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無垠大道 第七十二篇 對陣少林二

ps︰

少林十八羅漢陣是當今藍色星球最強陣法,古小龍單身獨挑,演繹了「太極少俠」武功之精湛。求點擊求打賞求訂閱求月票!

第七十二篇對陣少林二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梵語「難提密多羅」,慶友為譯譯。蘇東坡認為慶友應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七羅漢。在「五百羅漢」中他排列第一百九十三位。順便一提,民間傳說的濟公既是降龍羅漢轉世。

佛陀涅盤後八百年時,慶友降生于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是當時的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惡魔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四出殺害和尚。盡毀佛寺佛塔,將所有佛經劫到那竭國,把他收藏在龍宮里。後由慶友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因此人們稱他為「降龍羅漢」(「降龍羅漢」是根據清朝乾隆皇帝的定義所寫)。

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其實是同一位,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後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為第十七位應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慶友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經典《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後由唐玄奘譯為漢文。慶友尊者在《法住記》中首次為大小乘佛教進行了分類。又將「十六羅漢」的法名和住址告訴大眾。從此佛教徒對「十六羅漢」的崇拜逐漸普遍。

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賞。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欲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

賓度羅跋羅墮尊者舒式坐于松樹下,左手托缽,右手持筆翻挑石桌上經書,書旁香爐青煙裊裊。侍者持羽扇而立。祥雲托文殊菩薩,松枝間為喇嘛丹巴?索南堅贊。

賓度羅跋羅墮尊者手中所持的經書和法缽據說是處于惡趣的眾生獻與尊者的禮物。當時,尊者為了幫助沒有機緣聆听和實踐佛陀教法的惡趣眾生,為他們說法。說法之後,惡趣眾生向尊者奉獻了這兩件禮物。處于惡趣的眾生看到或者觸模到經書或法缽都將得到多方的援助。舉例來說。由于邪念而墜入惡趣的人,看到或觸模尊者的兩件標志,將會減緩所受的痛苦。聾啞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持誤見的人,經書和法缽將幫助他們恢復感官、神智的正常。並可信奉佛法、棄除誤見。他們還可獲得智慧和兩種榮辱感︰榮辱感一是來自害怕公眾責難的心理,一是來自自我內心的反省和唯恐受到自身譴責的心理。以上是賓羅跋羅墮尊者授與眾生的恩惠中的一部分。

賓度羅跋羅墮尊者的一生及其業績向後世人表明︰一個人無論是出生在高貴的種姓之家、富豪之門,或者說是出生在父輩高官厚祿的家庭,這些都是無用的,因為轉瞬即失的奢華毫無意義。因此,一個人應該徹底棄塵世的享受,同家為僧。學習佛法。即︰聆听佛法,理解佛法,實踐修習佛法;一個人應該去除頭腦中的雜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恆地禪靜于佛法;僧人不應該和塵世間住戶有過多的交往;僧人受親眷朋友的贊譽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會經常滋生病態的感情;僧人應該遵守十二苦行。以每天化緣所得為生。

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十八羅漢之一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過江羅漢是指鈸陀羅。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渡眾生。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跋陀羅尊者是十八羅漢之一,排名第六位,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後出家為僧,系統鑽研佛法,獲得阿羅漢果位。跋陀羅尊者半跏趺坐于一巨大山石上。側旁立舞獅侍者,前有仙鶴振翅起舞。岩石上置鮮桃及袱系法缽。上界為觀音菩薩坐于光環和祥雲之中,印度祖師乘浮雲而至,山腰間建有佛塔。跋陀羅尊者的右手作說法手印,左手作禪定手印。

跋陀羅的父親饒桑是釋迦牟尼之父淨飯王的馬車御手。饒桑和一位上等種姓的結婚,家境也很富裕。但他總是很不高興,因為他們一直沒有孩子。盡管給各路神靈奉獻了很多的供品,可夫婦倆人還是沒能如願。有一天,淨飯五子悉達多(釋迦牟尼名)降生。饒桑曾听到一位佔卜者對淨飯王子的預言,他想如果他們夫婦能生一個兒子,日後可能成為王子馬車的御手。這樣,他們家國王的馬車御手的承傳就不會斷絕。想到這里,饒桑又多次祈求,但這一次還是徒勞無益。

