濤閣是一座不小的閣樓,里面有九根大柱子支撐,很是高聳亮堂,即使不是家宴,有時候招待臣子,也是在這里。

在冬日里,里面不免會顯得些許陰冷,不過宮人們早在里面燒上了暖爐,地上鋪著厚地毯,掛著琉璃宮燈,十分喜慶。

皇後帶著小公主到了之後,其他宮妃以及皇子女們都恭迎行禮。

皇後走到靜安長公主跟前將她拉了起來,讓她坐在自己身邊,說道︰「妹妹過來坐。」

靜安長公主作為皇帝同母胞妹,是非常受皇帝喜愛的,她所嫁為戰功顯赫的豪門大族慕家的長子,因夫婿在和北齊的戰爭中受傷病死,便做了寡婦,她之後便也沒有再嫁,甚至一直住在慕府伺候婆婆,教養孩子。

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靜安長公主都是很優秀的,堪稱公主楷模。

而且她性格直爽,頗具男兒風範,皇後也很喜歡她,時常召她進宮來住。

靜安長公主和皇後寒暄了幾句,就抱過寧寧逗起來,「小公主,還認得我嗎?」

寧寧笑著看她︰「姑姑。」

靜安長公主愛憐地抱著她不放,甚至和皇後開玩笑說︰「我可喜歡寧寧了,要不直接讓她做我的兒媳婦吧。」

靜安長公主生過兩子一女,不過女兒在三個月時候就夭折了,兩個兒子倒是都養大了,大兒子叫慕華,已經有十四五歲,早就定下親事了;小兒子慕言,現在有九歲多,倒還沒有說親。

靜安長公主說了這話之後,在座都笑,比較有地位的,諸如席貴妃楊妃之流甚至說起玩笑話來,道︰「怎麼不好呢,親上加親嘛。」

皇後也笑,逗盯著寧寧看的慕言,說︰「言兒,你說你喜歡寧寧妹妹嗎?」

慕言雖然才九歲,但這時候的孩子曉事早,已經知道大家說的是什麼事了,他不好意思地紅了臉,囁嚅道︰「妹妹太小了呀。」

他這話一出,便引起了哄堂大笑,于是更笑得他站也站不住了,跑到了他大哥的身邊去。

大家更是笑得停不下來了,皇後說︰「哎喲喂,他還知道寧寧小。」

公主也笑︰「他知道什麼呀。寧寧可是個美人胚子,你不先定下來,將來你可是求娶不到的。」

慕言于是紅著臉恨不得將臉埋到他大哥背上去,甚至連他大哥都笑他,他只得又抬頭偷偷盯著寧寧看了看,寧寧也在淡定地看他,黑溜溜的葡萄樣的大眼楮,漂亮得如同蘊滿了天空的星子,有種驚心動魄的神秘之美。

