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風暴繼續肆虐。

不過船上的人都把心放回了肚子里,枕著風聲雨聲和波浪聲進入了夢鄉。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風漸漸平息了。大片灰色的雲層向西方卷去,藍色的蒼穹顯露了出來,上面點綴著明亮的星星。不久,地平線上現出了一道紅色的長帶,波浪漸漸變成了白色,一道亮光掠過海上面,把吐著白沫的浪尖染成了金黃色。

白天來臨了。

莫鐘書前幾天勞心勞力,昨夜終于放下心來,呼呼大睡,直到第二天的太陽光鑽進窗戶曬到**上的時候才醒過來。

萬里江和李長義已經領著人前前後後地檢查船只狀況,萬幸的是兩條船都只是輕微擦損。老水手們在海上呆久了,個個都修煉出一身本事,其中就包括這樣的小傷修復。

莫鐘書幫不上忙,帶了弓箭,就想到前面的小島上探險。

李長義帶了幾個人跟上來,「小心著點,可別讓母夜叉抓去了。」莫鐘書知道他想起了《聊齋志異》里的《夜叉國》,不由得笑了起來,這環境還真有點相似。現在想來,李長義能毅然跟著他下西洋,那些小故事實在是功不可沒。

這個小島象是從海底突然冒出來的一個龐然大物,由許多岩石一塊一塊地堆積而成。幾乎沒有什麼泥土,石縫里卻生長出青綠色的灌木和小樹。太陽差不多已升到半空了,灼人的光芒直射到岩石上,岩石又把這熱度反射回來。只比人高出尺許的小樹上,葉子隨風擺動,索索作響。不知名的昆蟲躲在樹上或者草叢里,吱呀吱呀地叫個不停,高高低低的單調叫聲更襯托出這小島的荒涼孤寂。

他們循著一條岩石夾道繼續往上走,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竟然有路,看來這條小徑應是由山上的激流沖刷而成的。莫鐘書希望能夠找到淡水水源,畢竟船上的食用水不多了。

莫鐘書舉起掛在脖子上的望遠鏡,鏡頭中有幾只野山羊在遠處的岩石上跳來蹦去,歡快地啃著矮樹的女敕葉。

莫鐘書沒有驚動那幾只生靈,得等著這些「島主」們帶領他們這些外來客人去找水源。

一個時辰後,阿貴帶人往山下運水,莫鐘書與李長義才開始打獵。

他們用箭射殺了許多野山羊,又采摘了不少野菜,滿載而歸。

回到船上,廚子早已做好了飯,許多人都已酒足飯飽了,但見到鮮羊肉和鮮野菜,又都不辭勞苦地加班加餐,說說笑笑,這熱鬧的氣氛倒有點象以前過大年的了。

莫鐘書站在甲板上,耳中听著餐廳里傳出的歡聲笑語,也咧開了嘴。听說撿了金子的人都要笑,那撿了性命的人當然更應該放聲大笑了。

此時夕陽斜照,微風拂面,藍天碧水之間,幾只雪白的海鷗在船頭船尾飛來飛去。

對面的甲板上,李長義拿著莫鐘書送的四倍望遠鏡也是合不攏嘴,連連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千里眼」。

莫鐘書大方道︰「等回到松江,我再送你一百個七倍的。」

李長義倒不貪心,道︰「不用那許多,有兩個就夠了,船頭一個,船尾一個。」這望遠鏡真是航海神器,昨天幸虧有這東西他們才能及時發現海盜,不然恐怕也難逃厄運。

「你有了錢就不多買幾艘船?可別到時候再來找我要。我告訴你,我自己也留一百個,其余的通通賣掉。」莫鐘書現在就已經計劃著將來要組建自己的船運公司了。

對這望遠鏡愛不釋手的,可不止李長義一個。

呂熠就迫不及待地找來了。他的胃口很大,竟然想把七倍望遠鏡全數吞下。

他想要送錢來,莫鐘書當然歡迎,「沒問題,七倍望遠鏡定價二百兩一個,四倍望遠鏡八十兩一個。」其實兩種的制造成本不相上下,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二兩銀子。不過莫鐘書現在是奇貨可居,不把獅子口開得大點也太對不住自己了。

呂熠試探著道︰「我大批量收購,能不能給個優惠一點的價格?」

莫鐘書搖頭,「這個東西裝配起來十分麻煩,這個價格已經十分合理實惠的了。」關鍵是想要這東西的人會很多,他相信就算自己把價格再抬高一倍,也不需要擔心銷量。

至于具體數量,莫鐘書不願透露太多,「這個還不肯定,我一共定了幾萬塊鏡片,如果每一塊鏡片都沒問題的話,應該有五千個七倍望遠鏡,五千個四倍望遠鏡,剩下的還能做五千個放大鏡。但不是每一塊鏡片都合用的,現在還不知道到底能做出多少個來。」

討價還價半天,最後呂熠用他全部的七彩石置換了莫鐘書三千個七倍望遠鏡。附加條款是,如果最後組裝出來的總數不夠三千的話,莫鐘書一個都不能留下,其余差額要原價退還;而如果另外兩千個也能組裝成功,除了莫鐘書自用的兩百個之外,呂熠有優先購買權,價格不變,在他表示棄權之前,無論別人出價多高,莫鐘書也不能賣。

