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時間非快,轉眼第二天就來到了。

我們九點準時集合,九點十八分就以經出發了,一路上到是風影如畫,只是外面陰著天,黑呀黑的天氣讓人變得非常沉重。

我們三個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著,情看了看外天的天氣然後用一種低沉的語調說道︰「鸛雀樓,千古名樓千古迷題,想不到,今天我們也能來會會你,讓我們有幸見見您的蘆山真面目吧。你們倆可曾知道,這座樓的來歷。」

我心中一怔,心說︰「該死的,,終于要進入正題了,我就知道不會只是來找王教授這麼簡單。」

「快說說,別賣關子。」一旁的小飛倒是熱情高漲。

「這座樓,相傳是北周時期的宇文護所造,為了抵抗北齊的進攻,用做觀察,了望之用。後來,這座樓上老是飛來一種名叫做鸛雀的鳥,所以取名「鸛雀樓」

「呿,你能不能說點有用的,這也算來歷,就這些,我們在百度上只好打入幾個字不是一查不就知道了,還用你說。」我不以為然的說到

情痴沒有理我,只是表情更回凝重的接著說到︰「我們去的地方很是奇異,歷史有太多的巧合在這里發生。在中國的茫茫大地上,你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地點,會這麼奇怪。

問你們一個問題,我們長說自己是華夏兒女,可這華夏這個詞又是重何而來呢?」

我和小飛互相看了一眼,說真的我真不知道華夏這個詞的來歷以前好像听過,但是時間太長,只剩下模糊的印像,但細想起來卻發現自己還真是說不上來,只是在記憶里面有些什麼東西存在。

小飛卻說道︰「華,當然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夏,指是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說完,得意的看看我。

「你說對了一半,夏確實指的是夏朝,中國的第一的朝代,當中以,堯,舜,禹為代表人物,華指的卻不是我們現在的國家,而是指黃河以西,華山一代,在遠古時期這兩個地方是分開的,並不是一個國家。

直到秦始皇贏政徹底統一中國,也就是說兩個地方的地盤都歸一個國家管了,才統稱為華夏。我們去的這座鸛雀樓,正處在歷史中華與夏的交澮之處,而且還是交澮處的中心點上,你們覺得奇怪嗎,但這只是第一個奇怪的地方。

第二怪,這建造者也非常奇怪,,他是北周的宰相宇文護。宇文護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這個家伙可是個絕對狠人兒,在中國的歷史中,歷來都是皇帝說了算,當然也有一些失勢的。

可是在北周,他的話絕對比皇旁的好使,皇帝必段听他的,要不然,就只能死。他的一生,前前後後共殺過三個當朝皇帝。

所以歷史學家都稱他為「屠龍第一人」要知道能殺一個皇帝就很了不起了,他卻一人殺三個,你說凶狠不凶狠,霸道不霸道。而殺每一個皇旁連待殺死的文臣武將就不知有多少了,可以說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這可無關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忠臣還是奸黨,你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很凶狠的人。非常有超強的能力,膽識,魄力。這樣的一個人你說他會怕什麼。」說完又是看看我們。

我們還真是無言以對,是啊!這樣的一個人,可能除了權力的失去讓他覺得害怕,其它的還能有什麼讓他感覺到害怕。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正是他建造的「顴雀樓」。他建完鸛雀樓後就變成另外的一個人,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早晚參拜,日日誦經,還在北周大量的修建佛寺,誰也管不了,誰說也不听。

反正他大權在握,別人也不敢多說什麼,就他那個凶狠勁,要是一句話說不對勁,還不滅了你全家江門,連雞狗都得給殺了。

他的人品並不壞,還是一個大大孝子,而且是至孝,這不是人格扭曲了嗎,你說這矛盾不矛盾。」

我听情痴把話說完,想了起來︰「讓一個雙手都沾滿鮮血的人如果在那里日日誦經,是有些不合常理,只是不知道佛祖會是什麼感想。

不僅如此,後來,他老得不行了,終于有一天,讓當時的皇帝抓住了一個機會,騙進皇宮給殺了,皇帝非常恨他,也可想而知,他畢竟殺過皇帝的親人,可能是皇帝的父親,也可能是叔叔,不管是誰都是皇旁的親人。

