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波浪理論的研究

波浪理論是美國證券分析家艾略特發明的,他在研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時,發現了不斷變化的股價的結構性形態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根據這一發現,他提出了一套相關的市場分析理論,用來解釋市場的行為,並特別強調波動原理的預測價值,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論,又稱波浪理論。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一個完整的循環應包括八個波浪,五上三落,五段上漲,三段下跌;波浪可以合並為高一級的浪,亦可以再分割為低一級的小浪;跟隨主流行走的波浪是為推動浪,可以分割為低一級的五個小浪;逆著主流行走的波浪是為調整浪,可以分割為低一級的三個小浪;在主升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個波浪;假如三個推動浪中的任何一個浪成為延伸浪,其余兩個波浪的運行時間及幅度會趨一致;黃金分割率理論是波浪理論的數據基礎,經常遇見的回吐比率為0.382、0.5及0.618,即黃金分割率;艾略特波段理論包括三個部分︰型態、比率及時間;艾略特波段理論主要反映群眾心理,越多人參與的市場,其準確性越高。

波浪理論有四個基本特點︰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循環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恆不變。

波浪理論是形態上的理論,不是數據化的理論,它更多的是基于市場的人性進行波段的研究,通過股價曲線的波浪走勢,來詮釋市場投資者的情緒變化,對市場的發生與發展,提供了心理學的依據,對股價曲線的演變,展現了自然的美學藝術,是一套博大精深的股市理論。

不過,波浪理論是在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的,畢竟還比較年輕,還有很多未知等待著人們去發掘。

波浪理論最為明顯的缺陷是它的滯後性,使它缺乏了可預測性和實用性。比如說,由于大浪可細分成小浪,便使得浪與浪之間的級別變得難以區分,在一段標準的推動浪中,本來只有五浪,有時候其中一浪的變化比較突出,這一浪自身就有了五浪,使得整一個推動浪看起來就有了九浪;浪的延長、浪的衰竭等等的一些波浪細則,令波浪理論更加的神秘莫測,使一些波浪看起來變得悠長,或者有一些波浪莫明的缺失了。

因此,常常的只有等到一個完整的波浪結束了,甚至要等到新一個循環浪明確的時候,才能知道這一段波浪的形態究竟是如何的,在實戰中,波浪理論便顯得是「馬後炮」的理論了。

艾略特強調了波浪理論的預測價值,其中最為關注的是黃金分割率,這也是波浪理論的數據基礎,然而,黃金分割率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例如,經常遇見的回吐比率為0.382、0.5及0.618,也就是在股價見頂之後,它回撤的位置,是前一個波段的黃金分割率,首先看0.382,如果此處不能止跌,就看0.5,還是不能止跌,再看0.618,甚至回撤到起點,比率是1,如果回撤到起點以下,那是下跌浪的開始,要看1.382,不行的話還有1.5、1.618??????當然,最後肯定有一個數值是相符的,所以,要預測股價的回撤到哪一個位置,恐怕也是不能準確的。

波浪理論的另一個數據基礎是斐波那契數列,它是對時間上的預測,有很多理論也是用到這個數列。然而,它也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它只是說明在某一個時點上波浪將發生轉折,也就是所謂的「時間之窗」,是變盤的時點。可是,具體是哪一個時點,卻是沒有定論,也許是5,也許是8,也許是13,也許是21??????總之是數列中的其中一個數字,而且,還會有一兩個數值上誤差,也就是說,假如變盤的「時間之窗」在第7天,這是斐波那契數列中的8,誤差了1天。顯然,在預測上,波浪理論是缺乏說服力的。

誠然,股市本來就是一個人性的市場,人性本來就是不可預測的。

我喜歡波浪理論,是喜歡它的美學藝術,喜歡它的自然和諧。我相信,波浪理論將會發展成為有用的預測藝術,只是需要更漫長的時間去研究,去探索。

我想,「三靠原則」也許是波浪理論的一個延伸,無論是均線理論,還是macd指標,以及kdj指標???等等,很多指標都呈現了「三靠原則」,其中大概是因為它顯示了一段上升(或下跌)走勢里面,包含的浪的結構。

數浪,是研究波浪理論的方式,正是因為波浪的復雜性,往往讓數浪的人數得暈頭轉向,雲里霧里,更加的分不清方向,假如能夠利用指標中的「三靠原則」,以指標的圖形來幫助數浪,也就可以清晰一些了。

發現了股市中指標的「三靠原則」,明白了波浪理論的五上三落,讓我更加對股市的走勢變化與人們的心理習慣息息相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們常說「事不過三」,這個「三」的概念,早就在人們的習慣中根深蒂固,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他們通過經驗總結出了事物發展的「事不過三」的規律。

「事不過三」和「三靠原則」,還有波浪理論,遵循的是人性的心理習慣,也許,它們所蘊含的變化規律,正是股市中人們的一種心理習慣所使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