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馮管事也極有毒舌的潛質,一句話說得明白,王爺不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先看看自己家的身份再說。其次,王爺肯定不會為一個庶子出面定親,如果你們願意可以派個皇親過來,宗人府里養老的閑散皇親多的是。人往這一站,你別管他閑不閑,就得跪下說話。
一句話噎得寧家沒有話說,偏生寧夫人又今天提一個這,明天提一個那,一副舍不得女兒出嫁的樣子。看到王府將這些都答應下來,寧夫人喜滋滋的以為王府極力想為二少爺結這門親,得意的很,
于是听說世子妃的事後,便在馮管事前面提了一句,意思是這門親事,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下,免得事情是真的,我們環兒委屈。
沒想到馮管事當下就甩了臉色離開,第二天直接派人將庚貼退回來,馮管事自己都沒有出面。鬧得寧夫人大哭大鬧,拿著庚貼揚道「他們,他們這是什麼意思,欺人太甚。」
「你跟馮管事到底說了什麼,是不是開口要了什麼。」這件事駙馬也驚動了,過來問道。
寧夫人情知瞞不住,小聲回道「……我,我也是听人說的,幾十個壯漢吶,個個都斷胳膊斷腿,一身血肉模糊的死得一個不剩。你們說那個女人能有這份本事,不是妖孽是什麼……」
「你住口。」寧老爺直接一個耳刮子打過去,寧夫人頓時被扇到地上,半邊臉立時腫了起來。又驚又怒捂著臉,看著自已相公說不出話來。
駙馬將自己的親哥哥攔住,「二哥,也別怪二嫂了,先想好如何補救才是。」
「就是補救,也要讓這老婆子今天知道了分寸。」自己的夫人自己知道,他們常年呆在小地方,那里的寧家是第一大族,又出了個公主媳婦,誰不爭著巴結。
到了京城,有永隆罩著,她也沒吃過虧,只覺得自己也算是皇親國戚。便有些飄飄然,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自己又有幾斤幾兩。
「東親王是先皇一母同胞的親弟,也是除皇上外,宗親最高的爵位。在這京城里,閑散皇親大把,無權無勢,別以為別人看著你行禮就叫有本事。人家行禮,只是你投胎投的好,在朝堂上是一句話都說不上的。宗親里即有厚爵又得皇上重用的,僅有東親王一家。別說做正室,我今天把話放在這里,就是做妾,你也要把女兒跟我抬進王府去。」
寧老爺說完甩了袖子,駙馬回頭看看二嫂,嘆氣道「你們都以為陳皎兒父母雙亡,無人撐腰,卻忘了她是從陸府出嫁的。她與鎮遠侯陸火兒是同門師兄妹,這情誼就是一般兄妹都比不上,那里就缺娘家人撐腰。」
「更何況,不談其他,她嫁進王府,就是上了皇家玉碟的世子妃,未來的親王妃。你不僅不恭謹,還口出惡言抵毀皇家宗室的名聲,宗人府若是較起真來,我們一家人都要受連累。到時候,永隆出面,都未必保得了我們。」
「都是我連累了家里,現在朝堂上沒個能說得上話的人,馬上要開恩科,佷子們的前程……唉。」駙馬最後說了一句,巧巧的擊到了寧夫人的心坎里。
听到這話,寧二夫人一 轆從地上爬起來「小叔,這是什麼意思,你是說……」
駙馬只是嘆氣,擺擺手不欲多說,走了出去。
寧二夫人呆立當場,手足無措,她只是怕女兒去了被人鉗制。再想到低頭娶媳,抬頭嫁女。這個時候不趁機拿喬,還等什麼,這才特意拿了這話打擊了對方。
沒想到對方根本不吃她這一套,一句質問的話都沒有,直接把女兒的庚貼送回來。本來,這親事,寧二夫人一口氣順不過來,也許就想放棄了。偏駙馬和老爺的話,讓她一下子回到現實,是自己有求于人,上趕子想把女兒嫁過去。
可現在怎麼辦,拿著女兒的庚貼,呆呆坐了半響。此事本來就是永隆在促成,少不得喊了她去問話。
對寧家的幾個嫂嫂也好,弟媳也好,永隆從來沒有什麼好臉色,直接吩咐道「我遞了貼子明天去見東親王妃,你親自去道個歉,我看看有沒有機會挽回。」
寧二夫人臉色一紅,讓她親自去給人道歉,永隆看她的樣子,知道還有心結,冷笑道「莫非嫂嫂覺得委屈了不成,明天別說你道歉,就是我,也少不得拉下面子給她賠個不是。人家是什麼人,你是什麼人,還敢上趕子拿喬。說句話你別不愛听,莫說現在,就是結了親家,以後看到人家也一樣是下跪嗑頭的命。」
「我也是怕環兒過去受委屈,那曾想……」
