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最好的時代 第七章 情析

夜晚的時候,蔣詩愔又如期而至來到蔣希文的房間里為他編寫《聊齋》的書稿,而蔣芷君,亦蹦蹦跳跳地如往昔一般跟著她姐姐躥了進來。

蔣希文並沒有如往日一樣笑意岑岑的等著兩姐妹,反而一幅心事重重的樣子,看向蔣芷君的目光,也充滿了迷惑這矛盾。

以蔣詩愔對蔣希文的關切,當然很快就發現了他的心不在焉,沒有絲毫猶豫,她出聲問到︰「哥,你今天怎麼了,有什麼心事嗎?」

蔣希文嘆了口氣,破天荒的沒有立即回答她的問題,反而將臉轉向蔣芷君,問到︰「君兒,今天你和德一起出去了?」

蔣芷君不知道蔣希文為什麼問這句話,偏著頭答到︰「是啊,志彬哥哥今天跟我一起出去逛街,我們還去了花市,志彬哥哥說要送我花,不過我沒要。」

蔣詩愔原本還不知道蔣希文為什麼要問蔣芷君這樣的話,可是听到蔣芷君的回答,她的臉色也沉了下來,看向蔣芷君的眼神帶上了一點責備和擔憂。

不過蔣希文並沒有直截了當的講明自己的意思,事實上,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該怎麼說,于是他又問到︰「你怎麼不要德的花?」

蔣芷君一點都沒察覺到氣氛有些不一樣了,依然毫不在乎地回答到︰「人家都說,只有對自己喜歡的人才送花,我又不喜歡志彬哥哥,為什麼要收他的花?」

蔣希文楞了一下,隨口說到︰「你不喜歡德?」蔣芷君理所當然地嘟了嘟嘴,俏生生地答道︰「當然了,我說的喜歡,可不是你們想的那種喜歡,我覺得志彬哥哥就跟哥哥你一樣,對我很好,但是我不想和他結婚,我只想跟哥哥還有姐姐你們一直在一起。」

听到這番話,蔣希文心頭放下了一塊大石頭,不過轉念一想,又對蔣芷君問到︰「那你對哥哥呢,是哪一種喜歡?」

蔣芷君貝齒微露,咬了咬牙齒有些苦惱地說到︰「我也不知道,我比姐姐差那麼多,哥你一定不想娶我吧?」

蔣希文終于失聲笑了出來,溫柔地撫模著她的腦袋,柔聲安慰道︰「你今年就16了吧?等你滿了16,哥哥就去向爹爹提親,到時候,我們三個人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好不好?」

蔣芷君臉色難得的紅了一下,但是又不想拒絕,只是小雞啄米似地飛快點了兩下頭,把一個臻首迅速地投到了蔣詩愔的懷里,看起來,再懵懂的女孩,一提到自家的婚事,總是難免會露出一些小女兒的羞怯的。

不過蔣希文終于搞明白了這個小丫頭的心思,也長長的松了口氣,她和王志彬長期一起出去逛街,看來也只是出于小孩子家貪玩的心思,完全沒有那方面的想法。只是如此一來,自己還要去向王志彬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了,神女無心,可襄王卻未必無意,以王志彬的性格,天天來約君兒出去游玩,若說他沒有那一番心思,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一早,蔣希文便差人把王志彬叫了過來。

乍一看到蔣希文,王志彬臉上有些愧疚和不安。愧疚倒不是因為他追求蔣芷君的事情,而是蔣希文屢次三番催他回西神洲去照管分公司,他卻總是找借口推遲行程,前些日子蔣希文在一直醫院里沒有機會管教他,現在蔣希文傷愈回來了,他的心頭也有些過不去了。

蔣希文看到他,同樣沒有往日那樣的和氣和鼓勵,而是一臉嚴肅地問到︰「德,這都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了,你怎麼還沒啟程回分公司去?」

王志彬忐忑地說到︰「這次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我想在家多陪陪父母。」

「哼!」蔣希文不咸不淡地冷哼了一聲,有些不滿地說到︰「既然是在家陪伴父母,你怎麼還天天的往公司里跑,而且每次來都把君兒帶出去?她年紀小不懂事,難道你也年紀小,還需要別人來管教?」

