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上古時代,天下寰宇,本是一統,後來神諭所指,天極悍動,使得陸地蕩裂,分為九州。又以北海之濱木葉華洲幅員遼闊為最,只是早年間,木葉華洲地處海垂,雖然山多嶺巨,卻常有海漫水吞之危,每每蒼生受難,死傷多矣。
至千萬年間,出了一個和尚,法號‘不渡’。他感念蒼生受苦,是以向天請命,在忘川崖上,設一七星高壇,靜坐十年。在這十年間,他不言不語,不聞不听,不食不飯,淨六根,滅十欲,任狂風暴雨,雪霧霜晴,一動也不曾動過;在這十年間,每一年木葉華洲升高十丈,而忘川崖則升高百丈,十年既過,木葉華洲再不受海漫之危,而那忘川崖,拔地千丈,遁入高空,浮于雲海蒼茫之間,後不渡和尚在崖上建寺立廟,稱為玄空閣,是以由來如斯。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那玄空閣確實絕空而建,委實神奇。
在忘川崖的南面,還有一座小小浮山,那浮山方圓不大,倒覆向下,朝天的那面一馬平川,是個空曠的廣場。它本是忘川崖的接客之所,凡有來人,必先到此落腳,由接引僧人再行通告,方可入內。它與忘川崖只有一橋之隔,連接它們的橋更是神奇,那橋無繩無索,無石無板,只有一條彩帶,飄飄蕩揚,連在中間。而那條彩帶,也幻影幻形,偶有歸鳥飛來,居然可以直接從彩帶中穿過。
一個小和尚正在橋頭抄書,正踫到不解之處,冥神思索之際,忽然一陣破空之聲,橋的那邊,落下一個人來。那人面容清秀,身體修直,脅中還夾著一個人,正是星宿山上救來的江瑩兒。
小和尚擲筆站起,問道︰「施主有事嗎?」
那人將江瑩兒平置放在地上,彬彬施禮道︰「在下段依山,有事求見秒問禪師。」
小和尚道︰「今日玄空閣中有事,師祖不便見客,施主請回吧。」
段依山道︰「煩請小師傅代為通傳一聲,在下乃是七瑕山會雲峰首座新輪真人座下弟子,今奉天照掌門之命,有要事來求見妙問禪師。」
小和尚一凜,看了一眼段依山,道︰「施主稍候,等我前去通傳。」小和尚去了。段依山蹲下試了試江瑩兒的鼻息,自語道︰「但願佛門有起死回生的靈藥,能助你逃過這一劫。」
等不多時,小和尚回來,身後還跟著一個年長些的和尚,兩邊有禮,那大和尚問段依山︰「施主口稱自七瑕山而來,可有什麼憑證麼?」
段依山一愣,隨即道︰「我有大師伯親手所書的信件一封,」從懷里掏出書信,和尚伸手做接的手勢,段依山道︰「師伯有命,要我親手轉呈妙問禪師,旁人不得經手。」
和尚微一思索,道︰「那也無妨,既然你口稱是新輪真人門下弟子,貧僧十三年前上過一趟會雲峰,有幸見過新輪真人一面,在他的居舍屏風上,鐫刻著一首詩,你可知道是什麼詩嗎?」
段依山抱手向天道︰「恩師未入道之前,曾是一方富賈,後來得遇空若祖師,祖師與他道︰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人誰不死,知死復何憂。師父感念祖師恩德,將此詩鐫于屏風之上,日聞夜睹,以念祖師。」
和尚點頭道︰「正是!施主請隨我來。」
段依山夾起江瑩兒,正要凌空而起,被那和尚止道︰「施言且慢,我玄空閣設有**止令,此間不得臨風御劍,施主還是請從橋上走過來吧。」
段依山看那空橋,微微發愣,又想和尚總不至于害他,于是清定心神,緩步走上橋頭,一腳踏上去柔軟異常,如同踏在雲端,卻又不會陷下太深。