釋迦牟尼成佛後六年,一次釋迦牟尼在迦毗羅衛城會見他的父親淨飯王,御手饒桑自我思忖道︰「假如我死了之後,沒有兒子繼承遺產。所有的財物都將被國王拿走。」

于是,饒桑想了這樣一個辦法來處置他的財產︰他把錢財都花在有利于自己下世投胎轉生的事業上。他邀請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為他們舉行豐盛的午宴,親手為他們端酒端菜。飯後。饒桑搬了一個矮凳坐下听釋迦牟尼佛說法。在佛陀*時屋內自始至終鴉雀無聲,都靜靜地听佛陀說法。說法完畢後,饒桑問釋迦牟尼佛說︰「聖者!我尊敬的法師!我總是盼望能有個兒子作淨飯王子的馬車御手,就像我侍奉淨飯王一樣。雖然淨飯王子悉達多你已經出家成了僧人,但我還是希望能有個兒子。如果真能生個兒子,我就把他送給你當僕人。」

其實,釋迦牟尼預先知道饒桑家會生個兒子,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楮名尊者。他對饒桑說︰「誠實的人說話可絕不反悔!」

後來,饒桑的妻子果然懷孕了,足月之後生下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男孩。饒桑為孩子的出生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並按父名饒桑的一半取名為「桑布」(跋陀羅為梵音,藏語音桑布)。他長大之後,家里請人給他教授了各種技藝和學識,最後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

此時,釋迦牟尼佛知道該是收服跋陀羅為徒的時候了。在父親淨飯王死後。釋迦牟尼在迦毗羅為父親舉行法會。釋迦牟尼佛對御手饒桑說要他兌現以前的諾言,饒桑馬上跑回家去,把兒子跋陀羅帶來交給釋迦牟尼佛,並對兒子跋陀羅說︰「去吧!你出生之前我就答應把你送給釋迦牟尼佛。」接著,饒桑又告訴兒子要他好好侍奉釋迦牟尼佛,跋陀羅高興地跟著佛陀走了。他對父親說︰「跟佛陀學法,對我來說受益無窮。」

釋迦牟尼佛把跋陀羅帶到一座寺廟。剃度他成為僧人,然後又教給他修行方法和僧人應該遵守的戒律。跋陀羅在這里系統地研習並實踐佛陀的教法,到了規定的年齡,愛了比丘戒。他透悟了佛法意旨要點,而且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實踐修習,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阿羅漢位。成了佛法的護持者和傳播者,用佛法對眾生進行庇護和救助。這樣,跋陀羅尊者成為所有眾生有情祈禱、崇拜的對象。

跋陀羅尊者幫助了很多準備月兌離輪回的弟子。此外,他還領悟到自己的父母也應該由他使之扳依佛門。于是,跋陀羅用一些奇妙的神變幻術和適合于個人的佛法講解。使父母進入佛門,獲得預流果。最後,父母希望丟棄家產,把所有的財產當作供物奉獻出去,或將財產施舍給窮人,從而皈依了佛法,最終雙雙獲得了阿羅漢果。

佛陀的弟子們詢問跋羅依照上一世的什麼善業如此得伸縮陀厚愛;又如何成了佛陀的信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阿羅漢果。詢問跋陀羅所做善業為什麼只對釋迦牟尼佛有益;為什麼跋陀羅的父親也放棄了世俗的家庭生活,遵從佛陀的教法以至皈依佛門,最後獲得阿羅漢果。

佛陀回答說這一切都是前世祈供的業果,接著敘述了業果的發生過程。人壽四千年的那一劫,拘留孫佛來到今世間大濟眾生之後,離開了今世間。當時有一位名叫載巴的國王,他想建一座內有拘留孫佛舍利的佛塔,並將此事委托給一名堂信奉佛法的工匠建造佛塔。有一天國王的兒子巧遇拘留孫佛,心生信仰,皈依于拘留孫佛,並以佛法所規定的戒行約束自己。後業他又說服父母接受佛法,皈依佛門。