王志彬臉色瞬間變得血紅,掙扎了良久,他才重重的呼了口氣,埋下了頭顱。

蔣希文並不打算就這樣放過他,依然嚴厲地問到︰「你打算什麼時候啟程回去?」

王志彬蠕動了幾下嘴唇,最後喪氣地應道︰「我這就回去收拾一下,明日便啟程回分公司去。」

蔣希文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語重心長地安慰道︰「我知道你很想心無旁騖地做一個拍你的電影,可是形勢所逼,公司現在上上下下都擠不出人手,你作為公司重點培養的新秀,就應該勇于擔當更多的責任。這次回去,你一定要好好的發展那邊的分公司,再說了,分公司也是以拍攝電影為主業,你在那邊,同樣可以做導演拍電影,只是在拍電影的同時,需要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公司上來罷了。等過些時間,公司找到能夠替代你的人選,你還是可以回來的嘛。」

王志彬對蔣希文的苦心栽培也有些感動,可是他心里明白,自己不願意離開華星國內,怕分心管理公司只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他卻不好意思直接跟蔣希文講出口。王志彬不是傻瓜,他其實也仔細觀察過,蔣希文和蔣芷君之間,好像關系是要比普通的兄妹來得近一些,可是王志彬並不認為那就是愛情,只有從蔣詩愔看蔣希文的那種眼神中,他才能看到真真正正的愛情,而蔣芷君看待蔣希文的眼神,總是那麼清澈和透亮,根本看不出來是不是包含著某種愛戀。

只是王志彬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卻沒想到,蔣芷君年齡不大,對愛情懵懵懂懂,從小在蔣夢白和蔣希文的呵護下又極少在外界鍛煉,對人情世故半懂不懂,不管是喜歡還是愛,在她看來都很迷糊。和王志彬一起出去逛街,只是代表她對王志彬有些朋友之間的好感,離王志彬自己認為的愛情,還差了好大一截;而對蔣希文,她卻是親情中夾雜著更多的依戀,這種她自己都不很明白的情愫,她當然沒法從眼神里表達出來。

所以如此一來,才造成了王志彬的誤會,以為蔣芷君答應跟自己一起出去游玩,便代表著她已經接受了自己,因此近幾日來,王志彬一直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熱戀」之中,對蔣希文屢次的催促置若罔聞。戀愛中的人,總是很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斷力,這一點,古今皆同。

想到馬上就要被迫和蔣芷君分離了,王志彬心里感覺十分失落,不知不覺間,他心底對蔣希文竟涌起一絲怨恨。在他看來,自己拍出的電影能夠超越蔣希文,和迎娶蔣詩愔作為自己的妻子,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兩個追求,而現在第一個目標雖然還未達成,但一部《雲中漫步》上億元的票房,已經讓他看到了這種希望;但第二個目標,現在正是進展順利的時候,卻要被蔣希文生生地打斷,所以心頭那種不爽,悄悄地便蔓延開來。

看到王志彬低著頭不言不語地樣子,蔣希文也不知該如何說他,在蔣希文心里,對王志彬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這種感覺,也許就是傳說中的眼緣。可是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也沒有辜負自己,一部《雲中漫步》,雖然說起來是沾了彩色電影的光,可是若沒有好的情節跟敘事,也不可能收獲那麼巨大的票房,因此對他的才華,蔣希文是十分賞識和稱贊的。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蔣希文想要把王志彬培養成自己的得力助手,不光是在電影方面,就算在公司內部,也有心提攜他進入管理核心,可是這個年輕人的理想卻跟自己十分雷同,甚至脾氣比自己還要執拗,多少人羨慕不來的晉職機會,他卻嫌棄分散了自己拍電影的精力,反而挑三揀四。

其實話說回來,王志彬的這種及其相似于蔣希文的性格,又何嘗不是他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年輕人的原因呢?

兩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維里沒有說話,于是頃刻間,辦公室內的氛圍便沉寂下來。

過了良久,蔣希文從自己的思緒中醒轉過來,看到王志彬還是一幅神游天外的樣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斥責道︰「還楞在這里干什麼,還不去收拾行李?」

王志彬渾身一個激靈,從走神中回轉過來,慌忙對著蔣希文行了一個禮道︰「是,我馬上就去。」說完,不等蔣希文繼續吩咐,狼狽地從辦公室中跑了出去,眨眼間,便消失在公司門口。