皇帝殺死他之後下旨,殺死所有跟他有關系的人,殺死所有佛教徒,焚燒所有他修建的佛堂,寺院和各種建築物,當時這里可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不知為什麼,這里卻偏偏保留了下來,奇怪不奇怪。

按照情痴的說法,可能說這個宇文護跟當時的統治者有著不共戴天的愁恨,這麼對他並不奇怪,只是恨到了要殺死所有的人給他賠葬是有些奇怪,要是再殺死佛教徒,還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在歷史上,在中國滅佛的運動有過,但從來沒有因為各人原因大規模的殺死佛教徒,應該那樣做是會被歷史所垢病的。真是不明白,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這座建築物倒是讓越來越感興趣。

情痴並沒有理會我和小飛會想什麼,只是接著往下講去︰「第三怪︰嶞末,唐開國皇帝李淵在這里起兵,這里曾是唐王朝的大本營,但是仗打完了,就得恢復生產,這里是小地方,並不是得要的城市,所以只有很少的人留在了這里。

那時唐王朝也牽都長安,到李世民時期卻舉國之力修建了橫跨黃河兩岸的浮橋,浮橋兩端又鑄有四個鐵人,四頭鐵牛,二座鐵山,和十八根鐵柱。其中鐵牛和鐵人像橋頭堡一樣地直守候在黃河的兩岸,陣守著大河。

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李世民時期是什麼時期,那里可是中國歷史上的頂盛時期,舉國之力造得鐵人和鐵牛是什麼概念,那得有多重,恐怕說一個鐵人就是一座鐵山並不為過,為什麼要在一個小地方,造這麼重的東西,這不奇怪嗎。

直到北宋時期,蒙古入侵中原,卻在這里一直打了八年,要知道蒙古這個國家可不一般,一走一過,就滅了歐洲一大半,歐洲人稱他為上帝之鞭,意思是自己做了壞事,所以上帝派來這樣一群人來懲罰他們,就是這樣一群人,卻在這里苦戰了八年,要知道這座城池只是很小的,也不是最堅固的,卻硬是抵抗了八年,真到八年後北宋大將一看實在守不住了,就自己放了一把火,燒毀了整個顴雀樓和浮橋,意識非常明顯,就是不留給你們這里面到底有什麼,那北床的大將活活的燒死在里同,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生命都可以不要,也要毀了這里,這不是也很怪異嗎。

听情痴這麼說,還真是太怪異了,首先是李世民,他可是中國難得的一個好皇帝,他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要說他舉國之力修建的鐵人和鐵牛,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後面的也怪異,人都沒有了,毀不毀這里有什麼用,有那時間還不如逃命呢,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里面有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所以才會有那種舉動,可是時間過了千年,里面有什麼,恐怕也早就化作塵土了。現在也只能是隔著時空遙想一下而以。

還有第四點,這坐樓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王之渙,也就是這首詩的作者,但是他本人也是非常奇怪,他生于唐代,自幼聰穎好學,年齡還不到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壯,便已窮經典之奧。他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

最後這幾句話我們听得似懂非懂,忙問到︰「請說普通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原來意思就是王之渙非常有才,而且武功高強,出生高門大戶,家里非常有錢,有很多當大官的朋友,他為人也大方,名氣非常大,和王昌齡,高適齊名二十歲就能做文章,三十歲就能精研文章,是不可多得的人材。

特別是三十歲精研文章,這可非常歷害,可不像我們今天寫作文,那可討論的都是國家大事和大方略,都是事關國家的榮辱與利弊。這樣的人在當時來說是很吃香的,是做大官的苗子。

但是我們這一位明顯不同,一生不參加科考,也不想做官,也不工作,成天吃吃喝喝,吟詩做唱,成天游山玩水,還時常不回家,家里人也不管,你說奇怪不奇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