佛塔建好之後,國王載巴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儀式,進行了祈禱和崇拜。主管建造佛塔的大臣及其妻兒對建成如此的聖物都非常高興。他們在佛塔前祈禱,希望他向佛塔供奉的供品、向佛塔所作的祈禱能得到神佛的回報,以便來生投胎時家境富裕,形貌(日失)麗;希望能有侍奉後世諸佛的機會,就如侍奉拘留孫一般給他們帶來快樂。大臣的兒子還祈禱能夠信奉諸佛的教法並獲得阿羅漢位。孩子的父母、大臣夫婦問他祈禱些什麼,當兒子如實告訴他們時,父母也進行了一次類似內容的祈禱,祈禱來世仍能根據他們的意願轉生為自己的父母,並能遵習佛法獲得阿羅漢位。

此後,在護光佛在世期間。上述三人即奉行佛法,在他們整個的一生中,嚴格地恪守戒律,淨化欲念。最終獲得了阿羅漢位。跋陀羅尊者的種種業績向我們表明,世俗的生活如同牢獄,俗人的財產如同毒蛇頭遮下的影子,根基不穩,險象環生;有人把這個影子看作是舒適的納涼之處,實際上只是一種幻象。所以,一個人不應該依戀那毫無定性的慮幻的世俗生活,而是應該皈依佛門、遵習佛法,研習「三藏」,努力使自己從輪回之苦中解月兌。一個人還應該解救包括父母在內所有眾生。跋陀羅尊者為後世的佛徒樹立了榜樣。並且督促他們也這樣做。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寶環妙法、神通廣大雄健威武、征服猛虎。賓頭盧尊者,是印度婆羅門貴族,是拘舍彌城的一位將軍,因誠心拜佛,國王命他出家。他出家修行的寺門。每日有虎嘯,他說虎餓了,如果不給他齋菜,就會吃人。他將食堂上眾和尚的飯菜,每位取起一些,用桶載著,放在門外。這老虎果然於晚上來吃。這一來,這頭老虎就被他收伏了,故名伏虎羅漢。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詳瑞慶、進彼極樂。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領神會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長眉羅漢。是一位慈祥老者、得道高僧,洞察大千世界,心領神會。

長眉羅漢的梵文含義,就是無比端正的意思。他那兩道長長的白眉毛,一生下來就有,是他的獨特標志。據說他出世以後,有人對他父親說︰「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听了這話,他父親就送他入寺出家,最後通過他的努力修成羅漢果。長眉羅漢在十八羅漢中居第十五位,真名叫「阿氏多」,也叫長眉大仙。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微,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月兌落了,月兌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揭陀尊者,十八羅漢之一,他的布袋原為裝蛇用,最終以善心修得阿羅漢果。無量壽佛、乾坤寶袋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帶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相傳他在中國顯靈。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粱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禪杖在握,勇熾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威武標桿、警覺凝視禪杖在握、勇熾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人家听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靈通、自得其樂。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月復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月復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沉思瞑想、悟通一切趨凡月兌俗、感激九天。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修為著名。所謂【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與行動。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于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歡喜羅漢他解釋說︰由听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伐羅弗多羅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的音譯。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于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于不動法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于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伐羅弗多羅尊者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托塔羅漢-蘇頻陀︰十八羅漢的第四位,為梵語suvinda的音譯。是佛陀的關門弟子。他常常手扥一塔,因塔是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為佛的象征。他為表示懷念和追隨佛祖。特制一塔隨身攜帶。所以蘇頻陀尊者又稱「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五百羅漢的第三百六十七位,法相所現為身體略向左側坐,雙腳交叉,雙手作手印,講經說法,定中含笑。尊者智慧高深,正直虔誠,盛名卓著。

古印度洛瑪巾地方有一戶叫甲蓋吉阿恰巾的人家邀請釋迦牟尼佛前去*。佛陀*之後使很多人皈依佛門。洛瑪巾地方還有一富戶,他和一位與自己種姓相同的女子結婚。與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佛陀赴請後不久,富戶的妻子懷孕了,足月後生上一個兒子。可是剛生下的嬰兒全身瘡疤,從瘡疤口上流出很多的膿血,散發出一種惡臭。見此情景。夫婦倆非常害怕。富戶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錢財,請了很多的醫生和術士,想方設法為兒子治病,並請人精心護理病兒。為了治病,富戶不惜破費錢財,但這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因為嬰兒的病根是他上世所造的惡業。這個孩子的身體總是用布包嚴,以便不讓名人看到他身上的瘡疤。因而起名叫「蘇頻陀」(意思是「隱形」)。