和尚贊道︰「施主好心性,攜帶一人還能如履平地。」
段依山過得橋來,問道︰「這橋好神奇,可有名號?」
和尚答︰「名曰‘不渡’」
段依山奇道︰「何謂不渡?」
和尚邊走邊道︰「相傳祖師開山立派之前,曾是一個行腳僧人,有一日,祖師行到一處,見一女子在一小河前躑躅不前,祖師有心助她,奈何授受有別,于是阻斷上流,助他過河,那女子道︰泥污如斯,恐污衣襟,難移玉步;于是祖師便月兌下袈裟,鋪在河中,那女子又道︰壑低三尺,怎能行人;于是祖師背負黃沙,將身伏在河中,豈料那女子道︰本不欲過河,奈何徒勞。祖師聞言,憮然長嘆,自言道︰佛有渡人心,人無渡河意,于是改法號為‘不渡’。又建了此橋,有緣者可過,無緣者不強求……」說到這兒,和尚又微微一笑道︰「說到底,這些不過是傳說罷了,只因祖師是倚天坐化,世人驚之為神,所以坊間流言多有祖師的傳說,其中多不可信。「
段依山接連驚贊。幾人又行了一會,過了幾重山門,耳聞梵音四起,四下天空散雲朵朵,靈鶴起舞,一派天地升隆景象。段依山想起前事,又問道︰「大師,在下冒昧不解,玄空閣一向廣納不拘,為何剛才在門外對在下多番查察,是不是寺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和尚道︰「實不相瞞,本門多恆多師兄昨日被九天神域的司空玄打傷,為防九天神域再來滋事,所以師尊要我等‘稍加戒備’「
段依山一驚,道︰「九天神域雖為異教,卻與我等也久無瓜葛,怎麼會向多恆師兄出手?「
和尚道︰「此事說來話長,容後再提。貧僧也有一事不解,「他目視段依山脅下的江瑩兒,問道︰」施主脅下這人是何人,說來慚愧,一路走來,貧僧感覺不到他的任何氣息,難不成他是個死人麼?「
段依山道︰「我也與他素不相識,今天早上夜雨初停,我本來想上星宿山觀日出,卻不想偶然見到有人想害他,于是將他救下,不過現在看來,他恐怕九死一生了。「
和尚道一聲佛號,道︰「施主善心。「兩人走上寺中,面前一棟廣廈巍峨壯麗,門前羅漢銅像,個個威嚴肅穆,飛檐之上,龍瓖鳳舞。堂內傳來佛號陣陣,動人心魂,和尚向偏殿一指,對段依山道︰」施主請暫去偏閣等候,師尊在為多恆師兄療傷,待我去請他前來。「
段依山走入偏閣,坐在一側,焚香縈繞,讓他心底寧定,又見佛龕正上,敬的是不知名的古佛,于是行禮參拜,這時,耳風有微微風聲,妙問和尚走了進來。
只見妙問和尚長得慈眉善目,長須如雪,胸掛一串偌大的佛珠,身披一襲青色袈裟,身後跟著四名小僧人。段依山趕緊行禮道︰「晚輩七瑕山會雲峰段依山,拜見妙問師伯。」
妙問打量他一番,點頭笑道︰「新輪師兄收了一個好徒弟!多年不見,不知新輪師兄他近況如何?」
段依山不禁一凜,面露悲色,泫然道︰「先師兩月前就已經長辭西去,「
妙問聞言震驚萬分,顫聲問道︰「新輪師兄正當壯年,何以突然辭世!?「
段依山道︰「其中詳細,掌門師伯特意修書一封,讓我親自交給大師,「說著從懷里掏出信來,交到妙問手里,妙問展信觀看,越往下去,眉頭鎖得越緊,連連搖頭,讀罷掩信長嘆︰」恐大難來兮!「
段依山忙問因由,妙問只是搖頭,對身後小僧人道︰「去把我兩位師弟找來,說我有要事相商。「小和尚奉命而去,妙問又把信看了一遍。