「你們來那天就該知道,皇家有皇家的規矩,環兒嫁到人家家里,你還想人家王爺王妃,世子爺世子妃把她供起來不成。你倒是說說,你憑什麼這麼理直氣壯讓人家供你的女兒。」永隆出生高貴,對身份看得極重。最恨那些不講究規矩,目無階層的人。
寧二夫人就是一肚子火,也不敢在永隆這里發作,更不敢再說。恐怕再說下去,還有更難听的等著自己。只能不停點頭,等著明天去上門道歉。
王妃對抱著順哥過來的陳皎兒道「明天永隆帶著她的二嫂上門作客,看樣子是想挽回這門親事,你怎麼看。」
要知道,寧夫人對陳皎兒不敬,若是她自己有意見,這門親事自然是沒有挽回的余地了。
陳皎兒抿嘴一笑「這門親事是二少爺費了心求來的,若是不稱了他的心意,還不知要如何鬧騰。爺們天天要操心外面的事情,回來若還要為家里的事鬧心,豈不是我們這些當娘子的失了本份。」
意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隨了他的心意就是。當然,如果寧夫人的賠禮不夠深刻,那又另外一說了。
王妃的意思也是這樣,府里庶出的子女都與她不親近。她也不想做出什麼慈母的樣子,更不屑于背地里與他們作對。
王妃含笑點點頭,識大體又不愛計較,真是難得。至于外面謠傳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王妃是不愛往心里去的,不遭人妒是庸才。再說了,皇上剛剛站穩腳跟,這個時候出來牛鬼蛇神的,想也知道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反而是兒媳婦被王府盛名所累,這才被宵小拿了做軟子捏。
第二天,永隆郡主如約帶著自家妯娌到王府,王妃與永隆雖品級有差,但算起來是姑嫂,相互笑著見了禮。寧二夫人則是結結實實跪下嗑頭行禮,王妃也沒人讓扶,看她老老實實嗑完頭,這才命人扶起賜坐。
寧二夫人老臉羞得通紅,頭一次跟著永隆出門,還有人拿了氣給她受的。永隆不是個愛閑扯的,隨意聊了幾句道「說起來你家二少爺與我們老爺佷女議親議的好好的,怎麼又說八字不合,是不是找個人重新算算。」
王妃抿了口茶,心想,莫非以為帶人過來嗑個頭,這事就算完了。慢條斯理道「哦,二少爺的事老爺交給馮管事在辦,現在又是兒媳婦管家,我是沒操心這些事的。要不然,我幫你們問問。」
根本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看得寧二夫人直咬牙,卻不敢說一個字。只听王妃命人請了世子妃過來。
「見過郡主。」世子妃進來先給王妃行禮,又看著永隆郡主,微微曲膝。然後似笑非笑看著寧二夫人。
「你不是見過世子妃,怎麼不認識了,快點見禮。」永隆見寧二夫人竟坐著一動不動,有些急了。
寧二夫人委委屈屈的站起來,說起來她馬上要和王爺做親,算起來還是世子妃長輩,竟然讓她見禮。
可話是這樣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先國禮再家禮這是宗人府都翻得著的規定。果然,寧二夫人見禮後,陳皎兒這才微一曲膝「見過寧夫人。」施施然坐下對王妃道
「回娘的話,定事所需的銀兩都是馮管事上媳婦這里報過帳的,有什麼數目不清楚的,可以拿帳目……」
「傻孩子,這個家遲早是你的,我看什麼帳目。是永隆郡主過來,關心二少爺和寧家小姐定親的事。」
「哦,娘是說八字不合,退回庚貼的事嗎。這件事媳婦也不清楚,是王爺交辦的。」陳皎兒微微一笑,推得一干二淨。
永隆知道今天不拿出誠意,這件事就只能作罷,都走了九十九步,還差一步,任誰也不甘心吶,何況她還指著通過和王府的交好,能讓駙馬重得皇上器重呢。
不得不強打精神,露出笑臉道「說起來,這段時間外面一些亂糟糟的人傳些亂糟糟的事。總有些無知婦孺听了上當,其實根本是經不得推敲的事。我們家二嫂嫂從鄉下地方過來,沒見過世面,若是有得罪的地方,還望看在我的薄面,原諒則個。」
寧二夫人站起來,沖王妃重新跪下道「我一個深閨婦人,不懂說話,若有得罪還望王妃海涵。」
王妃笑笑,任由她跪著,對永隆道「這話我就听不懂了,外面傳了些什麼亂糟糟的,你嫂嫂又信了什麼,難道和我們王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