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142章 千瘡百孔

第142章千瘡百孔

俗話說的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昨日看邸報時,簡簡單單那文言文似的簡略用句,意簡言駭的一塌糊涂,委實無法使人產生太多聯想。

進了紫禁城,出于禮法,朱佑桓自是先去了乾清宮,結果吃了個閉門羹。

幾個小公公,隔著老遠望見他,都嚇得腿肚子直哆嗦,急忙點頭哈腰的恭聲道︰「回六爺,陛下正在閉關修煉,不見任何人。」

「嗯!」朱佑桓沒當回事的點點頭,心說不見更好,省的大家尷尬。當下轉身就要離開,突然看見幾位黃衣喇嘛,捧著銀燦燦的盒子走來。

「站住。」

下意識的皺起眉頭,朱佑桓心中厭惡,觀那銀盒雕刻密密麻麻的精美紋理,非常好看,一見就知乃是吐蕃宗教法器之類的貴重之物。

幾位喇嘛含笑停住腳步,一手抱著銀盒,一手施禮,都是膚色黝黑,身材消瘦,一股子酸酸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

朱佑桓直截了當的問道︰「里面是何物?」

年紀最長的喇嘛笑道︰「裝的是產自高山絕域的奇石和珍貴藥材,獻與天子煉丹,為娘娘添壽。」說完掀開盒蓋,就見里面裝著幾塊巴掌大,鮮紅如血的石頭。

朱佑桓心中一緊,所謂奇石不就是含鉛含汞或是其它元素的礦石嘛?用這東西煉丹,相當于服用慢性毒藥。

望著那一具具能更改歷史的銀盒,朱佑桓沉默片刻,最終什麼話都未說,徑自去了。

太子監國,代行皇帝事。

一路行來,不時有懷抱奏疏的小黃門來來往往,成堆的奏疏不間斷的飛往咸陽宮。

五月初六,風和日麗,明明是個大好天氣,朱佑桓卻覺得宮里氣氛非常壓抑,隨手召來一位年輕官員。

「出了何事?人人怎麼都哭喪著臉。」

那年輕官員不認得朱佑桓,依然恭敬的道︰「唉!陝西發生了大地震,無數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河南黃河決口,中原月復地成了一片汪洋,慘啊!」

朱佑桓听的愣住了,喃喃自語道︰「陝西震,河南遇洪水?,這到底算什麼邸報?」

目送官員搖頭嘆息的離去,朱佑桓快步進了咸陽宮,就見萬安劉吉等閣臣神色悠閑,六部尚沉默不語,皆立在大殿之外。

太子朱佑樘一樣站在殿外,神色隱含著憤怒,但語氣卻溫和依舊。

「到底有無良策賑濟百姓?都說沒錢沒錢,這錢又該如何籌措?爾等身為朝中重臣,難道就連個章程都沒有?」

六部尚就好像木偶一樣,依然閉嘴不言,果然如同傳聞,泥塑六尚。

身為首輔,萬安輕輕咳嗽,低聲道︰「殿下,梁芳府中查抄出來的百萬兩髒銀?」

朱佑樘立時苦笑,搖頭道︰「遲了,父皇說都已經有了用處,誰都不許惦記。」

「這就難辦了安搖搖頭,一副很頭疼的模樣。

忽然獨自站在一側的李孜省緩緩開口︰「臣倒是有辦法,就是不知殿下有無膽量?」

遠處的朱佑桓立時眯起了眼,從回廊里悄悄走進側殿,站在紗窗外側耳傾听。

「直說無妨,只要能緩解如今窘境,什麼都顧不得了。」

災情緊急,已然是火燒眉毛,此刻的朱佑樘哪還在乎旁的?就算明知李孜省是在故意挖坑,為了災民百姓,也只能捏著鼻子朝里面跳了。

李孜省微微一笑,說道︰「眾所周知,這京畿附近不是沒錢,每年賦稅卻是一年年的減少,現今甚至連山西,陝西此等窮省都比不過。為何?想必在場同僚都心知肚明,那土地都被京城勛貴豪門佔為己有了。只要殿下敢拿勛貴開刀,派出大臣徹查土地,收繳累年欠下的稅銀。而有了銀子,則陝西,河南的賑災之事即可迎刃而解。」

所有大臣和朱佑桓全都心中一跳,李孜省此舉,是在明逼著太子得罪全京師的勛貴豪門。

此建言在朱佑桓看來,是好事不假,問題是時機不對,眼看太子就要一口應承,朱佑桓急忙高聲道︰「且慢,臣弟有話要說。」

不想李孜省皺眉道︰「商議國事之地,皇室宗親還請回避。」

「李大人誤會了,朱某並非要干涉朝政。」

朱佑桓笑著走出,解釋道︰「身為勛貴一員,我只是想為國分憂,今日無意中撞見各位大臣商議國事,一時激動,還望諸位大人海涵。」

正所謂人的名,樹的影,朱佑桓的凶名人盡皆知,人人都知道這位爺膽大包天,連皇帝最寵信的梁芳都敢殺,還有何事不敢做?

