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大鼎的最終命運如何,咱們接著聊。
既然買家執意要求,主人遍照辦了。吳家先是買來六十根鋼鋸條,打算晚上就動手,把這大鼎鋸開。但是真正鋸起來,才發現根本就鋸不動。
玩古玩的人都知道,這青銅的主要成分是銅和錫。銅和錫分開很軟的。要是按照比例鑄造在一起的時候變成了合金,這可是比鋼都要硬,根本就鋸不動。簡單的說吧,最後鋸了一晚上,據說用斷了48根鋸條,最後才鋸進去兩三厘米。
吳家人害怕用大錘硬砸,發出很大的聲響,就用棉被浸水包裹這個大鼎,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最後才砸掉了一個耳朵。就這一只鼎耳就四十公斤重。
最後這大鼎實在難以肢解,想想把大鼎砸碎了也十分可惜,吳家就決定放棄了這筆買賣。又把大鼎埋在西屋的馬棚地下了,就這樣,大鼎躲過了被肢解的命運,完整的保留下來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沒過一個月,這件事情就傳到彰德縣偽縣長楊隆準的顧問,還是日本人的耳朵里面。當時日本人派出了一隊人馬,還揚言要用七十萬(偽幣)買下此鼎。吳家上下都被搜了遍。可能是情報不準,把「西屋馬棚」听成了西院馬棚。把鄰居的家里翻了一遍,也沒有找到什麼。當然地面都掘開了。
日本人找不到這個大鼎,當然不會死心的。吳家人心里也不放心,吳家人就把這個鼎從馬棚下面挖出,挪到了放雜物的東屋地下,挖好深坑埋好,地面的磚依舊鋪好,表面什麼也看不出。
同時還想到一個辦法混弄日本人,害怕日本人在來搜查,就找來了一個小銅鼎,濫竽充數,這一招還真的騙過了日本人,至于這個小個銅鼎,是真是假,現在也說不好了,有人說,小鼎也是真的,也是吳家在自家地里挖的,有人說,這小個的銅鼎,就是吳家找人仿制,特意混弄日本人的。這個無從考證了。
從這以後這個大鼎就埋在吳家的東屋子地下,外界還真的以為這個國之重器真的叫日本人搶走了呢。
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也打听這個大鼎的消息。但是一直什麼也查詢不到,安陽縣的參議院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隨便找了一個理由,把吳家的一個人逮捕入獄。當年日本人從吳家搜走過一個鼎。吳家害怕真的以漢奸罪治罪。就說出了這個大鼎的下落。
大鼎從吳家的東屋子里面挖出了,接下來就引起了這個大鼎的所有權的歸屬,這個大鼎因該算誰的呢,因為這個大鼎是非法挖出來的,最後被安陽縣政府沒收了,交由縣古文物委員會展覽。還一度展出過。
當年恰逢蔣介石六十大壽,駐新鄉的國/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的司令員王仲廉搞到了此鼎。講這個鼎作為「壽禮」通過火車運往南京,還派出了一只護衛隊保護此鼎的安全。
王本意送鼎給蔣介石是討他的歡心,當時日本人也投降了。「問鼎天下」,沒有想到馬屁拍到馬蹄子上面去了,蔣介石把王大罵一頓,
很多朋友不明白,當年宋美齡可是收了孫殿英從慈禧老佛爺嘴里摳出的夜明珠,這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鼎是國寶,那麼大那麼重,一路招搖的送到了南京,這世人皆知啊。如果收下了,外界還不罵「老頭子」是斂財狂?
禮重惹禍,何況這還是國寶啊!當年端方曾用毛公鼎給袁世凱的第五子袁克權的妻子當女兒嫁妝,袁世凱都沒有敢收。至于這些人敢不敢收,我說,私底下敢收,明面上誰也不敢收。現在的社會不也是這樣的嗎?呵呵。
當然蔣介石會做事,道理就在這呢,這「壽禮」來了,也不能退回去吧,這東西可以悄悄的送,你明面的送,誰敢要啊?
「這鼎是全體國民的」就這一句話,蔣介石就把這鼎撥給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當年此鼎曾在南京展出過,蔣介石還攜夫人宋美齡親臨參觀,寶鼎在南京展出,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當年蔣介石退守台灣的時候,也想把此鼎一起運走,這件大鼎也在運輸的範圍之內。據說當時都打包運到機場了。那些只顧逃命的達官貴人攜帶了太多的細軟。根本就沒有地方在裝下這又大又重的寶鼎了,就給扔在機場了。要不,這件東西就到了台灣了。就在台北故宮里面去了。
當然現在古玩界也有好東西出現,但是一般都在地下,外人根本就也混不到這個圈子里面。當然了現在只要你有錢,買個仿制的這樣的大鼎擺在家里也沒有人管的。充充門面什麼的也是可以的,但是我感覺,只要埋在地下的才是真正的歷史。至于這些現代仿品,看看就行了。
聊這個故事什麼意思,就告訴大家沒有盜墓人搞不出來的物件,這樣的國之重器都是當年盜墓人從地下刨出來,還有什麼挖不出來的呢。現在的安陽侯家莊立起了一個石碑,上面寫著司母戊鼎出生地,就是當年挖出大鼎的吳家祖墳所在地,吳家也應為護鼎有功,當年曾受到政府表彰,畢竟這樣的一個國寶沒有流到日
本人手里,也是一件慶幸的事情。
現在這樣的物件真的要說發現的話,可比那個年代好運出來多了,五個人,一組滑輪,吊鏈,一個晚上就可以運出來,上噸重的石五供都可以運到山下,還有什麼運不出的,不要小看中國人的智慧,盜墓里面也是人才輩出的。
昨天和一個朋友喝酒聊天,這個家伙是早年在內蒙那邊折騰,現在我不知道干不干了,看樣子因該還沒有離開這個行里,還在折騰,這個家伙告訴我,前幾年,他們砸開了一個窯子。里面出來的東西海了。看臉上得意的表情,我也知道這個家伙收獲頗豐。在盜墓人的嘴里,砸開窯子,就是挖到了好東西,都是一些值錢的物件,我說的這個哥麼,提起當年的發家史,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