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300章 紫禁城

︰小說 

第300章紫禁城

北京城,戶部衙m n。~~

尚書葉淇帶著一干官員,陪著養病在家的老尚書李敏四處溜達,不時有六部官員上前施禮問好。

李敏j ng神奕奕,顯然這段時日的靜養效果非凡,和顏悅s 的和官吏們寒暄。

老大人廉潔奉公,仗義疏財,不但家里連y o材都買不起,堂堂尚書在京城竟然是租房子度日,以至于消息傳到了皇帝那里,聖上龍顏大怒,當即派遣最好的御醫日夜守護,並賜下宅邸一座,這件事一時間在京師傳為美談。

漢武皇帝登基以來,從未有過一位文臣被當庭杖責過,對于老臣的禮遇極為優待,即使是七品縣令想見見聖顏,也只需要有一個好借口。現在連百姓有了冤屈,都可徑自敲響聞登鼓,陛下定會親自接見,就連一頭豬跑丟了,皇上都會不厭其煩的過問此事,鬧得百姓莞爾之余心里感動,此種種都被士林稱頌,人人感嘆又心悅誠服,文人歸心則四海歸心。

葉淇含笑趕走同僚們,扶著李敏緩慢進了午m n,說道︰「皇上不太喜歡紫禁城,說內宮大是大矣,然木質結構易遭雷劈火燒,動輒三大殿被燒成廢墟,淪為擺設。宮殿幽深,夏熱冬冷耗費天下供奉,人多是非多,沒有宦官和宮nv則幾乎無法度日。歷數各朝各代,朝政潰敗的根源無一例外都先出自紫禁城,上行下效而各地貪腐成x ng,就猶如井底之蛙,皇族後裔身處皇宮大院養尊處優而不知民間疾苦。」

李敏笑道︰「那陛下要怎麼辦?這宮城乃是自古即有,乃是一國之象征。」

葉淇說道︰「下官對此有些猶豫,可陛下有句話說得好,哪個朝代的皇宮保存下來了?都是被搶劫一空後縱火焚燒掉,明面上是要毀滅證據,實際上還不是出于對于前朝皇族的憤恨?與其hu 費無數金銀年年修繕擴建,結果淪為滅亡之處,不如一朝徹底舍棄,皇族必須要做到親民,要提倡節儉,要真真正正的做出來給天下臣民看,而心安理得的享用百姓供奉,焉能不遭人恨?」

李敏悚然動容,紫禁城的弊端誰人不知?為了帝王無上之尊嚴,動用無數人力物力修建一座巍峨壯麗的巨大宮殿,需要消耗的土木財寶不計其數,說好听些是天朝氣象,說難听些,不過是為了滿足皇帝一家子的日常起居,由此需要幾千多宮nv,上萬名sh 衛,七八萬太監,相關人員更多了。

紫禁城的一日消耗何其恐怖?皇帝是想節儉,朱佑桓甚至把每日吃飯錢由三十六兩銀子減少到了十兩整,取消了無數華而不實的菜肴,可惜願望雖好,但路上的消耗和層層克扣呢?宮廷里除了皇帝之外,太後和嬪妃幾乎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舉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會有人挖空心思的進貢。

光祿寺是負責對外一切膳食的衙m n,位于北京皇城東安m n內,凡是祭饗、宴勞、酒醴、膳羞之事,都由光祿寺「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听于禮部。」其下管轄大官署、珍羞署、良醢署、掌醢署,及司牲局、司牧局。

上林苑蕃育署有養戶二千三百五十七家,牧地一千五百二十頃又三十四畝,光祿寺歲取孳生鵝一萬八千只、鴨八千只、j 五千只、線j 二十只,j 子十二萬個。

嘉蔬署有栽種地一百一十八頃又九十九畝,光祿寺歲取青菜二十四萬七千五百斤,芥子七石八斗。

良牧所有牧戶二千四百七十六戶,草場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頃又十三畝,光祿寺歲取孳生牛八百只,羊五百只,羊羔二十只,腌豬二千口,正旦和冬至節取r u豬一千口。

為了供應皇室牛r 及r 制品,光祿寺所轄之司牧局下,設有r 牛廠。

此外不光光是自己生產,還有各地所上貢的品物。舉例來說,如順天府宛平縣每年須上貢光祿寺核桃百斤,紅棗百斤,蒜十七斤八兩,土堿五百斤,箬葉一千斤,蓼芽五千斤, 麻五十斤;每半年,豬十口,羊四只,鵝十只,**十只。

又如南直隸常州府江y n縣,必須歲貢鱭魚萬斤;而應天府江寧、上元兩縣,則例須上貢鰣魚。浙江嘉興府平湖縣,則定例歲貢鮮黃魚。

朱佑桓做宗人府宗正的時候,曾經派人查過此事,當時見在食糧的廚役有五千八百零四名,其中撥到尚膳監大庖廚者一千一百八十六名,撥至御酒庫、供應庫及蠟燭、幡竿二舍飯寺者一百一十六名,欽撥給尚膳監跟隨太監等內官者五百八十九名,在內閣、翰林院、尚寶司、吏科等衙m n者一百二十六名,在大烹m n關防搜檢巡風者二百五十二名。