等不多時,他的兩個師弟一同趕到。玄空閣問字輩本有四大高僧,依次為‘問、心、無、語’,那妙心已死,只余下妙問,妙無,妙語三人,此刻,玄空閣三個高僧齊集一處。妙問將事情與兩位師弟說了,把信傳給兩人看,兩人看了,皆是同樣反應,段依山雖送信來,但卻不知信中寫的什麼,不過看到三位高人前輩都有失方寸,想來定是什麼極大的難事。
妙問對段依山道︰「多謝施主前來送信,你可回去轉告天照師兄,信我已經收到,謝他良言告知,我玄空閣自當綢繆,施主且去後堂用些齋飯,再回七瑕山吧。「
段依山雖然滿心困惑,但對方無心告知,也不好多問,只得依言听從。忽然又想到江瑩兒,便對妙問道︰「大師,我還有個一事相求,「他一指堂下倚靠在一邊的江瑩兒︰」我在來時路上救了這人,可他身患重傷,晚輩有心無力,煩請大師給看看,他是否還有活命的可能。「
先前妙問等便已經看到兒了江瑩兒,只是信中茲事體大,一時間也顧不得他,這時段依山問了,妙問自然答應,上前觀看江瑩兒臉色,道︰「這少年印堂發黑,氣息全無,恐怕已經魂游天外了。「
然而佛家人有善心,他雖然這樣說,卻還是彎腰折身為他搭脈,這一搭脈,他倒吸一口涼氣︰「咦……「
他對妙無妙語道︰「這少年不是個常人!兩位師弟來看。」讓出身來,妙語禪師在他手中搭脈,又分別在他頸間,臍上,踝間分處把脈,錯愕道︰「這位少年小小年紀身藏無窮潛力,卻似宇宙混沌未開,難道成他就是傳說中的……「
這時妙無禪師也在江瑩兒身上搭脈,對妙語禪師對視接話到︰「……難道師弟說的是聖嬰麼?「
妙語禪師答道︰「若非如此,以他小小年紀,縱然他是天縱奇才,哪怕他自出娘胎就開始修習最上乘的玄門真法,也不可能有這般內力。「
妙問搖頭道︰「兩位師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聖嬰只是個傳說,千百年來,從未出現過,況且所謂聖嬰者,是攜前世之力,貫九道輪回重生,所擁有的是先天之力,而這少年,身上帶的顯然是後天之力。依我看來,卻更像是有一位高人將自己的功力傳給了他……若不然,他若先天有此內力,必能駕馭自如,雖然四脈皆斷,憑他自己的力量,足可自救。「
「若真如此,那這位高人的功夫比之你我,猶過之而無不及,不意世間還有此等高人,我等雖遙坐天垂,卻好似井底之蛙了。「
妙問雙手合十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段依山听三位高僧你言我語,也不禁對江瑩兒另眼相加,只是他們只說其他的事情,一句不提他的傷勢,于是冒然問道︰「三位大師,他現在傷得這樣重,還有救嗎?「
「有救,有救。「妙問答道,又問段依山︰」段施主,你是從何處把他救來,是誰傷了他你知道嗎?「
段依山道︰「晚輩在星宿山見到他,當時他已經昏迷不醒,我見一個女子要用劍殺他,只是師命在身,恐有閃失,晚輩不便上前露面詢問,只好從遠處施以援手。「
妙問道︰「你觀那女子本事如何?「
段依山謙遜道︰「尚不及我。「
妙問點點頭,道︰「看來他受傷久矣。我們雖然有心救他,但恐怕力有不逮,玄空閣只能為他續命,卻不能救他長久。「
段依山憂道︰「大師剛才明明說他有救……「
妙問道︰「自然有救,只是救他的人不是我們……據我所知,普下之下能救他的只有一個人,「
段依山忙問︰「是誰?「