慕言想,寧寧小公主的確很漂亮,但是,是真的很小嘛。

寧寧像听別人的八卦一樣在听這件事,也覺得挺有意思的,總之無論古今,女人們最愛聊的事情就是兒女婚事了。她乖乖做個道具,讓他們說好了。

不過對于自己才一歲多就要訂婚這件事,她還是有些無奈的,心想好歹等自己長大一些,自己稍稍有些發言權的時候吧。

例如慕言,現在還是個瘦瘦的豆芽菜小孩子,又靦腆,總之,她對他可沒有任何想法呀。

笑完了慕言之後,靜安長公主便知道皇後對和她結兒女親家並不是特別熱衷,大約還是因為孩子小,平平安安長大,到時候再說親事才好。

因太子一回京皇後就送了侍妾去給他,太子妃當然不會太高興,她此時坐在位置上,雖然也在笑,但眼神里卻有些落寂。

寧寧目光從她身上掃過,她不知道太子和太子妃關系到底如何,不過以她對太子的觀察,太子十分仁厚,想來不會和太子妃關系不好,即使沒有愛情,也會尊重她才對。

這一天,除了太子妃,連太子側妃董氏也在,董氏比太子妃還小,大約就十七八歲,但是已經儀態十分端莊穩重,打扮也稍顯老成,並不大愛笑,一直坐在那里沉默寡言。

寧寧想,她們兩個大約不是有閨/房情/趣的那種女人,不知道太子會不會因此更迷戀有風情一些的侍妾。

寧寧對太子的事情是很關注的,畢竟他是她的同母哥哥,又是太子,以後她的日子說不得就是要靠他的,于情于理,她都應該非常在意他。

一群人正說得開心,下面就有孩子哭了,大皇子的皇子妃趕緊起身去呵斥抱著皇孫的乳母。

皇後也朝那邊看過去,說道︰「怎麼哭了,是餓了嗎?」

大皇子妃回道︰「回母後的話,剛吃過了,他只是要鬧鬧而已,抱到後面去就好了。」

席貴妃便說︰「外面冷呢,抱來抱去的,小心著了風。」

這是她的親孫子,她十分著急上心。

皇後便也說道︰「就在這里好好哄哄吧。別抱出去了。」

但小皇孫卻一直哭個不停,到皇帝前來時,他都在哭,而且聲音十分大。

他才兩歲多,哭起來別人說什麼都不听,也根本哄不住,這樣的家宴,本是熱鬧的場景,總有一個孩子在哭鬧,便會讓人覺得很掃興。

大皇子和太子都是成年的皇子,跟著皇帝一道兒前來。

眾宮妃行禮之後,皇帝很和藹地讓眾人免禮,看到孫子在哭,就問︰「這是怎麼了?」

大皇子妃還沒有來得及回答解釋,大皇子是火爆脾氣,已經說道︰「快抱出去,抱出去,一直這麼哭是怎麼回事!」

大皇子才能沒多少,脾氣又不好,比起太子的平庸,他這個樣子更不得皇帝老爹的心。

大皇子妃對著皇帝屈膝行了一禮,就要抱著兒子出去。

大皇子府中至今有為他生三個兒子,不過有個夭折了,顧家皇室,孩子夭折率十分高,比起那些吃不飽飯的農戶人家還不如。

他現在的長子已經四歲了,起名叫顧元謙,是侍妾所生,這二兒子是大皇子妃所生,乃是嫡子,比起長子當然要受寵些。

皇帝此時已經呵斥了大皇子,說︰「小女圭女圭總是愛哭的,不要抱出去了,抱過來朕看看。」

大皇子妃受寵若驚,趕緊一邊哄著兒子一邊把他抱過去了。

小皇孫已經哭得一塌糊涂,面頰緋紅,皇後也站起身來看,輕輕哄他,但他還是哭個不停。

之前寧寧要是用哭一哭,只要皇帝一抱,她馬上就能停下來,皇帝以為自己具有讓小孩子哭泣點到即止的能力,抱一抱小孫兒,小孫兒也能不哭了,沒想到孩子被他抱到手里,不僅還是哭,而且在他懷里掙扎來掙扎去,要不是他力氣大,這孩子非得掙到地上去不可。

而且他已經變成了扯著嗓子干哭,那聲音讓每個人都心焦。

寧寧此時被靜安長公主抱在懷里,她也盯著小佷兒看,心想這是怎麼了呀。

皇帝無法,只得把孩子還給了兒媳婦,說道︰「抱到一邊去吧。」

大皇子妃趕緊接過孩子,要把他抱出去,皇帝坐到了上位上,看向寧寧,寧寧也正好看向他,囁嚅著叫他︰「爹爹。」

于是皇帝將寧寧抱到了懷里,寧寧不哭不鬧,只和他愛嬌地笑,這下讓他滿意了。

皇室家宴是熱鬧的,因為皇宮提倡節儉,所以沒有讓樂坊司進歌舞,只是有幾個樂師來演奏琴曲而已。

大皇子妃抱了小皇孫出去就再沒有回來了,總之,出了這小皇孫的事,之前總在皇後跟前顯擺大皇子有兒子的席貴妃,也偃旗息鼓了,因為誰都看得出來皇帝因為小皇孫的事情並不高興。

啟元二十八年在一片熱鬧繁華中到來了。

按照虛歲,寧寧已經三歲了。

此年五月,寧寧的生日,皇帝陛下讓為寧寧好好過個生日。

和她同月出生的,是楊妃所出的皇七子,已經有六歲的顧世惠,因兩人生日只差幾天,皇帝便說讓兩人的生日在一起過好了。

其實孩子生日不宜大辦,不過寧寧和皇七子都很受皇帝喜歡,便讓好好慶祝,也在情理之中。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