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84章 天人共鑒

第284章天人共鑒

隨著大明天子駕臨在這遼東黑土地上,多日陰雲不散的天空突然放晴,當旭日于天際間大放光明的時候,雪終于停了風也停了伴隨著排山倒海一樣的萬歲聲中,天氣回陽,寒冬解凍,萬物復蘇,人們忽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和帝王一同來的,還有那久盼未至的春天,攜手同歸

「奉天承運古城遼陽,早在春秋之前既有漢家先民踏足,于此繁衍生息,世代耕種。幾經變遷,滄海桑田,于大明立國之初物歸原主,朕禱告天地,絕不把先人土地拱手讓人,凡遺棄遼東一寸山河者,乃我大明之千古罪人,世受列祖列宗唾棄,人神共憤此誓言朕于後世子孫當牢牢謹記,天人共鑒」

當著漢人百姓和各族人的面,朱佑桓第一件事就是隆重祭拜天地,朗朗誓言,在天空中悠悠回蕩,從此宣告大明乃是東北各地域當之無愧的主人。

董重耳等一干女真貴族有些莫名其妙,不過遼東遼西向來是漢家土地,而他們祖先繁衍在長白山以北的深山老林中,當年也是朝廷施恩,允許女真人避禍遼東等地,于情于理都沒資格指責什麼。

何況建州女真尚未立國,身為大明藩屬,東起遼陽,北至圖們江乃至黑河都是明朝領地,帝王的誓言並未有什麼不妥。于此刻甚至覺得很開心,女真人自從朝廷屢屢偏心于朝鮮後就耿耿于懷,今後或許就不一樣了,起碼和朝鮮交戰的時候,陛下不會只偏袒朝鮮。

家家戶戶不待官府催促,興高采烈的主動掃雪清道,對于百姓來說,聖駕光臨遼陽城,真乃祖宗八輩子積德。

皇帝素來愛民如子,一進城就下旨免去本地百姓三年賦稅,每家每戶皆有封賞。這賞賜用的錢糧,自然是由總督府來出,氣的劉大夏險些沒當面破口大罵,府庫好不容易積攢了些體積,一朝被這敗家皇帝統統送了人情。

很奇怪的,向來對外族賞賜最大方的大明皇帝,此次卻是吝嗇之極,不但沒封賞,還下旨命神機營軟禁一干外族人,只是供給酒肉。

總督府,朱佑桓鵲巢鳩佔,更衣後換上一身玄色龍袍,笑吟吟的帶著侍衛出了府門,滿大街溜達。

本地官員們苦著臉跟在後頭,一路上督促官兵護衛皇帝,朱佑桓所到之處前呼後擁,漸漸有些不耐煩了。百姓遠遠瞧見萬歲爺步行而來,紛紛扔下掃帚木杴等家伙事,有垂手鞠躬侍立,有跪下磕頭的,人人神色激動。

朱佑桓無奈的搖搖頭,匆匆看了看位于官署主道兩旁的建築,肉肆行,面粉行,成衣行,綢緞鋪,玉石珠寶行,筆墨齋,海味鮮魚鋪,羹湯店,酒肆茶樓。還有藥肆,醫館,仵作行,漿洗店,南貨鋪,北貨店,幾乎京城有的這里都有,好似置身于正陽門外棋盤街和天橋一帶。

就是人少了很多,沒有車水馬龍人潮如涌的熱鬧景象,因為皇帝的到來,幾乎是家家關門,店店封戶,街上除了掃雪的百姓,冷冷清清沒幾個路人。

朱佑桓只好轉身而返,為了不擾民,說道:「讓百姓照常吧,朕搬到城外軍營里住著。」

隨行的劉大夏黑著臉,哼哼道:「只要陛下能安生呆在行宮里,臣自然會讓百姓生活如常,就怕陛下喜歡微服出游,臣也只好下令全城戒嚴。」

朱佑桓失笑道:「罷了朕知道卿心中不滿,不應該任性的跑到遼陽來,這是朕的不對。可是朕不親自來一趟,這心里就日夜難安。」

劉大夏聞言露出凝重神色,看了看左右,低聲道:「陛下數次來信提醒老臣,老臣自是不敢怠慢,數次派遣細作潛入東北各地,打探實情。這女真人的風俗令人心驚,果然是以蓄奴為主,女真人平日幾乎不種地,不放牧,以打獵騎射為樂。家家都有搶來的奴隸,最多的一家主人不過四五口,奴隸竟多達上百人,生了孩子被稱為家生奴隸,沒有任何財產,妻女都屬于主人。最令臣驚恐的,就是女真人竟有類似我朝在西北少民地域推行的同化之策,不許奴隸說本族話,必須剃頭留辮子,以至于女子逃不出深山老林,男子因剃了頭不被承認為漢人,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難怪很多漢人沒臉逃回來,長此以往,則漢人淪為了蠻夷,我消則彼漲,女真人口日日膨脹,今後恐怕是在養虎為患。」

朱佑桓神色間毫不意外,有了他的提醒,很多眼光深遠的臣子,自是能看到將來隱患。古語說的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前金至今不過才二百多年。

剃頭可以說是滿清得以迅速壯大的制勝法寶,漢人留長發留了幾千年,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此乃古訓稍有點骨氣的漢人不留辮子就被處死,抓到的明軍俘虜則被強行剃頭,逃跑回來也是個死罪,其家族還要受到牽連,不徹底投降還能怎麼辦?