看到王志彬離去的身影,蔣希文又陷入了發呆之中,原本還想和他談談蔣芷君的事,沒料到他竟然跑得這麼快,一轉眼就沒了蹤影。不過蔣希文並沒有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等過些日子,蔣芷君滿了十六歲,自己便去央求義父把芷君也許配給自己,而那時候,王志彬還遠在西神洲,並且他在那邊至少還要呆兩年,也許那時候,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心上人,又或許已經淡了對蔣芷君的心思,也未嘗可知。

終于打發了王志彬,蔣希文放下心頭的一件大事,現在,他需要做的是馬上把《梁祝》的劇本寫出來。

說起追逐自由戀愛,反對包辦婚姻的作品,前世有兩個名字讓大家記憶尤深,第一個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而第二個,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了。

這兩個故事,本身同樣具有極高的文學性,也同樣是能打動人心的千古佳作。只是前者有一本白字黑字的文本,而後者只是作為一個傳說流傳于百姓的口中,再加上全世界文化風俗上的差異,讓前者在世界範圍內更具有影響力一點。不過《梁祝》配上那首余音繞梁的小提琴協奏曲,卻在聲勢上半點都不落下風。

在蔣希文看來,前世中國國內起碼有上百個版本的《梁祝》,越劇、黃梅戲、電影、電視劇……林林總總,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好幾次翻新,但是論到真正表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民間故事的實質精神的,卻極為難得一見。

《梁祝》,它不同于《鵲橋會》,也不同于《董永與七仙女》,雖然同樣是感人至深的愛情傳說,但是梁祝要表達的,最應該是一對戀人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對世俗枷鎖的抵制,它的重心,並不是為了描述一個正常男人愛上一個女扮男裝的「男人」中間的那點妙趣橫生的故事,而是為了表達民眾們對自由戀愛的渴望,對封建制度下那種盲婚啞嫁的模式的不認同。可是這一點,很少得到國內那些導演或者編劇們的重視,他們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梁祝》,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觀眾只能看到兩個「男人」之間糾纏錯雜的感情,甚至于出現第三者的插科打諢,卻很少能夠看到,這一對愛得艱辛無比的戀人,是怎樣為了自己的幸福而斗爭,又是怎樣在世俗倫理的壓迫下被打敗,最終只能接受那殘酷的命運,走向死亡的道路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美,美在一對戀人雙雙殉情的堅貞,在莎士比亞手底,真正做到了眾生平等,無論是王子還是乞丐,最終都必將走向滅亡;而梁祝之美,卻美在那一雙翩翩起舞的蝴蝶,既然現實中無法掙月兌世俗的枷鎖,那就在死亡中完成升華,這一雙蝴蝶,既是對戀愛自由的一種渴望,也是對沉重現實的一種無奈。

可是在國內的那些電影或者電視劇中,他們挖空心思要表演的,是一個男人因為愛上另一個「男人」而糾結,而苦惱,這一截具有戲劇效果的情節,被他們無限的放大,甚至一部電視劇中,可能有四分之三的情節都糾纏在這段內容里面,等真正到了《梁祝》所要表達的精華意義時,卻被他們匆匆略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94年由徐克執導的吳奇隆與楊采妮版電影《梁祝》,在梁山伯吐血而亡之前,他甚至沒有為了祝英台翻一次牆,闖一次門,他只是在祝府外徘徊了幾圈,然後就郁悶地開始吐血,最後撒手人寰了。更可悲的是,這一版的《梁祝》,已經算是影視作品中拍的最好的寥寥幾個版本之一了,而之後的那些電影又或是電視劇,實在是讓人不堪入目,起情節之顛覆,其邏輯之駁雜,實在是讓有蛋的人蛋疼,沒蛋的人胃疼。

所以在蔣希文看來,要拍出《梁祝》真正的精髓,又要幫助陳靈玉兩人對付陳家,必須要加大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人在被迫分離後的斗爭情節,只有將他們的竭力掙扎,和在世俗枷鎖下的那種沉痛無奈表現出來,才能引起廣大民眾的共鳴,才能在藝術上和精神上真正觸動靈魂,為陳靈玉和陳鋒二人創造出一種強大的輿論環境。蔣希文喜歡利用輿論,也懂得如何去利用輿論,他就不相信,在民間引起如此之大的爭議和風潮的時候,陳家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硬要拆散陳靈玉和陳鋒這對戀人。

思考片刻,就看到蔣希文輕輕提筆,在空白的紙張上寫下兩個大大的文字︰《梁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