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617偃旗息鼓

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名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臭嘴記者自挖圈套」的視頻已經是在各大視頻網站和論壇上傳開了。

《南濟晚報》的記者們大概是出于驗證高小凡說法的心思,毫不費力的就在網上找到了這個視頻。

視頻的開篇,是一個很簡單的說明,大意就是說這個記者混淆視听,將一些人為制造出來的新聞說給新聞當事人的父母听,在對新聞當事人形成傷害的情況下,繼而對新聞當事人的父母形成了很大的傷害。現在,同樣的事情降臨在他的身上……

黑色的屏幕,配上白色的字體,讓這個說明讀起來,自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緊接著的就是張守義挨打和張守義爸爸叫罵的內容。

在視頻的下面,各種各樣的評論都有,其中主要的分為兩個類別,一個類別是批評打人者的,認為這種行為過分了,以至是凶殘了,用這樣的手段來對付一個記者,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應該采取擺現實講道理的方法,來對記者進行說服,讓那個記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進行糾正之類的。

還有一大類的評論者認為,記者的本職工作,就是將現實描述出來,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公眾,如果一個記者違背了這樣的一個工作原則,而是混淆視听,以至于對別人形成傷害的話,就應該遭到懲罰。

誠然張守義被抽了那麼多的耳光,然後又被踹了肚子,踩斷了右手,但是這些都是身體表面上的傷害,而文字那種無形的刀刃,對其他人可能會形成的心理傷害,那是無可估量的,以至根本是無法治愈的。

還有人說,推己及人,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事情,加注到別人的身上是非常不道德的,這個記者這是咎由自取。

針對前面一些人提出來的擺現實講道理讓記者自己認識錯誤糾正錯誤的說法,後面還有其他的評論者做出了非常激烈的評論,說到了這種做法的迂腐和愚蠢。

評論者認為,一個記者既然已經到了混淆視听胡說八道的份上,那就已經沒有什麼正確與不正確的認知了,在記者的眼里只有新聞點,也就是爆料點,只需是能夠吸引讀者,不管是什麼樣的內容,對于記者來說其實都無所謂,他要的就是一個吸引眼球,至于這個事情是對是錯,已經沒什麼很大的關系了。

評論者說這也就是張守義面對的新聞當事人比較強勢,人家有能力采用這樣最間接的方式來教育一下張守義,如果換了別人呢?當新聞成為一種力量,並且能夠帶動絕大多數人的情緒的時候,那麼新聞當事人可能會遭到什麼樣的傷害,才真是無法估量的,什麼樣堅強的人,也架不住無知的讀者被新聞記者哄抬起來的虛假認識之下形成的虛假認知,那種心理壓力足夠讓任何人間接崩潰。

更有激烈的評論者希望能夠張守義的真實身份和地址什麼的,上門來找張守義的麻煩,說像是這種胡說八道的記者壺蓋被打,而且打得還不夠;站在醬油眾的角度上說,他們其實完全不知道哦啊來龍去脈,但是這個視頻就像是張守義寫過的新聞一樣,讓大家第一認知之中,就認為張守義這個記者是非常可惡的,而且是揍了也白揍的。既然如此,那就都去揍,揍死算完!

各種各樣的評論在各個視頻網站上堆積著,增加著,幾乎只需一刷新界面,就能看見後面的評論數的增

面對著這樣的一個情況,幾乎《南濟晚報》的全體編輯記者都有點懵了,尤其是那位謝總編,被上好下巴的他,翻看著電腦上的這些評論,憤怒的幾乎要將辦公桌間接掀翻。

「果然是無知的民眾!」

謝總編恨恨的在辦公室里嘀咕著︰「人家告訴你是什麼,就是什麼?你們自己難不成就不知道思考一下?記者是干什麼的,記者是無冕之王,記者說的你們不信,你們去信這些暴力分子!」

他很自然的將自己的評論發到了網站上。

結果,在不到幾分鐘的時間之內,他的這個評論被潮水一般的罵聲淹沒了。

很多評論者間接質問道︰記者是無冕之王,讀者是什麼?無知的屁民?記者說什麼都是對的,別人說什麼都是不對的,別人說什麼,讀者信了,讀者就是沒腦子,不知道思考,那相信一些道德淪喪的記者的話,是不是也意味著讀者動腦子了?還是說明這樣的讀者根本就是牆頭草?