有一天,蘇頻陀的一些朋友來訪,這些朋友和蘇頻陀年紀相仿,經常到室羅伐悉底城。他們對蘇頻陀的父親說,室羅伐悉底地方有很多的名醫和珍貴的藥材,如果把蘇頻陀送到那里。就有可能治好他的病。蘇頻陀的父親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派了一些年輕人帶上充足的吃用盤纏和僕從與蘇頻陀一道前往室羅伐悉底。到了室羅伐悉底之後,雖然有種種的便利條件,做了盡可能做的努力,還是未能治好蘇頻陀的病。因為這病是前世惡業的報應。

此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蘇頻陀來到了陀林,在那兒看見至善至美的完人釋迦牟尼佛。他心中很是驚奇,就給佛陀行躬禮表示敬意。釋迦牟尼佛立即知道了蘇頻陀身心兩方面的痛苦,就針對他的情況凜蘇頻陀*。*之後,蘇頻陀即刻透悟了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短暫,出家成了僧人。並且他及時地獲得了阿羅漢果位。蘇頻陀的朋友們也聆听了佛法,獲得了透曉一切知識的成就。棄絕塵緣,出家成了僧人。

一次,佛陀的比丘弟子詢問佛陀有關蘇頻陀尊者的事情,詢問遭受了如此綿延不斷的痛苦,而且渾身惡臭,無法見人的蘇頻陀,為何獲得了如上的智慧,出家成了僧人,並無可置疑地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眾比丘弟子想知道是上世的什麼業力使蘇頻獲得了如此的恩惠。

釋迦牟尼佛解說道︰「無論蘇頻陀在上世積累了什麼樣的業力,在今世都一定要得到報應,沒有任何人能夠逃月兌他自己種下的業果的報應。無生命的四大元素(土、水、火、風)不能使這些業果成熟,只有那些具有形體和心智,形成‘五蘊’的眾生有情才能使業果瓜熟蒂落。讓我們來看蘇頻陀過去某一世的情形,便會對業力之法有更深的理解。

當蘇頻陀某一世在波羅奈綦發商人時,與另一位商人互有仇恨。蘇頻陀給當地國王送了很多禮物,贏得了國王的寵幸。他在國王面前說那位商人犯有罪行,請求國一允許他對其予以嚴懲,國王答應了他的要求。于是,蘇頻陀派人去讓那個商人流了很多鮮血,蘇頻陀還指使人把毒藥粉末揉互對方流血的傷口處,讓他遭受更大的痛苦。商人全身潰爛,流出了膿水。商人的朋友知道了這個悲慘的消息,都趕來安慰他。照顧看護他。

那位被打的商人後來棄絕塵緣,出家成了一名僧人。他沒有上師的指引,獨自修習,成了一名獨覺佛。

此後,這位獨覺考慮到以前鞭笞他的商人蘇頻陀因為惡行將導致惡業,決定到他那里去,希望對方能夠悔改過錯,懺悔補過。為了幫助蘇頻陀,獨覺佛決定出現在他面前。于是,獨覺佛在空中飛行並展示了諸多的奇跡。蘇頻陀商人和普通眾生一樣,見此情景內心充滿敬畏之情,從而心生信仰。他跪倒在獨覺佛面前,懺悔他過去的對獨覺佛的冒犯所造成的惡業,祈請得到佛的寬恕。然後,蘇頻陀商人向獨覺佛貢獻食品、飲料、衣物等等作為供品,並且進行了誠心悔罪的祈禱。上世那位有惡來的蘇頻陀商人就是今世的蘇頻陀尊者。因為他用鞭子打別人造下惡來,所以蘇頻陀自商人之後的五百次轉生中都無一例外地斃于鞭笞之下。即使到了這一世,因為所造的惡業,還是遭受了皮肉之苦。

後來,當護光佛在世期間,蘇頻陀和他的朋友們皈依了佛門。由于他屬守戒律,所以在今世獲得了阿果漢果位。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悠閑隱逸、傲視太虛仙風道骨、超月兌凡塵。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閑逸自得、怡神通竅橫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種yin邪聲音之外,更不可听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