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章 顯端倪,天地變(11)

票來!!!!!!!!!

唐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只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唐三藏悚懼,只見孫悟空早到了唐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唐三藏拜了四拜,算是拜他救自己出來的。

謝畢,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

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唐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象沙門中的人物,便叫︰

「徒弟啊,你姓甚麼?」孫悟空道︰「我姓孫。」唐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孫悟空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唐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象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麼?」孫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時又稱為孫行者。卻說那孫悟空請唐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背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見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來,唐三藏在馬上驚心。猴子在路旁歡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個碗來粗細一條鐵棒。他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余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你看他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那里去!」那只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點玉塊,唬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天哪!天哪!上次踫到那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斗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猴子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月兌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唐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猴子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孫悟空,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月復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他把條鐵棒,捻一捻,依舊象個針兒,收在耳里,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

兩個前進,長老在馬上問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猴子笑道︰「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棍,本是東洋大海龍宮里得來的,喚做天河鎮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大反天宮,甚是虧他。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做一個繡花針兒模樣,收在耳內矣。但用時,方可取出。」唐三藏聞言暗喜。又問道︰「方才那只虎見了你,怎麼就不動動,讓自在打他,何說?猴子道︰「不瞞師父說,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于宇宙,小之則攝于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剝這個虎皮,何為稀罕?見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麼!」唐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師徒兩個走著路,說著話,不覺得太陽星墜,但見︰焰焰斜輝返照,天涯海角歸雲。千出鳥雀噪聲頻,覓宿投林成陣。野獸雙雙對對,回窩族族群群。一勾新月破黃昏,萬點明星光暈。

猴子道︰師父走動些,天色晚了。那壁廂樹木森森,想必是人家莊院,我們趕早投宿去來。」唐三藏果策馬而行,徑奔人家,到了莊院前下馬。猴子撇了行李,走上前,叫聲「開門!開門!」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 喇的開了門,看見行者這般惡相,腰系著一塊虎皮,好似個雷公模樣,唬得腳軟身麻,口出譫語道︰

「鬼來了!鬼來了!」唐三藏近前攙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頭,見了唐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問道︰「你是那寺里來的和尚,帶這惡人上我門來?」

唐三藏道︰「我貧僧是唐朝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適路過此間,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萬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雖是個唐人,那個惡的卻非唐人。」悟空厲聲高呼道︰「你這個老兒全沒眼色!唐人是我師父,我是他徒弟!

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齊天大聖。你們這里人家,也有認得我的,我也曾見你來。」那老者道︰「你在那里見我?」悟空道︰

「你小時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臉上挑菜?」老者道︰「這廝胡說!你在那里住?我在那里住?我來你面前扒柴挑菜!」

悟空道︰「我兒子便胡說!你是認不得我了,我本是這兩界山石匣中的大聖。你再認認看。」老者方才省悟道︰「你倒有些象他,但你是怎麼得出來的?」悟空將菩薩勸善、令我等待唐僧揭貼月兌身之事,對那老者細說了一遍。老者卻才下拜,將唐僧請到里面,即喚老妻與兒女都來相見,具言前事,個個欣喜。又命看茶,茶罷,問悟空道︰「大聖啊,你也有年紀了?」悟空道︰「你今年幾歲了?」老者道︰「我痴長一百三十歲了。」猴子道︰「還是我重子重孫哩!我那生身的年紀,我不記得是幾時,但只在這山腳下,已五百余年了。」老者道︰「是有,是有。我曾記得祖公公說,此山乃從天降下,就壓了一個神猴。只到如今,你才月兌體。

我那小時見你,是你頭上有草,臉上有泥,還不怕你;如今臉上無了泥,頭上無了草,卻象瘦了些,腰間又苫了一塊大虎皮,與鬼怪能差多少?」

一家兒听得這般話說,都呵呵大笑。這老兒頗賢,即今安排齋飯。飯後,悟空道︰「你家姓甚?」老者道︰「舍下姓陳。」唐三藏聞言,即下來起手道︰「老施主,與貧僧是華宗。」行者道︰「師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華宗?」唐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陳,乃是唐朝海州弘農郡聚賢莊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陳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御弟唐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那老者見說同姓,又十分歡喜。猴子道︰「老陳,左右打攪你家。我有五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燒些湯來,與我師徒們洗浴洗浴,一發臨行謝你。」那老兒即令燒湯拿盆,掌上燈火。師徒浴罷,坐在燈前,猴子道︰「老陳,還有一事累你,有針線借我用用。」那老兒道︰「有,有,有。」即教媽媽取針線來,遞與行者。猴子又有眼色,見師父洗浴,月兌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月兌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折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唐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才象個行者。」唐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悟空唱個喏道︰「承賜!承賜!」他又去尋些草料喂了馬。此時各各事畢,師徒與那老兒,亦各歸寢。

猴子看看月亮,在想著怎麼樣才好離開這和尚。按理說雖然他救自己出來是被計劃的,但這恩不能不報啊……我老孫以後還怎麼混,恩得報了。好歹那如來也是說話算話,我出來之時,金身已經回到我身上,難道他就不怕我這樣就逃走嗎?可這猴子哪里知道,這如來就是看出他重情重義,才敢如此。猴子想了想,決定還是先護送一段時間,等他收了其他徒弟,自己馬上就走。

次早,猴子起來,請師父走路。唐三藏著衣,教行者收拾鋪蓋行李。正欲告辭,只見那老兒,早具臉湯,又具齋飯。齋罷,方才起身。唐三藏上馬,行者引路,不覺饑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斗,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旁 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 一聲道︰「那和尚!那里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唬得那唐三藏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猴子用手扶起道︰「師父放心,沒些兒事,這都是送衣服送盤纏與我們的。」唐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閉?他說教我們留馬匹、行李,你倒問他要甚麼衣服、盤纏?」猴子道︰「你管守著衣服、行李、馬匹,待老孫與他爭持一場,看是何如。」唐三藏道︰「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條大漢,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怎麼敢與他爭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