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這件事他們計劃周密,勘察細致,甚至于梅宰相也在他們的算計之內。

他們的人從嘉禾縣就跟著這位梅大人了。

當一切準備妥當只等魚兒入網時,山寨的探子帶來了嘉禾縣有不少青壯投軍而且是隨梅宰相同往邊關。

嘉禾縣的一百多位少壯投了軍,他們多少人心動。眾大俠想的倒是很簡單,別人都能去,他們更應去了。習武之人本就熱血,國家有難豈能袖手旁觀!

和這消息一同送到大幫主手上的還有梅相爺書就的那份昭告全國的討伐檄文。檄文中說的好,難道他們要等到國亡後當亡國奴?

這份檄文讓大當家對是否要刺殺這個貪官產生了猶豫。

能把生意做的這麼好,他也算是個高瞻遠矚,有大局觀的人。當然知道此時刺殺一國宰相會是什麼結果。

只怕這位貪官這時亡命弊遠遠大于利。且不說會引起朝局如何變化,光是督軍一件也要耽誤個十天半個月。

霸上郡離邊關已近,邊關的情況他們比西都城的人要清楚的多,何況他在那里還有營生。

那里的情況很不容樂觀,先不說仗打勝、打敗,開戰以邊關糧食緊缺,連帶的周邊幾郡的糧價都漲上來了。

這位梅宰相至少還是支持東征軍的,好歹他在往邊關調糧。

如果把他殺了,貪官是少了一個,可再上來的不管是清官還是貪官能否馬上給邊關調糧,是否能協調的出糧那就很難說了。

沒有糧草還打什麼仗?

這樣想來這位梅宰相倒是萬萬死不得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大幫主把原計劃刺殺兩人改為只刺殺沈惡霸一個。

計劃經此一改,派出的人就顯的多了。所以一番協商之後,他們又增加了劫糧倉給災民放糧一項。

大當家負責領人保護搶糧的百姓,二當家和三當家則到沈府去刺殺那位沈老爺。

正在此時沈家招募家丁要阻止葉家放糧正如了他們的意。

鳳鳴山的二百多俠士就混在沈家家丁中,想在雙方混戰時,趁亂打開倉庫門,然後再高乎一聲「放糧了」,加上混進城中的三百多人馬足以掩護災民搶糧。

沈家強行低價購進葉家的糧,葉家人不同意,死咬著不松口,所以那位沈大爺臨時招募大批家丁到葉家糧庫前準備堵門,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賣給大爺我,誰也別想買。

沈大爺只等自己聯系好出得起價的買家就橇鎖賣糧了。葉家明知這沈家說是買頂多打張永無歸期的欠條,形同于搶劫。

家主已承諾要平抑糧價,這位要囤貨謀利的又是相爺的干兒子,在相爺心中親情和百姓孰重孰輕誰也說不清。

知道惹不起他,干脆把糧交給了欽差吳大人。

這燙手的山藥甩給了吳大人,才發生了吳大人帶衙役和沈家家丁「倉門械斗」事件。

梅相爺一到,這一切全被打亂了。

他一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殺了一批,再放糧,幸好他們懷著異心,爭斗中都往後縮,要不這事可就惹大了。

以為相爺會把他們關入大牢,等他一走他們就冒充土匪到大牢把人劫出來。

結果梅相爺一句全部充軍,讓他們傻了眼。

自從他們有了上前線保家衛國的覺悟後,怎麼投軍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他們爭論的不過是︰要不要跟這位貪婪成性臭名昭著的相爺上前線。這樣投軍最是簡單,快捷當天就能跟著上邊關。

從嘉禾縣那一百多少壯報名到投軍不過個時辰來看,地方官看在宰相大人的面子上給了極大的方便。

要按正常程序去投軍,半月能出發就不錯了,而且還不定被派到哪個衛所,也就是說能不能到邊關還兩說。

跟著這位上前線吧,他可是個巨貪,有違他們的做人做事原則。

他們還沒議出個結果呢,那去搶糧救民的二百多兄弟就這樣光榮的被梅大人強制投軍了。

這樣的結果純屬意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