妙問答微微一笑,道︰「此人是個不世出的修真奇才,他雖然少年時籍籍無名,後來卻大器晚成,現如今貴為一派之尊,聲滿四海,九洲揚名,雖不敢說絕古聳今,但放眼當今天下,舍其左而無人敢稱其右也。此人所習乾坤一氣**已入登峰造極的境界,能夠元神離竅,八脈歸一。「
段依山听得心神一震,拜手道︰「前輩說的,是我掌門師伯嗎?「
三位高僧齊道佛號,妙問答︰「正是天照師兄,你七瑕山的乾坤一氣,八脈歸一之法,正好可以治這少年的傷。施主請先回七瑕山,把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告知天照師兄,並代為轉告,說貧僧十日之內,會帶著這位小少年去七瑕山拜會他。「
段依山連忙應下,心中暗想,這位玄空閣的大掌門少有下山之時,這回卻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少年要親登七瑕山,他離去前又看了一眼江瑩兒,心中盡是不解。
妙問等把江瑩兒移至後堂,先為他重新包扎了兩邊肩上的外傷,妙問對妙無道︰「師弟,依你金針透骨的法子,你看能為他續命多久?「
妙無道︰「人有氣海,脈海兩處來活命,而他脈海枯竭,氣海殆盡,況且他四脈皆斷,我無處下針,只有一個辦法,便是往金針上注入內力,嵌入他的氣海,為他聊以續命。只要有你我之般的功力,一次注力,可活七天。「
妙問道︰「如此說來,只要照這法子,他可以一直活下去了?「
妙無答道︰「此法雖然可以循環往復,但只怕他的身體終會吃不消的,能真正救他的,也只能是七瑕山的乾坤一氣心法。「
妙問道︰「好,請師弟為他施針吧,先讓他醒過來。「
妙無應下,取來金針,先將金針插入自己丹田之中,周天運氣,隨即拔出,那金針已經變了顏色。然後他瞪大眼楮,將金針慢慢斜嵌入江瑩兒的丹田中。
一口涼氣緩緩吐出,江瑩兒幽幽轉醒過來,他先是牙齒緊咬,左右搖頭,然後緩緩睜開眼楮,一看周圍環境,三個光頭大和尚圍在自己左右,他嘶啞著聲音,喃聲問道︰「你們是誰?「
妙問微微一笑,道︰「此處是玄空閣,貧僧妙問,這兩位是我的師弟妙無妙語。「
江瑩兒一怔,站身起來環顧四周,隨即前事紛紛涌入腦中,玄空閣啊玄空閣……難忍熱淚洶涌而出,他卻口氣異常平靜的問道︰「你們看見我大哥了嗎?「
三人不解,答道︰「是一位姓段的施主送你上山來,未曾見到你說的那位大哥,不知你那位大哥……「
「……他死了。「江瑩兒忍著悲痛道,」是被你們玄空閣的人所殺,「
三個人均大駭不已,妙問道︰「施主何出此言,我等從未見你過你大哥,怎麼會殺他,「
江瑩兒哭道︰「妙心不是玄空閣的人麼?要不是他教出司空玄那樣的魔頭,我大哥又怎麼會慘死在他的手里。「
听了他的話,三人俱是一驚,妙問旋即明了道︰「啊,原來你就是江瑩兒。江施主請听我一言,一者,那司空玄自命為我師弟妙心的徒弟,但我師弟卻從來沒有承認過他,他也絕不是我玄空閣的傳人;二者,我那大徒弟多恆,之前也因為要救你而被司空玄打傷,現在正在養傷;令兄之死,貧僧亦是十分心痛,還望施主節哀順變。「
江瑩兒听到多恆受傷未死,稍有動容,屈身跪下,求道︰「三位大師,求你們一定要殺了司空玄,為我大哥報仇。」
「這個……」秒問遲疑難答。
「要不然你們收我做徒弟,我願入玄空閣門下,只要能報仇,我不怕剃光頭當和尚。」
注︰氣海穴亦稱為丹田,在臍下三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