關于女真商議的夠多了,朱佑桓不想在談論下去,走至總督府門前的石獅子前,若無其事的道:「朕此次來有份大禮送你。」

劉大夏一怔,問道:「敢問陛下想賞賜臣何物?任何好處都不需要,臣只需一樣東西。」

朱佑桓哈哈一笑,點頭道:「馬上隨朕而來的,共有最新式火槍四千只,大將軍炮,二將軍炮一直到五將軍炮,此外還有工部新鑄造的萬斤征夷大將軍巨炮,共八百門,此外還有二十位精于此道的工匠。可以說舉國之力都送到你劉大人面前,希望愛卿好自為之,如果戰事不利,輕則動搖國本,重則社稷傾覆,劉大人你看著辦吧。」

劉大夏全身一震,不可置信的道:「陛下,您當真就舍得把新式火器都拿出來?難道真的如大連一樣,軍士可以隨意操作火器,無需妥善放置?」

原來明軍即使有火器之利,各種馬步車槍協同作戰等一系列舉世無雙的新式戰法,一時間縱橫天下無敵。可惜短暫輝煌過後,自從永樂皇帝駕崩以來,朝廷日趨保守,大好局面淪為曇花一現。

首先是戰略上的巨大失誤,土木堡之變,重重挫傷了明朝上下的自信心,火器從此被視為防守利器,而不在用于開疆擴土。此非古人之錯,畢竟北方已經沒有適合漢人居住耕種的土地了,世仇蒙古人隨著蒙元皇室被一網打盡,從此不論是韃靼人還是瓦剌人,都已經成不了氣候。

皇帝和文臣傾向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結合火器利于固守的優勢,側重守關。消極對待主動出擊,因為那容易演變為窮兵黷武,生生拖垮國家。也因此直接導致多處扼制蒙古的戰略要地被一一廢棄,保守思想使得韃靼人和瓦剌人可直接南下侵擾京師,而自身無需考慮防守。

戰術上不思進取也就罷了,其次為了防止火器外流,平日里不許官兵習練,武器都被宦官鎖在倉庫里。還不許邊鎮自已保養制造,後一條就罷了,遼東距離京師不遠,輸送並非不便,邊關私造火炮委實是個隱患。

可火器沒有經過經年累月的實戰檢驗,如何加以改良?歷史上有很多官兵曾經提出建議,卻都沒被朝廷重視,鬧得明朝中期時,很多官兵連填彈射擊都不會,看見藏在軍庫里的火槍就害怕,對敵時根本發揮不出威力來。

久而久之,連蒙古人和女真人都察覺明軍此項弱點,明軍打槍時有空檔期,野戰時一等 啪一陣亂響,馬上輕騎出擊,等沖到近前,手忙腳亂的明軍還未準備好呢,火槍比之柴火棍都不如。

反正失敗的原因多了,這里就不一一列舉,總之武將素質低下,又缺乏自主性和獨擋一面的權利,士氣低迷。火器使用被種種限制,導致明朝初期擁有天下最精良的戰術和裝備,並沒有被傳承下去,一直到了明朝末年,火器的使用和改良都是被動的,戰術戰法始終停留在很低級的層面。

朱佑桓則沒有任何顧忌,該放權就放權,火器下發到戰士手里,由著官兵們盡情使用,用得久了,自然就有聰明人加以改進。他巴不得女真人和蒙古人都跟著學,大不了互相對射,熱武器拼的是綜合國力,誰怕誰?

再說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啟,火槍火炮的技術根本無法保密,只有與時俱進方能屹立不倒,固步自封,敝帚自珍永遠會被淘汰。

劉大夏為人穩重,驚喜過後狐疑起來,疑惑的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火器都交與臣,難道是想立即和女真人開戰?女真未現反意,名不正言不順啊」

「怎麼?難道等女真人舉兵造反的那一天,你劉大人才能與之對敵嘛?」

朱佑桓神色平靜,輕笑道:「要是到時你我都不在人世了,你說說,擱置了幾十年的火器,還堪一用麼?」

劉大夏低頭深思半天,神色凝重,說道:「女真人擊敗容易,但陛下想過沒有,那山林里人跡罕至,北方實在是太遼闊,連年剿匪,我朝委實消耗不起。一把火槍造價幾十兩白銀,一尊火炮動輒需要上千斤銅鐵,一顆炮彈,一顆鉛彈打出去,那都是錢啊臣覺得和蒙古人一樣,女真人根本殺之不絕,即使佔據了所有土地,沒有產出未免得不償失。」

第284章天人共鑒。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