還有人說︰發這種評論的人,本身就不知道思考,視頻上的全過程想要表明的是一種狀態,是連番累牘的去傷害別人,可能會遭遭到的別人的情緒反彈。什麼叫思考?你說什麼我就信什麼,那就是思考了?

更有人說︰發評論的這個人,肯定跟那個挨揍的記者一個單位的,人肉他出來,搞飛!

謝總編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

……

《南濟晚報》對發生在他們辦公樓內的這件事情表示了沉默。

在第三天推遲了三個小時才上市的報紙上,只字未提昨天晚上的事件,就仿佛是那件事情從來不曾發生過一樣。

全程經歷了整個過程的康局長和鄒佳明在將這一天的《南濟晚報》反反復復的翻查了兩三遍,最終也沒找到關于這件事情的任何說法的時候,終究是稍稍的松了一口氣。

鄒佳明還好些,終究此前和高小凡有過一次較為近距離的接觸,但是康局長昨天晚上卻是第一次見到高小凡,並且第一次體驗到了高小凡的做事風格以及做事情時的那種淡定與從容。

他其實是很難想象的,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在昨天那樣的情況之下,自始至終,即便是在發出憤怒的指責的時候,眼神之中的火焰也並沒有真正的將他的理智吞噬,恰恰相反的是,在那樣的時候,他找到了最為間接也是最為敏銳的將報社那些編輯和記者的思維完全擊潰的方式和說辭。

在那一刻,康局長幾乎懷疑高小凡的年齡,究竟是十八歲,還是二十八歲,或者更大一些。

然而,不管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不管是《南濟晚報》的人是不是心懷怨恨,康局長心中最為明確的一件事情是,現在的《南濟晚報》已經是處于一種絕對劣勢的狀態,尤其是高小凡非常明確的說出來的那個視頻的問題,在網上的流傳,以及引發的所有的評論,其實已經是扳回了一局,並且是把事情在頃刻之間調整的對《南濟晚報》非常不利。

當然,最最讓康局長感覺到驚訝的是,他對高小凡的認知還是明顯不夠。

在此之前的時候,因為林間石對高小凡的一點小小的敘述,讓康局長對高小凡本人背後的家族的力量感覺到了驚訝,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可能康局長還是過高的估計了家族的力量,而忽略了高小凡自身的強勢。

事情非常的明白,之所以會有昨天晚上的事情的發生,完全是因為昨天《南濟晚報》上的那一篇「隱形富豪女友考」的專題報道,這也就意味著,從高小凡發覺這個新聞,到他采取行動,其中的過程大概也就是十二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刨除掉康局長和鄒佳明已經知道了昨天晚上高小凡會有所行動之後的那段時間,其實高小凡最多是在三個小時的時間之內,就對此做出了極其準確和周密的判斷、計劃。

如果說事後擦的事情,可能是需要家族來出手,但是像是這類計劃,康局長並不認為有家族的智慧滲透在其中。

這樣的一種思維和對事情的安排安排,簡直就不像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能夠做到的。

更為嚴峻的是,在這邊的事情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就看在現場的康局長和鄒佳明都完全不清楚的時候,最高領導委員會警察部的副部長葉正南竟然就有明確的要配合好的指示,間接到了康局長的耳朵之中。

難不成這樣的指示,也會是家族的意見?

如果說處置態的嚴峻程度上來看,康局長可不認為那點小事,還需要葉正南對自己發號施令。

那麼,唯一的注釋就是,葉正南根本不是高小凡背後的家族調動的,根本就是高小凡自己和葉正南通了電話,然後才有了給康局長的那個指示。

看不透。

這是康局長經歷了這一次的事情之後,唯一的一個感想。

他相信,事情能夠還沒有完全的結束,高小凡勢必還會有其他的動作。

只是,康局長萬萬沒想到,沒等到高小凡那邊表示出來的動向,卻是接到了林間石的電話。

想當初,康局長和林間石在電話之中互通有無的時候,林間石說了,會對高小凡呃這一次事件做出一個評論性的回應,難不成林間石打電話過來,為的就是這個事情?

!@#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