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川蜀,個大小城鎮全部戒嚴,百姓不得擅自出入城鎮,全都在家中老老實實帶著。老百姓們人心惶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整個川蜀的氣氛異常緊張。

周天霸、哈巴爾集合二十萬大軍直奔川蜀而來,劉振身為齊國皇帝,為了安穩民心只好下一道戒嚴的聖旨,聖旨上也沒有明說敵軍來犯。

深宮之中的劉振頗感頭痛,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到一位統領三軍的將才,我現在有些想念李衛,但更多卻是想讓他早點死,射出去的箭豈有收回之理,劉振知道下令抓拿李衛的那一天,就注定沒有回頭的余地,李衛一天不死,便是大齊國的心月復大患。

劉振寢食難安,天天看著滿朝文武上報的奏折,有人贊成啟用李衛,不計前嫌,國難當頭、理應安撫李衛為國效力。

這可讓反對李衛的人極為不滿,這幫李衛說話的人正是三朝老臣付太傅,二皇子那邊的人極力反對,原因有三。

其一,李衛對齊國早已心灰意冷,如今卻召他回來為國效力,他絕對不會同意。

其二,即便李衛不計前嫌,同意擔任三軍統帥,然而,誰有敢保證他不會叛變,萬一他率兵逼宮,豈不是引狼入室,自找苦吃。

其三,他李衛一向狂妄自大,有仇必報,倘若我國君主屈尊安撫,若他不領情,豈不是傷了聖上的面子。

這是反對李衛擔任三軍統帥的理由,正對劉振的心口,他是絕對不會再啟用李衛。

還有一幫大臣卻求和,派出使者前去與周天霸談判,以求和平解決。

求和的建議一出,又遭到了言官們的反對,先不說他們兵臨城下,根本就沒有求和之意。從古自今,哪有皇帝向叛軍求和的,這樣傳出去,這皇帝當的也太窩囊了,非遺臭萬年了不可。

一時之間,滿朝文武大臣爭吵的臉紅脖子粗,劉振也不好表態支持哪一方,只好任由他們去抄去鬧。私下里卻將自己的心月復大臣叫來書房商議對策。

「諸位愛卿,可有退敵之策。是戰是和,總要有個對策。」劉振面色疲憊,但還是打精神不能丟了君威。

付太傅是三超老臣,他起身道︰「臣不主張求和。」

潘學海也跟著起身道︰「臣也不主張求和。」

「臣不主張求和!」

「……」

這一次眾位大臣空前絕後的團結,跟商量好了似地,齊國開國以來第一次。劉振默默不語,看著兵部尚書朱宏偉。

兵部尚書朱宏偉卻持反對意見,起身拱手道︰「臣主張求和。」

此話一出,眾人皆看向朱宏偉,那神色中流露的震驚,足以嚇死一頭豬。其實兵部尚書之職本事由李衛擔任,因發生變故,李衛失蹤,朱宏偉就順理成章官復原職。

他此刻主張求和,卻實實在在為齊國著想,並非貪生怕死。但是,他卻成了眾位大臣眼中的漢奸。並非這些大臣不想求和,就是怕被人戴上「漢奸賣國」的帽子,一世清明便毀于一旦。

劉振眉頭一皺,問道︰「朱愛卿,你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朱宏偉正色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周天霸不敢攻打川蜀。而是在威逼皇上派去使者談判。」

此話一出,眾人議論紛紛,不明白朱宏偉的意思。

「周天霸想當皇帝,卻得不到天下百姓的認同,說白了就是一個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他與凌雲國通敵賣國的事情天下皆知,試想,他如何得天下民心?依臣之見,他想讓聖上下道聖旨封他為王。而凌雲國卻想齊國江山,然而他卻無法佔領齊國全部版圖,無非就是想要東北一方的土地,或者是一些賠償。」朱宏偉分析道。

劉振點了點頭,又問道︰「即便如此,他們也可以攻打川蜀,朱愛卿憑什麼敢如此保證他們不敢呢?」

朱宏偉看了一眼中眾人,見他們一個個十分疑惑的樣兒,不禁笑道︰「他們若是真的佔領了川蜀,鎮南大軍必然會趕來支援,鎮南大軍一走,西平國便可趁虛而入,周天霸、西平國、凌雲國、齊國四方混戰,誰也討不到好處,西平國志在雲貴川三省,而周天霸卻志在皇位,凌雲國志在齊國江山,一旦打破這種平衡,鹿死誰手尚且不知。對了,還有李衛,他可在山東囤積了大量糧草等物質,他豈會安心看著他們瓜分齊國江山,他必會與凌雲、西平兩國其中一國達成協議,共同對抗其中一方。試想,若真到那個地步,這場戰爭將無限延長下去,絕非佔領齊國這麼簡單,是誰都不想看到的。而周天霸的皇帝夢則遙遙無期,他下場絕不會比齊國好到哪去,所以,他和凌雲國都知道齊國不能滅亡,至少齊國還是幾十萬雄兵牽扯西平國,他們絕不願看到天下大亂的景象,求和正中他們的下懷,給他們一個台階下,不然,二十萬大軍信誓旦旦來到川蜀,不打反退,這絕不可能。就怕他們騷擾川蜀邊境以及百姓,時間一長,人心惶惶,對吾國甚是不利。」

