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每當多看張將軍一眼,每當張將軍多看他們一眼,那些精武強健的士卒們的心情就復雜一分。

他們是皇甫軍中的精銳,更是先鋒官司馬灼麾下的主力,昨晚得知要去鹽城時,他們還想著要與司馬將軍生死相隨,就算是地獄他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的。

誰知大將軍在點將台上臨時換將把他們劃到了張將軍手下,這等于舍卒保車,誰不知道鹽城百姓與皇甫軍交惡,此一去等著他們的不知是什麼呢?

將軍這是拋棄了他們,從感情上他們無法接受,所以把這一切歸結為梅宰相的脅迫。點將台上那一幕又明明白白的向他們證明這分明是將軍自己的主意,宰相大人不過是同意了他的意見而已,讓他們情何以堪。

西北狼的威名他們自然听說過,那是大興的驕傲,也是所有軍人的楷模。能到張將軍手下自然是好事。可是對皇甫將軍和司馬先鋒多年的忠誠又讓他們一時之間無法適應由別人來接替他們指揮軍隊。

這就像一個孝子面對忠孝不能兩全時,無法取舍般。張正彪讓他們左右為難,更讓他們百味雜陳。

張正彪無視手下軍卒那情緒難明的表情,帶著他們以極快速度趕往鹽城。

鹽城離蕭山關本來就是三府中最近的,現在張正彪趕得急帶的又是精銳部隊,是以第五天早晨就到了城外。

大大出乎軍卒們的預料,鹽城百姓不但沒有為難他們,全城官員、士紳、百姓聞訊後組成龐大的陣容出城數十里迎接他們的到來。

很快他們就明白了,並不是因為他們來幫鹽城百姓守城,鹽城百姓良心發現感激他們;而是因為眼前這位張將軍是梅大人的手下。梅大人在鹽城竟這樣的得民心,還真夠刺激他們心髒的。

他們想忽視都不行,從一見面就不停的有人問起梅大人。他們听到的談話中十句中有九句半是問梅大人的,剩下半句還是與梅大人有關的。

張將軍極其耐心的一一回復。聲音宏亮的說梅大人一切安好;對自己軍務繁忙不能前來也很遺憾;大人也很想念他們,時常念叨他們,怕他們吃不飽穿不暖。

這樣幾句簡單的客套話軍士們听著只覺虛偽、刺耳,鹽城人卻是激動不已,听者無不熱淚盈眶,還有年長的老者含著老淚握住將軍的手,哽咽著道謝,說什麼,宰相大人公務繁雜怎能再勞他牽掛!

他們真的無法理解,鹽城人視力都有問題嗎?整日在軍營中閑逛的梅大人,沒事帶著小廝、護衛去吃酒,他們怎麼看不出他公務繁忙?還真是哄死人不償命,就這樣也能讓百姓對他深信不疑。

他們承認梅宰相在行軍打仗上有一套,可也不能昧著良心把他夸得跟朵花似的,怎麼著那位在大興也是臭名昭著的奸臣好不好?

張將軍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回答著幾乎重復的問題,臉上極其罕見的還擠出點笑容,這可是他們自見他以來的第一次笑。還下步行,陪著這些人一路顏笑晏晏往城中旖旎而去。

張將軍對官員和百姓的態度始終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樣子讓軍士們很藐視他。打仗是要靠實力的,才討好這些百姓也是無用的。

有人問張將軍此次來鹽城,梅大人可有帶什麼話來?

這大概是許多人想知道的,因為只這一問所有人就屏聲靜氣的等著將軍答復。

軍士們還真好奇,梅宰相不知要怎樣忽悠這幫愚民?

張將軍端正了身子,又沖蕭山關方向拱了拱手,擺足了姿態才提高了聲音誠惶誠恐的說道︰「本將臨行前,梅大人特意叮囑本將對待大家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本將定將大人此言奉為金科玉律,如有不到之處,還請諸位指正。」

此言一出,迎接的百姓是更加激動,軍士們是更加的不屑。

一個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張正彪臨場發揮收到不錯的效果,心中對自己的表現極是滿意。

軍士們眼中的蔑視和不屑他看的清楚,並不打算與之理論。從小在軍營長大,他有的是辦法搞定他們。和百姓相處他還是第一次,自然這個放在第一位。

先不說張正彪入城後,如何大修工事,加強城防,大練兵的同時還要訓練民團,那些存心找茬的士兵早在他的鐵血訓練中沒了氣勢。

張將軍分身乏術,忙的慘不忍睹,恨不能生出三頭六臂來。

只在夜深人靜時偶爾想起梅大人送行的樣子就搖頭苦笑,還不知道別人怎麼議論呢,拿出紙條看看,越琢磨卻是越覺著有些深意在其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