李孜省一樣很顧忌對方,誰都怕萬一得罪了這煞星,下一刻就拎起刀劍來砍你,雖說不太可能,總歸不可不防。

如此就連李孜省都閉了嘴,其他人更是犯不著得罪某人,至于太子朱佑樘,打從心里就沒覺得不妥。

「皇弟來的正好,你一向鬼主意多多,快說,你有何良策?」

「鬼主意?」朱佑桓苦笑搖頭,說道︰「李大人的建言誠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惜時不與我,賑災一刻都遲緩不得,清查土地,就要和無數豪門打官司,相互扯皮將會沒完沒了,沒個一年半載,休想理清頭緒。」

「不錯。」萬安听的連連點頭。

「世子之言屬實。」

一干大臣全都點頭同意,人人臉露出贊賞神色,鬧得太子沉思起來。

朱佑桓冷眼旁觀,心里冷笑,暗罵都是一群老奸巨猾的混賬,這都是故意做給太子看的。一來挑撥離間,使太子對自己心生警惕。二來這些大臣誰家不是既得利益者?就算自家在京畿附近沒有良田,但是親朋故舊呢?

只可惜你們都白費心機了,朱佑桓神色間坦坦蕩蕩,說道︰「皇兄,臣弟願捐出白銀一萬兩,為朝廷分憂。」

朱佑樘頓時大為不悅,皺眉道︰「糊涂,此乃國事,豈能要你家的銀子?再說一萬兩雖然不少,但對于賑災之事,猶如杯水車薪,皇弟的好意,為兄心領了。」

大臣們全都啞然失笑,暗笑先前眼見拼命六郎言辭穩重,大有能臣的架勢,誰知下一刻就漏了底,到底是個不學無術的紈褲子弟。

這邊朱佑桓卻不緊不慢,輕笑道︰「萬首輔,還請您詳細次災情。萬兩銀子不夠,那到底需要多少?」

萬安奉承皇帝慣了,在太子面前,一樣全無一絲當朝首輔的氣勢和矜持,當即說道︰「陝西地震還未收到各縣切實奏本,據傳關中數座大山崩塌,使得道路堵塞。現有長安送來的急報,可為參考,長安城無數房屋倒塌,僅死者就多達四千多人,傷者五萬多人。」

哪怕是再一次听到具體數據,在場之人還是倒吸了口冷氣,如此規模的大地震,堪稱歷年來罕見。

朱佑桓心里合計了下,以明朝的民居結實程度,四千多人的死亡人數,應該不是八級以的特大地震,不然傷亡數字就要多了嚇人了。

事實,朱佑桓猜測的不錯,此次地震據後世測算,應該是介于七級左右。

隨著萬安說完,劉吉不陰不陽的動靜冒了出來︰「河南洪災,使得黃河泛濫,其中懷慶,宣武等地城牆坍塌一千一百丈,漂流軍衛有司衙門、壇、廟、居民房屋計三十一萬四千二百五十四間,淹死軍民男婦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七人,漂流馬騾等畜十八萬五千四百六十九頭。」

李孜省接過話茬,冷笑道︰「加其它受災的州府縣,損失稱得是不可計算,光需要賑災所用的糧食,起碼百萬擔以,世子心意雖好,奈何遠遠不夠。」

「那也比沒有強。」朱佑桓心中震驚,勉強冒出一句。

面對著愁眉不展的皇兄,就見對方苦笑道︰「賑災之事就夠焦頭爛額了,這些日子九邊頻頻烽火告急,整個北方都面臨韃靼人和瓦剌人的侵擾。哈密衛和吐魯番之間劍拔弩張,都遣使進京告狀。南邊佔城被安南包圍,眼看就要城破,前幾年各地災荒還未完全善後,別說賦稅進京了,都得反哺免稅,而戶部偏偏無錢可用,就連俸祿都發不出來,更別提兵部那邊,難,難!」

千瘡百孔,朱佑桓腦海里瞬間閃過這個詞匯,他萬萬沒想到,這局面竟是比他想想中的還要淒慘百倍。

難怪後世都罵成化皇帝乃是昏君,住在京城,整日里都是富麗堂皇,正在破土興建的佛寺道觀,一派盛世模樣。誰能想到,這大明天下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稍有一步差池,其後果不堪設想。

想起那些喇嘛捧著進獻的毒物,朱佑桓深深確認自己的做法正確,朱見深和萬貴妃,必須得死,而且是越快越好。

幸好朱佑桓清楚這些危機,最終都會被太子一一化解,因此神色如常,說道︰「皇兄,諸位大人,如何解決當前困局,是你們的職責。而朱佑桓不過一介閑散宗室,我所能做的,就是帶頭捐獻點財物,此外就是督促城內的各家豪門富戶,眾人拾柴火焰高,積沙成塔,想必百萬兩銀子不難籌措到,還請皇兄下令,臣弟要自願充當那催錢的先鋒。」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隨即人人大喜,拼命六郎出的主意雖說有些兒戲,但無疑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尤其是人家主動挺身而出,攬下最得罪人的苦差事,反正與己無關,都樂得看好戲。

唯有禮部尚周大人神色感激,暗中朝朱佑桓深施一禮,此外就是太子一臉欣慰,伸手重重拍拍兄弟的肩頭。

李孜省緊鎖眉頭,試探的問道︰「不知世子要如何籌措銀兩?」

朱佑桓笑了,若無其事的道︰「此種要錢的事,自然非得身為行家的東廠出馬,尚提督我指揮不動。因此,我想舉薦一個人做東廠副提督,還望皇兄準許。」

所有大臣臉色立時都變了,東廠非同小可,都知朱佑桓是在借機安插自己人,暗叫一聲糟了。

果然,朱佑桓這邊話音還未落,那邊朱佑樘立馬開口︰「只要是公公,都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