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在戰爭中死去不久,各地義軍的領導權落在了舊六國貴族手中。他們相互爭奪地盤,劉季投奔項梁不久,就鬧得四分五裂。
秦朝大將章邯借機反擊,各個擊破義軍。
于是,剛初見雛形的項梁召集歸附的各路義軍領袖來薛地聚首,商議道︰「陳王已故,何人可立?」
大家一致推舉項梁自立為王,並信誓旦旦誓死追隨。
也應了項梁提出此話的初衷,正打算假裝推遲兩下就答應下來。
這時帳外稱報,居鄛人範增求見。
古稀之年的範增,平時在家,好出奇計。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斗爭的主力時,範增就學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前往投奔听聞賢武的的項梁,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
項梁不忌諱他的高齡,把範增留了下來。
今天,得知項梁欲自立為王,大搖其頭,並趕緊去軍中找項梁,陳說厲害關系。
範增來到帳下,見諸多領袖,也不顧全項梁的面子而行禮,直接說︰「主公,你知道陳勝王為什麼會失敗嗎?」
項梁壓住範增不敬的慍怒,笑道︰「先生,賜座,願聞其詳!」
範增點點頭,也不辭讓地一**坐下,說︰「我認為陳勝的失敗是必然的,而且他的王朝太短了,半年多一點就告終了。」
坐在賓客席的劉季被吊起了胃口,道︰「先生,就別賣乖子了,趕緊說嘛!」
範增接著說︰「嬴政所霸佔的六國之中,滅楚國是最卑鄙的,當年,他誘騙懷王到咸陽宮然後將其軟禁,不讓他回國。因為這件事,楚國人對秦朝的恨意不見消退,反而與日俱增,而且也相信楚國是唯一有勢力抗秦的,如果不是嬴政的下三濫手段,恐怕會一直當庭抗衡。所以,楚國人堅信楚士南公的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羽听得不耐煩了,插嘴道︰「你說得是有點道理,但是,是不是跑偏了,你剛才不是說陳勝嘛,扯到我們楚國干啥。」
範增不慌不忙道︰「項將軍先別急,听我慢慢說來。陳勝起義成功後,並沒有立楚王的子孫,卻自己稱王,私心太重,凝聚力不強,這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項梁听得不住地點頭稱「有理」。
範增道︰「現在主公自江東舉兵,起于楚國各地諸將,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加入你的陣營,這是因為你出身于世代都為楚將的名門世家。他們期待著類似你這樣的人物來領導,使楚國再興,以達成擁立楚王子孫為王的宿願。」
項梁忍不住月兌口而出「講得好」。
範增繼續說︰「將軍若能立楚王後裔為王,則會更加有向心力,將百姓的期待與力量再度集中,秦王朝也指日可以拿下。如果你草率地自立為王,可能會重蹈覆轍,前功盡棄。」
听了範增這些條理井然的分析,項梁大喜,起身執起範增,道︰「先生真是大智慧家,煩請先生代為草創了楚國政權。」
範增小聲道︰「大王,將來事,事在人為,這得勝的天下還是會花落項家的。」
听完之後,項梁當即采納了他的觀點,宣布找尋楚王後裔。
項梁並說︰「範先生,本王有個有勇有謀的佷子,不知道您肯不肯輔佐他,並教導他?」
隨後,他叫來項羽,道︰「羽兒,你的性格比較耿直,謀略方面還是需要提高,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你改善並且提高你一些智慧的人,今天我找到了,我看範先生能當你的老師。」
話音剛落,項梁覺得範增看透了自己很多顧慮的真諦,不如結成親人關系,更保萬全。
項梁突然看著範增,笑笑道︰「範先生,可有小孩?」
範增答︰「夫人、子嗣早死。」
項梁說︰「如果您不嫌棄,我希望您把羽兒當做您的兒子,這孩子自小失去雙親,是我一手帶大的,除了有點暴戾之氣,還是很孝順長輩的。」
範增笑說︰「如此榮幸,恐怕擔當不起。」
誰知,仿佛上天早有安排,平時心高氣傲的項羽「撲通」一聲跪在範增面前,叫道︰「亞父,請受義子一拜。」
亞父,就是第二個父親的意思。
範增老淚縱橫,連忙把項羽扶起,道︰「好,好孩子,亞父就算拼了老命,一定在你成才路上做好墊腳石。」
項梁笑著點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