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171章 第一美人

第171章第一美人

甘州城的得失,一時間牽動著各方。石頭城身後的數縣官員百姓,一經動員就拖家帶口的趕來,人人主動,蓋因關乎著大家的生死存亡。

自從太祖朝收復河套開始,第一代明軍在此落地生根,百十年下來,甘肅已經成為漢人的家,即使這里土地貧瘠,天氣惡劣,人們也舍不得離開故土。

明朝強盛時,自然當地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傳為佳話可是朝廷奉行的教化之策,總是有意無意的偏袒各族,歷代當地官員都怕激起異族邊民暴動,從而丟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就算漢人百姓被殺,往往都息事寧人了事。

可惜教化蠻夷,教了百十年,各族風俗習慣,信仰語言依然如故。而隨著漢人人口增多,開墾土地漸漸開始擠壓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層出不窮的矛盾,又是以官員偏袒各族而告終。

結果就是漢人心懷不滿,各族毫不領情。最初期的和睦相處過後,明朝國力衰弱,蒙古人的時時南下,動輒各族暗中通風報信,或者干脆舉起刀劍朝著鄰居殺來,等明軍趕來後,又馬上放下屠刀再次歸順。

時至今日,河套等地的漢族人口,已經減少到了不足三分之一,大半個河套地區都成了各族領地,共奉達延汗為王。

朱祐桓的狠,無意中燃起了漢民的希望,人人都期待他能滅絕異族,使得本地徹底成為漢人的天下。

聆听自願趕來的百姓訴求,朱祐桓和朱輔相對無言,哪怕兩位年輕氣盛的青年膽量再大,也不敢輕易下達滅胡令,因這已經不單單是河套的問題,消息一傳揚出去,絕對會激起所有北方異族的憤慨,達延汗恐怕做夢都會笑醒。

二人很聰明的,都含含糊糊的不置一詞,既不同意,也不拒絕。

反正後來凡是涉及到侵佔土地的官司,總兵府都會袒護漢人,因為有朝廷的諒解和支持,歷經二十多年的暴*,最終整個河套再無蒙古人了,當然,此乃後話。

單說朱輔興沖沖的跑去視察某人口中的鐵甲衛,隨手拎起一具重甲,咦?重量不對。

仔細一看,哪里是什麼鐵質盔甲,完全是藤甲涂了一層黑漆,貼上了些鐵葉子而已,鬧得朱輔一腦門子的黑線。

咬牙切齒的咒罵某人,朱輔難掩失望,沒了最大憑借,想起那無恥之徒對于火藥異乎尋常的重視,當下命軍匠連夜趕制火蒺藜。

朝廷雖然無錢,各地遭災急缺糧食,可大明天下不缺火藥鐵器等物,強盛之極的昌盛百業,放眼世界獨一無二。

調撥上萬件陶瓷罐和鐵膽,填入火藥埋上引線,此乃做法最簡單,效果也不錯的火蒺藜,用後世的軍事術語來說,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地雷。

當然,拜里面的火藥之賜,殺傷力非常有限,實際上也沒有別的火器了。火統因做工復雜,官府腐敗,近些年朝廷不再重視,類似一窩蜂等霸道火器,所需銀兩實在太多,除了京城神機營還有些外,各地漸漸又學起了蒙古人,開始拿起刀劍對敵。

為何?省時省力,省錢省事爾。

對此朱祐桓首先想到的就是紅衣大炮,奈何時不與我,沒有時間籌劃此事。即使有這條件,眼下還是要提倡真刀真槍的拼死殺敵,漢人的血性,必須要徹底激發出來。

滑翔機想得很簡單,結果浪費了大半個月,並沒什麼進展,飛倒是能飛,可不是轉眼間被大風吹的沒影,要不就是突然一頭栽倒,落得個機毀人亡,幾次下來,朱祐桓又舍不得犧牲人命了。

這一夜正當絞盡腦汁苦思對策之際,就見朱輔沉著臉走進來,說道︰「剛剛接到急報,涼州受到多股韃靼人襲擊,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不想朱祐桓一躍而起,喜道︰「天助我軍,看來哈密城送來的消息是真的,那小王子正與小阿魯台激戰,無力分兵南下,只好命亦集乃路的平南王哈赤攻打涼州,想借此使我軍撤退。」

「涼州一破,韃靼人不但會抄了我們後路,還會染指陝西。」

朱輔神色猶豫,低聲道︰「一旦朝廷震怒,我勢必會罷官回京,你一樣得被押解回京,甘州城固然重要,但依著目前困境,還是趕去救援的好,大局為重。」

朱祐桓深思片刻,斷然道︰「兄長所言甚是,涼州必須得救,甘州城也必須得圍,近幾日城內連續派騎兵下山,已經說明快要缺水了,對了。」

朱祐桓眼楮一亮,叫道︰「談判,對,我們和守城蒙古人談判。」

起初朱輔一頭霧水,等听了朱祐桓的解釋,心中驚喜,連連點頭︰「正好來了一支商隊,大部分都是瓦剌人。」

「此事就勞煩將軍了。」

朱祐桓說完扭頭對著帳篷外,吩咐道︰「命李千戶召集所有騎兵,備上十日所需干糧,四更天時隨我出發。」

朱輔身為統兵大將,自然不能輕易離去,心思復雜的看著朱祐桓整理行囊,在侍衛的幫助下披上甲冑,遂意味深長的囑咐道︰「此行務必小心,失敗了一切好說,保住小命退到涼州,萬一真的被你得逞,那你就留在草原上,輕易不要進入長城之內,切記,切記」

