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三章 民意所向

「某要報殺父母之仇,不管是誰,誰攔某,某便殺誰?」

劍鋒所指,徐世銘哈哈一笑。

「某以為遇一明主,原來不過一個恃血氣之勇的匹夫,就當是某瞎了雙眼,來……來,沖某的脖子吹下去,讓某在天上看著汝是如何喪命在萬軍之中。」

「老匹夫,當敢辱罵本王,你不是要青史留名麼,本王這就成全了你……。」

「嗆……。」一劍揮下。

徐世銘一臉平靜。

名利榮耀不過彈指之間,如此,也好……。

鮮血順著劍鋒緩緩滑落。

幾絲斷發輕輕飄落。

終究,還是俗事未了。徐世銘心中輕嘆道。

「老匹夫,汝欺人太甚……。」百里無忌總歸還是無法絕情,不忍心斬殺徐世銘。

劍鋒停滯在脖子處,割破了皮膚,再未能前進分毫。

被人猛烈頂撞的憋屈,欲報父母之仇的迫切,在場眾人眼中的期盼,肩負眾多士兵亡靈的夢想,匯聚在一起,令百里無忌無法抑制如波濤洶涌的恨意。

「噗……。」再次吐血昏厥過去。

徐世銘看著仰面倒下的百里無忌,眼中閃落一滴濁淚。

……。

百里無忌再次醒來,已經非常冷靜。

反常地冷靜。

終究是死,既然眾人希望自己多活一刻,那就成全了他們吧。

也不枉他們一路追隨。

……。

十二月二十七。

潭州城攻防戰第五天。

天快要亮了。

百里無忌等人出了王府。

王府外已經是人山人海。

有原楚的降官,以李弘皋、拓跋常為首。

更多的是潭州城的百姓。

百里無忌知道,這些人是來送別的。

百里無忌擠出一絲微笑,向他們揮揮手。

李弘皋上前跪拜道︰「楚王保重,某無膽與大王一同赴死,請大王恕罪。」

真小人,說的是真心話。

「起來吧。爾等勿須為本王殉葬,爾等赴死亦與事無補,本王不會怪罪。」

所有官員一起拜倒在地。

百里無忌再次揮揮手離去。

「大王留步。」

身後轉來一聲呼叫聲。

百里無忌轉身望去。

一老者正走上前來,揖身作禮道︰「大王仁慈,以數千士兵敵數萬大軍,竟不擾民,老朽無能,不能為大王分憂,今日率族中數百子弟獻于大王一同守城。」

數百精壯一起走出人群。

心中閃過一陣暖意,終究有百姓記得自己的好處,夫復何求。

百里無忌上前對老者作禮道︰「老丈有心了。昨日數千精壯舍身赴死,非本王所願,心中正忐忑不安。本王慚愧,牧守潭州近一年,未能為潭州做些什麼,竟只顧了征戰了。如今荊南軍兵臨城下,區區數百精壯以于事無補,都回吧,啊。」

「大王所言差矣,老朽雖是庶民,但視大王一年以來,所做所為豈是馬家所能比擬的,大王治下的潭州,短短不到一年,百姓豐衣足食,有目共睹。如今,敵軍猖獗,老朽焉能坐視,請大王讓老朽盡份心吧。」

「請大王讓草民盡份心吧。」

無數的聲音響起,數百精壯之後,更多的百姓站在其身後。

人山人海。

徐世銘大喜,不待百里無忌發話,開始招呼百里康、徐守仁迅速安排精壯守城事宜。

百里無忌來不及勸阻,也不想勸阻。

「潭州百姓大恩,本王銘刻五內,若守城成功,本王必免除潭州三年賦稅,必勤政愛民……。」百里無忌開始滔滔不絕地許諾,不管這許諾是不是切實,但此時已經沒有人在意。

因為,百姓本就不是為了百里無忌的許諾而來。

縱然再多的許諾也不能換來性命,百姓們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但百姓終究還是自發地來了。

他們心中唯一的願望就是留住一個好官,一個好大王,留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為短短的一年間,百姓明顯感覺到這個大王與之前的馬四少明顯不同。

現在的大王他不貪錢,能將賦稅降到十抽二。

最主要的是他能讓百姓吃飽。

民意所向。

李弘皋、拓跋常等眾官員敏銳地感覺到了什麼,開始一起忙碌起來。

這些官員自然知道民意的力量。

也許,事情,還有所可為。

……。

既然守城人員的問題已經解決,那是否還要繼續引爆三個城門呢?

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百里無忌的心頭。

百里無忌最後還是決定看北門的情況再說,畢竟這六七千精壯從沒上過戰場。

雖說守城不比野戰,但終究是戰場。

自願而來的數千精壯不需要激勵,也不需要動員。

來到城樓上,百里康率特戰都士兵一對一或者一對二地向他們簡單解說手榴彈該怎麼使用,地雷怎麼在砸下去時拉弦。

至于刀劍,就不需要教了,這東西拿在手里,是人就會用。

當然,只有有膽的人才會使用。

百里無忌讓百里康將六七千的精壯與特戰都士兵混編。

雖然混編為降低特戰都的總體戰斗力,但百里無忌實在擔心這些精壯沒有戰場經驗,一上陣就被嚇得潰散,白瞎了性命。

有特戰都士兵混在隊伍中,可以在實戰中做出表率,能迅速地將精壯帶入作戰狀態。

可惜的是這些精壯沒有過訓練。這是百里康開戰之前最後一句感慨。

天終于亮了。

高保融昨天晚上顯然也沒有閑著。

他整束重編了荊南軍。

高保融決定今天不按孫光憲的建議攻城了,連續五天的攻城,特別是昨天北門上的連環爆炸,令高保融猜到潭州城中已經沒有多少兵員了。

既然沒有多少兵員了,那就應該四門同時攻擊。

但由于昨天北門上近五千荊南軍的覆滅,高保融在北門的兵力已經只有九千人,而這九千人顯然因為昨天爆炸的慘狀已經缺少戰意了。

所以,高保融決定調換兵員。

東、西、南三門各駐扎著五千荊南軍。

調換的方法是從北門向其余三門各派一千士兵,再從三門各調回二千士兵。

等于是從各門抽調了淨一千士兵。

然後混編。

使北門的攻城人員增加了三千名,共計一萬二千大軍,而實際是增加了六千生力軍。

高保融堅信今天潭州城北門,無論如何也抗不住這一萬二千大軍的進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