朱宏偉說完,獨自走向自己的座位,敬候劉振表態。

「對呀,朱大人所言甚是,老臣贊同朱大人。」老太傅一聲驚呼,似乎想明白了。

「臣贊同!」

「臣也贊同。」

「…………」

一時之間,眾人皆表態贊同朱宏偉,而卻臉色也好看了許多。

劉振終于笑了笑道︰「朱愛卿精通兵法,分析透徹,朕以後要跟朱愛卿好好學學。」

朱宏偉忙稱不敢,道︰「皇上,這些事都是先帝爺與臣商議過的,不然,也不會對李衛……」

「朕知道了。」劉振擺了擺手,示意朱宏偉不必多說。然後又笑道︰「諸位愛卿,這和談大使之職由誰來擔任。」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想去。

付太傅見狀,冷哼一聲道︰「老臣願意……」

「唉!老太傅,您年事已高,心意朕領了。可是朕于心不忍啊,老太傅你看此事,還是在議議吧!」劉振一見付太傅說話,心頭便是一顫,依老太傅的性格,見了周天霸非打起來不可,這和談也便成了催戰。

付太傅嘆息了一聲,回到座位不在言語。

劉振又將目光投向朱宏偉,道︰「朱愛卿,您看滿朝文武誰適合擔當此任。」

朱宏偉何嘗不知劉振的心思,這是在逼他自己請柬。

「臣願意擔當和談大使,為聖上排憂解難乃做臣子的本分。臣定不辱命!」朱宏偉道。

「好,下旨,即日起兵部尚書朱宏偉擔任和談大使,賞銀千兩,珍珠百顆。」劉振龍顏大悅,當即封賞朱宏偉。

「臣謝主隆恩!」朱宏偉連忙跪地謝恩。

※※※※※※※※※※※※※※※※※※※※※※※※※※※※※※※※※※※※

山東,濟南城中氣氛也很怪異,李家軍頻繁調動,已然引起來百姓們猜疑。但具體為了什麼事,沒人知道,誤以為敵軍來犯。城中不少名門望族不禁來到將軍府打探消息,這些富商天天來,天天問,弄得馬三那叫一個頭大,苦口婆心解釋,卻得不到富商們的理解,就連鼎力支持的肖家,也常常派人來打探消息。

馬三又不好翻臉,因這些富商多多少少都曾資助過「李家軍」。平時相處的還不錯,逢年過節,都有孝敬。

這些富商都怕戰亂,一旦打起仗,他們這些富商便是頭一個遭殃,家財萬貫也只能看著別人搶奪,霸佔。任誰都心痛不已,故而,他們想得到「李家軍」得庇護,就要大出血,馬三不太愛財,並沒有變著法找他們伸手要錢,若換做守財奴轉世的李大官人,非榨干他們一身油不可。

鎮北大營已然感覺到了李家軍頻繁跳到的目的,而他們自從得知李大人即將回山東的消息,便不敢再說不團結的話了,他們都畏懼李衛,因為這家伙不安章法出牌,有時候精似鬼,有時候又他媽胡作非為,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辦,雖說李大官人不會將他們殺掉,但是,以後的日子絕不好過。尤其是杜爽、董亞、董劍三人,他們可是領教過李大官人的手段。

這幾日,他們幾個老實的很,天天除了睡便是吃,就連朱薛明要走的事情,他們也一句意見也不發表。

錢江祥、唐勝二人卻不敢苟同,說到底,他們是朱薛明的人,如今朱薛明要面見齊國皇帝,自行請罪。

情誼雖在,不願看到朱薛明走向絕路。但是,李衛要謀反,錢江祥、唐勝心里也不舒服,欲有跟隨朱薛明一同回川蜀的意思。

朱薛明心意已決,莫非要走不可,但是這鎮北大營卻是齊國的軍隊,若是就這麼丟在山東不管,回到川蜀不但死的很慘,又愧對于皇帝。簡直就是萬死難辭其咎,欲有通敵之嫌,炒家滅族都有可能。

朱學明把唐勝、錢江祥等人叫來商議軍隊歸宿問題,若不帶點兵馬回去,皇帝非滅了他們一家老小不可。

一番商議之後,朱薛明決定帶走一萬兵馬。而杜爽、董亞、董劍皆不發表任何意見。不說贊同,也不說拒絕,那意思,您自己看著辦,此事與我們沒有關系。

※※※※※※※※※※※※※※※※※※※※※※※※※※※※※※※※※※※※

馬三一听朱薛明要帶一萬兵馬出城,登時紅眼了。拍桌子翻臉,指著朱薛明的鼻子破口大罵。

朱薛明一言不發,任由馬三謾罵。

「朱將軍,你想帶兵出城,馬某絕不會同意,此事事關重大,還是等李大人回來之後再做定奪,請朱將軍在城中在等待幾日。」馬三冷著臉說道。

朱薛明微微點了點頭,嘆息道︰「也罷,等李大人回來之後,末將與他商議。馬大人,您今日之辱,朱某銘記在心。告辭!」說完,朱薛明拂袖而去,那意思跟馬三沒完了。

馬三也不甘示弱︰「不送!」

※※※※※※※※※※※※※※※※※※※※※※※※※※※※※※※※

縱橫弄了一個免費獲取縱橫幣的任務,大家看完書之後,便可去做些任務,獲得縱橫幣。這樣一來,諸位兄弟便可不用花錢看書咯。

呵呵!免費得!真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