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蕭長順拿著梅大人的命令去給百姓發糧,梅大人卻坐在府衙籌劃著如何進蕭山關。

知道這時代已有鞭炮的梅大人叫來制作爆竹的師傅,企圖獲取靈感搞出些炸藥來。結果他這個只和數字打交道的高材生,除了研究出在這紙張短缺的年代,工匠們是用火藥塞在竹筒中制作的鞭炮,爆竹這個名稱或許來源于此外,再沒弄明白其他的。

臨了,不死心的梅大人只能讓工匠們制作大個的二踢腳,十個一捆扎在一起。信子捻在一處。

用這個炸不了人卻能嚇驚馬。因為馬是一種極膽小的動物,而這年月還沒有火炮,手槍,訓練軍馬時是絕不會有抗炮聲這一項的。

制造不了什麼轟動效應,搞場混亂,自己乘機入關也是可以的。

苦思冥想中搖頭晃腦的梅大人,瞬間決定給開路先鋒人手一捆。

梅相爺腦子如模擬器般描繪出大隊人馬乘亂沖過戰場,殺奔城門然後閃進城門的景象,卻怎麼也無法想像讓負重的糧車像騎兵一般趁隙飛奔入城。這還真是讓人頭痛啊!

招喚來張正彪、陳烈、孫震山還有不請自來的薛先生和三幫主。

梅香儒只說了句︰「明日出發到蕭山關。」

陳烈輕問了句︰「蕭山關外有蚩戎大隊人馬圍城,我們如何進得?」

梅香儒問道︰「從這里多久能到蕭山關?敵人有多少人?可否聯系上皇甫將軍?」

陳烈道︰「現在出發天黑前我們可以到離蕭山關最近的山連邑,連夜行軍的話,明日午間就能到蕭山關,圍城的蚩戎人有三萬之眾。前幾日蚩戎先鋒呼延龍分出一萬多人攻打鹽城,他們現在佔領了鹽城還沒回來,估計最近兩日就會返回,現在蕭山關外只有他的副將窩撥綽帶的一萬多人就在蕭山關西門外駐扎。少將軍已派人過來,皇甫將軍只等相爺一到就派兵出城迎接相爺。我們將從北門進城,北門外十里處就是葫蘆口,那里緊靠蕭山,山高林密,連綿數里直到蕭山深處。四周有三座山峰緊密合圍,山峰高聳入雲,四周陡壁如削,形成一個葫蘆形。只有一條道通往山外,故而得名。出口就通往蕭山關北門。相爺看我們要不要先隱入葫蘆口,等皇甫大將軍派兵來接。」

梅香儒想想剛才陳烈說的,腦中似乎模糊出現一個類似于布口袋的影像,他躊躇了一下道︰「不,人馬可以先躲進葫蘆口,糧車不能跟進去,只在外面等。要派人通知皇甫將軍,等他的大隊人馬出城以後,我們從葫蘆口殺過去,開條路出來,糧車再跟上。如果讓糧車進了葫蘆口,那里三面高山敵人一追上就成了絕地。人倒無所謂,可以棄馬入山。糧卻不行,豈不白白便宜了蚩戎人。」

薛先生好不容易才挪開眼,還好梅大人並沒有注意他,不等人問他自說自話道︰「我說說我的想法,你們覺得可不可行。」

梅大人看一下他,隨意道︰「你說說看。」

薛先生道︰「我同意相爺的想法,一定要等到皇甫大軍出來接,再從後面沖殺過去。如果皇甫大軍不出城,光是大人帶的這些人往蕭山關沖的話,只怕如水滴入海,勢必是有去無回。如果皇甫大軍先出城應戰,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我們再殺出去,敵軍措手不及,我們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順利入關應該不成問題。」

張正彪也同意這種看法。陳烈不通軍事,棄權了。

這樣一來,入城的大方向就算定下,

然後是糧車進不進葫蘆口的事,薛先生和張正彪不約而同的贊成梅相爺提出的方案,認為糧車絕不可入內。他們也認為敵軍追擊就成了甕中之鱉。

梅香儒沒想道自己這個外行,提出的方案居然會得到兩位軍事家的一致同意,感覺到的是英雄所見略同,只有他心里明白,自己還是極沒譜的。

意見統一之後,剩下的事就是由誰進蕭山關去通知皇甫大將軍的事。

梅相爺得派個功夫高強的趕往蕭山關聯系好皇甫大將軍糧車到達的時間,好讓他在同一時刻出城迎接。

派誰去呢,他有此懊惱的想,現在還真是麻煩,擱現代打個電話約一下就成的事,他還得思量派誰去合適。

他的眼楮不由自主的在面前幾位身上逡巡。最後終于定位在了那位看起來有些粗魯的三幫主身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