心里嘆息,朱祐桓笑著點頭,說道︰「靈兒她們就托付兄長照料了。」

朱輔鄭重點頭,狠狠拍了拍朱祐桓肩膀,沉聲道︰「一定要活著回來。」

是夜,朱祐桓親率三千騎兵悄無聲息的離去,消失在茫茫天地間,除了朱輔外,無人知曉他的目的。

單說甘州城下,朱輔不緊不慢的督促全軍準備防御,憑借火蒺藜,弓弩,陷馬坑,各式火箭,一連擊退數次蒙古守軍的攻擊,蒙古人損失上百人,明軍軍心大振。

這一日,朱輔揮手放一支商隊進了甘州城,韃靼千戶眼見都是蒙古人,人數不過一百多人,命手下打開城門。

商人領隊報告說,城下大明將軍有意罷兵,只要千戶能求得大汗停止攻擊涼州,則他就會退兵石頭城,不然拼著大家統統餓死,也得困死甘州城不可。

正為了吃水一事焦頭爛額的千戶巴不得如此,趁機提出條件,要明軍馬上放開一條通道,好讓馬兒每天下山飲水。

對此朱輔欣然同意,當即下令讓開出路,韃靼人策馬下山,飲馬川流不息的黑水河,自是不擔心水里被下了毒。

商人團受到蒙古千戶熱情款待,逗留了大約五日,滿載著交換的貨物,心滿意足的下山去了。

存水增多,甘州城內漸漸放松警惕,突然在一個深夜,轟隆隆的幾聲劇烈爆炸聲,所有泉眼全都被堵死,氣急敗壞的韃靼人滿城搜捕,十四位化妝成蒙古人的死士全部殉國。

正當朱輔大喜若狂的時候,朱祐桓帶兵晝夜不停,已經奔襲千里,抵達甘州附近。

所有騎兵都是自己人,操練三個多月的成果顯現,並無一人中途掉隊,反而是作為主帥的朱祐桓,已經在馬背上折騰的yu仙yu死,大腿根都磨出了血泡,揪心般的疼痛難忍。

朱祐桓咬牙堅持,下令晝伏夜出,遠遠避開蒙古人,長驅而入直奔北方的亦集乃路,預備直搗黃龍。

亦集乃路素來作為蒙古人的屯兵重鎮,地理位置介于甘肅和蒙古草原之間,向來被明朝視為心月復大患。

明朝初年被明軍攻克,朝廷采用懷柔手段,得到稱雄西北的‘涼州鐵騎’,奈何斗轉星移,昔日征討各族的涼州鐵騎,又背叛朝廷成為攻打明朝的利刃。

亦集乃路城,被達延汗和朝廷雙料賜封為王爵的哈赤,此時坐擁醇酒美人躊躇滿志。

捷報頻傳,短短十幾日就攻佔數座城池,劫掠財貨無數,兩萬多的漢人百姓,這對于全族一共三萬人的柯爾特部族來說,實力幾乎壯大一倍。

如果趁機能征服附近草原上的十幾個小部族,休要生息個十幾年的話哈赤激動難耐。

「長生天護佑我族,這些年周圍都打的不亦樂乎,獨獨我族被涼州重兵牽制的動彈不得,多虧了大汗能打下甘州城,不然涼州焉能分兵?大好良機不可錯過。」

擁有一半漢人血統的哈赤說話文縐縐的,打小就學過漢語,能讀懂漢書,因此眼界也比日漸退化的蒙古人強得多,他的理想就是將來佔據中原,起碼也要做個封疆裂土的國主,是以他選擇效忠于立志恢復祖先榮耀的達延汗,而不是目光狹窄的國師小阿魯台,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沒有錯。

王宮內金碧輝煌,哈赤推開舞女,起身問道︰「漢人有何舉動?」

一位面色黝黑健壯,英氣勃勃的蒙古青年恭聲道︰「回父王,指揮使宋成收縮兵力,看樣子是要死守涼州城了。」

哈赤裝模作樣的嘆了口氣,憐惜道︰「大明朝廷現今腐敗無能,連帶著明軍再無當年的勇猛。據說皇帝十幾年不臨朝,一味寵幸那什麼萬貴妃,足足比皇帝大了十七歲,五六十歲的老女人,還能有什麼姿色迷惑男人?真是令人費解。」

下面文臣武將皆露出心照不宣的猥褻笑容,王子哈月兌月兌笑道︰「應該是漢人史書上記載的,那些萬中無一的絕代美人吧,即使年老依然風韻猶存。」

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哈月兌月兌神色熱切,朗聲道︰「父王,據傳京師第一美人,英國公家的小姐現在長安城,長安遭受地震,城牆坍塌多處,兒臣想帶兵殺過去,把美人搶回來獻給父王。」

哈赤兩眼放光,他生平最是,最喜歡的就是漢族美人,尤其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大家閨秀。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