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機甲部造的月球運輸飛船看似很大,但其實很簡單,一個船殼配上發動機和控制倉就算完工。運輸船的圖紙用的就是某本漫畫里的,船身材料就是鋼鐵藤蔓。

幾平方公里的臨時人造大氣內,到處是這種貨運飛船船體的種植場。生長初期的的飛船骨架,像一棵棵松樹一樣屹立的地面上,暫時還看不出船體的模樣。一架架工程機甲在「松樹」間工作著,控制那些長歪的藤蔓。

月球引力較小,加上為了殖民星的安全起見,因此這些運輸原料的飛船,將采用沒有輻射的一次性化學推進發動機。化學發動機動力較小,無法飛出月球的引力圈,需要用核動力飛船拉出月球,才能自己將貨物送到殖民星工地。貨運飛船這種簡陋的發動機,其實和火箭彈差不多,一旦發動就不能停止,因此對于質量方面的控制還是很在意的。

吳遲仁駕駛著他的機甲,來到火箭發動機生產車間,這里以後就是他管理的地方。車間的臨時負責人是一個叫周惠娟的女人,是機甲部早期的外人成員之一,听說以前曾是小玉的得力干將,後來辦砸了一件事被降職安排到生產部門。

周惠娟長相一般,行事作風像個男的,要不是胸前兩坨肉,誰都以為她是個男的。這個女人還算有些本事,干活也還行,不過卻是典型的刺頭,仗著造船場缺人,經常帶著工人們鬧事,一點都不知道消停,很令李太太頭疼。

這個女工頭似乎對吳遲仁有偏見,說話一點都不客氣,令初來乍到的吳遲仁差點就下不來台。好在吳遲仁帶了尉遲晴過來,總算是把這女工頭的囂張氣焰壓了下去。

運輸飛船的發動機,制造起來可沒有船身那麼簡單。除了用鋼絲藤蔓長成巨大的圓柱桶外,還要在內壁用耐熱材料像玩泥漿一樣弄上幾層隔熱層,然後旋轉晾干,而後才送入烤爐烤硬成型。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將發動機裝到飛船上,然後才是填充大量化學推進劑。

因為工序較多,發動機車間有近百人,各自駕駛著一台或者幾台機甲分工序干活,效率還算過得去,但也並不令人太滿意。工人們大多不喜歡這種簡單卻繁瑣的工作,一個個都想到小湖那邊去造戰艦。

……

三個月後,月面礦區工程總指揮部大樓內,吳遲仁正在和李太太的老公交談。

「我們為什麼不生產核動力發動機呢?那種化學發動機既落後又不能重復使用……」吳遲仁將自己的疑問告訴了李太太的老公。

「化學燃料發動機雖然沒有核發動機好,但它便宜且沒有輻射污染,這一點對殖民地建造工地很重要,否則辛辛苦苦造出來的殖民地到處是輻射,住都住不了。不要抱怨了,干一兩年就可以建成殖民星了……」李太太他老公是個江浙人,雖然很精明,不過說話卻有些娘娘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