莫鐘書看著那契約,心里樂開了花。怎麼可能會組裝不成功,那些玻璃都是大富帶著人一塊一塊地檢查過的,雖然現在的生產標準化程度不高,可能會在厚薄上相差個幾微米,焦距會有些偏差,但那只要重新檢測調整一下就行了。可是這時代的光學物理太落後了,那些四倍望遠鏡上市之後,東西方都有不少人模仿制造,但成功者寥寥,往往要花費許多時日換過許多鏡片才能裝成一個,因而倒顯得莫鐘書這個價格十分便宜公道了。更可惜的是,莫鐘書大賺一筆之後就洗手不干,專心做他的航海運輸,讓許多意欲與他合作制造望遠鏡的人扼腕嘆息不已。不過那些都是後話了。

莫鐘書賺了錢,開始裝瘋賣傻,適時地展示一下好奇心︰「呂公子買這麼多望遠鏡,是打算組建超級大船隊嗎?」

呂熠掀掀眉毛,他才不信這個聰明絕頂的少年就想不到這望遠鏡的軍事用途。他前幾天剛一見識到這望遠鏡的好處,就立刻想到,如果給前線的指揮官和斥候都配上一個,將更加容易做到料敵機先從而出奇制勝。

他們的船雖然損傷不大,但要完全修復也要費些時日。在這些日子里,不參與修船的人除了上山打獵,就是在海邊釣魚。

這一日午後,莫鐘書還沒想好怎麼消磨下半天的時間,就听到幾個在海邊溜達的人興奮的聲音︰「這里有珊瑚!」

莫鐘書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他在海上漂了兩輩子,還沒見過長在海里的珊瑚呢,好不容易踫上個機會,自然不能放過。

三步並作兩步地趕過去,到了那幾個人身邊,按著他們指點的方向往海水里看,碧綠透明的水面下,嶙峋的礁石上有些黑褐色的東西,一團團像枯死的水草,一簇簇似枯枝敗葉。

幾個人都對著那疑似珊瑚的東西議論紛紛,這個說形狀的確有點像珊瑚,那個說顏色不對應該不是,還有人賭咒發誓地肯定說那一定就是珊瑚。

莫鐘書看他們爭論了半天也沒個結果,伸手探了下水溫,水已經被陽光曬得很暖和了。他便回船上去換了身衣服,然後下水,游了一會兒活動手腳,接著就屏住氣潛下水去。

陽光把海水照得通亮,一切盡收眼底。

這礁石在岸上看來很淺,實際卻是在水下兩三米了。

莫鐘書潛到礁石那兒,透過清澈的海水看清楚了,伸手去抓那枝枝椏椏的東西,表面有點滑,略微加了點勁,又覺得有些扎手。他試著拔了一下,竟然沒能拔動它。他手下再多加了幾分力氣,「喀嚓」一下,那東西碎成了好幾塊。裂口卻是雪白的。原來是被海藻遮住了本來面目的白珊瑚!

莫鐘書就抓了一塊碎珊瑚浮出水面,給那幾個人看。

于是又有兩個人下了水,但不敢深潛下去,只站在齊腰深的水里模到些小珊瑚,還當成寶貝一般收起來。

莫鐘書心情好,便決定做個好人,讓岸上的人上船去給他找一把錘子和幾片厚布來。

他帶上這些工具,又潛下水去,看準了一塊比較大的就用厚布包住,不怕扎手了,再對著底部敲下去。他敲下一塊,就浮出水把珊瑚扔到岸上去。

算著岸上的都人手一塊了,莫鐘書便上了岸,有人問他怎麼不自己也弄一塊留作紀念,他只搖頭笑了笑,他對這些東西一向沒什麼佔有欲。

不過他想了想,又跳進了海中,屏住氣一直往更深的海底潛下去,直到耳內因為水壓增大開始疼痛,海水的顏色也有些暗了,他才停止下潛。

這個深度的礁石上的珊瑚更多,不過大小形狀也和上面的差不多。莫鐘書轉了一圈,有些失望,正要浮上去時,眼角忽然瞥見前面一塊大礁石上長著的一株,斜干橫枝,趕緊游過去細看。這株珊瑚的個頭差不多有剛才那些的四五倍大,更妙的是它生在礁石側壁上,形態像極了黃山上的迎客松。他小心翼翼地扶住它的「樹干」,輕搖一下,它像是被焊在礁石上一樣紋絲不動。

莫鐘書浮出水面,長長地換了口氣,再又迅速潛下去,找到那株「迎客松」,這珊瑚石長在礁石側壁的半腰上,他可以站在旁邊的礁石上,用厚布包住主干,掄起錘子對準根部敲去,錘頭接觸到珊瑚的瞬間猛然加大了力度。整個珊瑚就被齊根震月兌了礁石。

莫鐘書一手托著珊瑚,一手拎著錘子,雙腿奮力一蹬,就又出了水面。

岸上的人一見了他這株珊瑚就都贊不絕口。洗涮干淨之後,這珊瑚更是顯得晶瑩剔透潔白如雪,惹得好些人眼熱得想叫他開價轉讓。

莫鐘書只作沒听見這些話,他現在不缺錢,剛剛特意又潛下深水去,是因為想起老太太喜歡收集這些東西。

他听不進去的那一句話,卻被別人听進心里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