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我們要不要將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也放到網上去。」像是在征求意見,又像是在對自己說。
「你的目的是什麼呢?」
「幫它們找準它們究竟迷失了什麼;再就是幫它們想想怎麼找回來迷失的東西呀。」
「我說,你還有沒有愛國之心呀?居然為我們敵手過去找回迷失的東西,然後讓其再來打我們,是嗎?」
「玉明,你先別著急,我倒是有些明白李先生的意思了。」
「那你說說看。」
「按照李先生的說法,對方有兩個可能的方向︰一個是如果我們幫其找到迷失的東西,其按照民族發展的正規去做的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準備著和我們進行賭博式的冒險;很有可能與我們和平相處。那我們就可以少很多的麻煩。」
「哦,你是說‘招安’,‘優撫’,讓其自動放棄與我們作對。我反正不看好這個。」
「那我們就看第二個目的。把這些迷失的東西放到網上,可以使所有的人都明白真相。表明不是我們要怎麼怎麼樣,而是對方的國民性格和國家性格所造成了現在的對抗。另外,還可以告訴對方︰我們已經知道你們的民族性格,也明確了該怎麼對付你們。如果你們不收斂,我們就可以在你迷失的地方加大力度,使你迷失得更加厲害。」
「這其實一種心理威懾和情報戰的打法。‘能而示之為不能’的方向運用。‘不能而示之曰能’。不對,應該是‘能而示之也是’能。」
「說到打‘情報戰’,我覺得最近的一些影視劇的一些諜戰片子中的一些情節還是預設的比較好的。」
「情報戰最要掌握的就是雙方參戰人員的心理素質的對抗。這一點上面,有一部電視劇中的一些對白還是值得令人回味的。」
「哪部電視劇啊?誰說的啊?」
「有一部電視劇中,有一個參加過朝鮮戰爭的志願軍高級將領在軍事學院學習的時候,說到了到了戰爭的後期,我們已經找到了對付美國人的辦法是其戰斗意志遠沒有我們堅定。其國人作戰的戰斗意志遠沒有其輿論宣傳上所說的‘戰無不勝’那麼堅強。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去戰而勝之。」
「對。當時他還說過︰美國人把投降當為很自然的事情,我們用打日本人的方法去打美國人,美國人用打朝鮮人的方法來打我們,兩下里一開始就根本沒有打到一塊兒去。」
「這個跟與我們對手國交戰又有什麼關系呢?」
「你听我給你慢慢聯系著說嘛。在另外一部電視劇中,一位**將領在談到初期內戰在東北作戰的感受時說過︰就連共軍自己都承認我們甚至遠比日本人難打。’我們在抗戰中打敗了日本人,因為我們找到了辦法。按照劇中主人公說的︰都是在當時江西剿共的時候積攢下來的。」
「我知道你的是什麼意思了。美國人對付日本人的辦法就是利用絕對優勢的火力去取得戰場上的主動。那麼,在整個作戰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應該想一想如何羅圈兒著去解決在新形式下對付它們的新辦法呢?」易靜蘭似乎是總結地說到了關于李雲卿的想法。
「就是這個意思。那你知道我考慮的采用的方法是什麼嗎?」
「我們可以在現在作戰中學美國人打日本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