而實際上,真正在光祿寺當差的廚役只有二千八百一十五名。經調查發現,大庖廚役一千一百余名中,僅五百三十七名真正是在大庖執役之人,其余六百三十六名俱聲稱是奉聖旨要其跟隨太監、少監、監丞、奉御、長人等內官者,實際上這些名額多是宦官額外s 佔的。也就因為廚役被太監佔用者甚多,耗費錢糧不貲,因此外朝官員才會一再要求裁減其員額,減少被太監s 役的可能,並以此節省開支。

這還不算,對內還有尚膳監和尚食局,分別對應帝王和嬪妃,一應消耗就不必細說了,反正和光祿寺大同小異。歷年來為了這爭奪油水最豐厚的職位,宮里有權有勢的太監和宮nv紛紛打破了頭。

成化年間,汪直和梁芳等人分別壟斷。天啟年間,魏忠賢等三位大太監干脆輪流坐莊,後來連那客氏也擠了進來,可見其好處有多少。

滿清皇室一直諷刺明朝大內各項hu 費多,標榜自己是如何節省,康熙曾恬不知恥的說︰「明朝費用甚奢,興作亦廣,一日之費,可抵今一年之用。其宮中脂粉錢四十萬兩,供應銀數百萬兩,至世祖皇帝登極,始悉除之。」

不提以上言論的真實x ng,康熙爺胡說八道的次數多了,很多次前言都不對後語,難道清朝嬪妃就不用涂脂抹粉,穿戴綾羅綢緞了?其實比明朝更甚,不過借著明朝顯擺自己,自打嘴巴一樣樂在其中,大家都是住在紫禁城,享受著天下供奉,誰又能比誰強多少?

反正動不動拿明朝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省些錢即沾沾自喜,自以為愛民如子,卻不知大家半斤對八兩。滿清確實宮nv和太監的人數少了,可是他們卻故意把包衣給忽略掉,要是把廣大包衣奴才們加在一起,肯定一年支出不比明朝差多少。

這些還都是冰山一角,偌大的紫禁城,何處不l ng費民脂民膏?哪怕世人都認為此乃天經地義,但朱佑桓可不會這麼認為,正是因為天子富有四海的傳統觀點,往往造成中國對于改朝換代的興趣,來得比任何國家都大,一茬一茬的皇族走馬觀hu 似的登台亮相,隨後又被徹底消滅,僅僅因為那紫禁城中的一張龍椅。

這些還是其次,朱佑桓最討厭的是人情冷漠,宮殿彼此阻隔猶如一個個獨立天地,使得母子不象母子,父子不像父子,夫妻不像夫妻,雖說宮廷里的y n謀哪國都有,但咱中華這方面的傳統未免太豐富了些。

因此朱佑桓想一家人住在一起,距離往往是親情的一大阻礙,這一點他比較欣賞民間和西方皇室,不管中華物產多麼豐饒,多麼地大物博,這些都不是皇族安居紫禁城里的借口。

朱佑桓清楚他的舉動意味著什麼,他也有意降低皇族威嚴,為將來某一日真正實現君主立憲制而提前鋪平道路,歷史經驗告訴他,不要把希望隨便寄托在後代身上,一代不如一代,絕對是對于皇族的至理名言。

李敏和葉淇都是管著錢袋子之人,拋開傳統的家天下思維,心中對此事都深為贊同,蓋因需要hu 錢的地方太多了,能省一點就是一點。

李敏難免好奇,問道︰「那陛下是想修建一座小型皇宮了?依老夫看,換湯不換y o,多此一舉。」

葉淇笑道︰「非也陛下是打算修建一座城堡式建築,貴人們都住在一起,彼此朝夕相見就和你我一樣。陛下很欣賞歐羅巴諸國的宮廷樣式,說比較養眼也更加顯得尊貴氣派,而且堅固便于保存修繕,城堡內隨意建造些江南園林風格的hu 園,說什麼這叫做東西合璧。並且內閣和六部一樣修建類似建築,說論起我朝的辦公之處,多少過于局促小家子氣了。」

李敏對這方面沒有什麼概念,習慣x ng的關心起銀子來,問道︰「看樣子不是小工程,如此富麗堂皇的城堡,恐怕不比修建紫禁城來的容易吧?這錢從何來?」

葉淇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牽涉到國本,陛下一樣還拿不定主意。說起銀子的來源,聖上說陸路和海路現如今都被奧斯曼帝國佔據,阻塞東西貿易,有意在這方面做些文章,待打通絲綢之路後,則整個世界的金銀都要流入我中華,區區一座宮殿又算得了什麼?」

李敏心中大悅,只要不在百姓身上搜刮,那他自然不會有任何意見,笑道︰「老夫曾經受陛下啟發,幾次尋丘大人翻閱宋代宗卷,丘大人提倡的保護古籍檔案確實乃造福萬代的善舉,本清一定不要吝嗇在這方面hu 錢,這和編撰永樂大典一樣,皆是利國利民的文壇盛事。

遙想當年南宋雖偏居一隅,一年賦稅竟然是我朝十倍之多,實在是老夫震撼,這賦稅一多半皆來自海外ji o易,可見陛下所言非虛,禁海之策實屬固步自封的弊政。提倡商事固然令文人不快,可你我既然身為戶部官員,天生就帶著一身銅臭,不應該一味的鄙視商賈,能減輕百姓負擔中興我大明就是好事。」

葉淇笑著點頭,突然說道︰「下官一直有個想法,借此機會想求教老大人,不知大人可否賜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