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挖時候的我沒有看,我放羊呢。也沒法到跟前啊,有當兵的扛著槍不讓湊過去,我听我見後院的人說,挖出了一個金馬駒。還有一些碗、罐子之類的,當時就用木箱子包好,拉走了,誰也不讓瞧、、、、、、」放羊的大哥抽了一口煙,頓了頓說到。

「就沒有別的了,這不是一個公主墳嗎。就沒有值錢的東西了?」一旁的潘子早就耐不住了。

「這誰也說不好,反正稀稀拉拉的挖了半個多月,晚上就扎帳篷住在這里,就在那塊空地」順著大哥手指的方向,還可以看到一片有二十平米左右的被平展過的空地,一看就就是有人搭建過帳篷的地方。

「大哥,就沒有看過棺槨嗎?」我問了一句

「啥,棺槨?」

「哦,就是棺材啊?」我忘記了這是一個放羊的大哥,和他說棺槨,他還不見得懂得!

「棺材啊,看到了,大紅漆的,挖出來的時候,在陽光下面還反光呢。跟新的一樣,這棺材從里面抬出來的時候,好幾個當兵的跟著一起運呢,都有一人多高的、、、、、、」放羊的大哥說到。

「那棺材里面沒有死人,男的女的啊?」潘子問了一句相當沒有水平的話,既然是公主墳,這里面怎麼可以埋著男的呢,也許會有駙馬,但是那個就應該叫駙馬墳啊,哈哈,誰知道呢?

「還真有尸骨,听說都爛了,就剩下骨頭了,什麼也沒有了」放羊大哥說

「那現在的棺材呢?」我問一句

「就埋在那邊大楊樹地下了,那幫考古的開棺後,把里面的東西都給拿了出來,那棺材就埋在那邊了」說這還指了指溝渠邊上的一排鑽天毛白楊。這考古隊和盜墓賊有什麼區別呢。一個是有執照的挖墓,一個是沒有執照的挖墓,這死後埋的好好的公主郡主也好,把人家從自己的墓里面給拖出來不說,拿走值錢的隨葬物件不議。就這麼給隨便的埋在溝邊了。

這想不到考古隊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這和我們有什麼區別呢,都是盜墓了的。呵呵。順著放羊大哥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個稍稍隆起的土包,要是沒有指點,誰也不會知道這是一個公主最好安生的地方,沒有墓碑,芳草萋萋。也許幾十年後,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土堆了,沒有知道這里面埋的是誰了?

「不和你們聊了,養都進莊稼地,都啃棒子了」說話間,放羊的大哥緊忙站了起來,起身起轟養了,我們也隨著放羊的大哥下到了溝渠邊。待大哥把幾只不听話的山羊從溝渠邊上的莊稼地里趕出來的時候,又和我們湊到了一起。

「大哥,這墓沒有人在挖過吧?」我看著這邊上不起眼的再次下葬的公主墓,問了我當時最想知道的一句話。

「這個誰挖開啊,也沒意義什麼寶貝,就一把骨頭,誰沒事挖他了,有那勁都翻地去了」放羊大哥很不屑的說到。

那時候北京郊區的民風還是很淳樸的,路過誰家進門討碗水喝,遇到飯點,還會張羅你在他家吃飯,還不等你拒絕,人家就把碗筷給你擺好了,你不吃,人家還不高興呢。現在北京的郊區,房子高了,院牆也不是籬笆了的,村民都富裕了,卻沒有曾經那麼熱情了。

人心變了,這世道都變了,早年間和彪子哥到內蒙古收羊毛,買與不買,人家都把你當做貴賓,好吃好喝的招待,後來有一幫壞小子把這個規矩給壞了,到人家假意買羊毛,先看好羊毛,待到晚上和主人喝酒的時候,有意把主人灌多,趁人不備,裝車拉走羊毛,後來內蒙的那幫牧民都不賣給北京過去的手羊毛的販子了,這個就是為什麼彪子哥後來種起了林下參的原因。

我下到了墓坑里面,這個墓坑據離地表最深處有三米多吧,還可以看到夯的土壁,不知道清朝時期,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怎麼把黃土夯制的和水泥牆壁一樣,橫平豎直的。還可以看到牆角沒有挖出的青色的墓磚,地面都是鋪著大概四十厘米左右的青色的地磚,從磚石的質量看來一般,我看過一些修建的精美的墓室,即使也是磚石結構的,但是里面所用的墓磚也是很講究的。

那些墓磚在墓室地面鋪的很平,中間的縫隙還用白色的高嶺土填充,很多盜墓人和考古人員都知道高嶺土只是用來做古墓的封土,或者填充土用,很少看到用高嶺土勾縫的時候。我要是沒有看到也是不會相信的。

高嶺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優良的電絕緣性能;具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陽離子交換量、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

因此高嶺土已成為造紙、陶瓷、橡膠、化工、涂料、醫藥和國防等幾十個行業所必需的礦物原料。高嶺土在造紙工業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有兩個領域,一個是在造紙(或稱抄紙)過程中使用的填料,另一個是在表面涂布過程中使用的顏料。

這些都是現在高嶺土的用途,但是在古時候。高嶺土最多的

用途就是修建墓室還有制造瓷器,不光是墓室里面還是墓室外面的填充,這些都離不開高嶺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高嶺土的國家。遠在3000年前的商代所出現的刻紋白陶,就是以高嶺土制成。江西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名揚中外,歷來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美譽。

我粗略的算算整個墓室大概要有三十平米,中間因該還有隔斷牆隔開,這樣的墓室,一般都是一穴兩棺,不知道為什麼只有一個棺材,百十年前的事情了,誰也說不清楚,現在就這個墓是誰的,我當時都搞不懂,依稀還能在墓坑邊上找到一些瓷器的碎片,稍稍拼湊一些,可以看出這些都是當時瓷碗的碎片,就是不同的民窯。不是什麼精品,要不早就被那幫考古的撿拾走了,也不會留下什麼了。

就在我想看看有什麼沒有漏可以檢的時候,我發現了腳下的一塊墓磚的異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