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有時會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讓饑餓的流浪者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大凡遇到這種機會的幸運者,都會有種浴火重生的喜悅,原本屬于他們或者她們的獨立個性和反叛精神會瞬間消失。
「鑽錯門」事件給石節能以沉重打擊,也讓他的「模仿思維」發生顛覆。在這節骨眼上,一位大師的出現讓他咸魚翻身。他決意從緋聞多多的娛樂圈里跳出來,月兌胎換骨,重新做人。
華哥將車開進了傳媒學院。
傳媒學院是掛靠在江都一所名牌大學名下的獨立學院,官方稱為「三本」大學,只能錄取「二本」線以下的低分學生,名義公辦,實則私辦,收費是「一本」、「二本」高校的兩至三倍。學校沒有固定的師資隊伍,絕大部分從兄弟大學聘請,教學場地也是租用來的,典型的「借雞下蛋」運作模式,在高校雲集的江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輩,每年都為招生問題發愁。
但這幾年,傳媒學院生源暴滿,學院錄取線一提再提,去年竟超過「二本」線十多分,讓同城「三本」院校望塵莫及。
傳媒學院的突然走俏,源于學院引進了一位名叫袁如石的「學界泰斗」。
袁如石名校畢業,年輕時當過演員、銀行職員和教師,五八年被劃為右派,七八年平反後從事高校戲劇教學與研究,是「改革開放」後為數不多的出國訪問學者,英國劍橋、美國哈佛等著名學府,有他講學的身影。退休後,他創辦「世界傳媒研究院」,但研究方向卻拓展到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多個領域。
名氣真是個好東西。袁老古稀之年,又被聘為政府部門的決策顧問,從而實現了從「意見領袖」到「學屆泰斗」再到「高層智囊」的華麗轉身,成了走紅于網絡、學術和政界的「三界紅人」。
「三界紅人」的研究院,租用的正是傳媒學院的房子。學院領導抓住商機,不僅免了租金,還對舊房進行了翻修改造,添置了高檔辦公設備,並在水、電、煤氣等方面予以優惠。作為報答,大名鼎鼎的袁如石先生,「屈尊」就任這所「三本」學院的名譽院長,不定期地給大學生們上大課,不到一年就打出了「名人效應」,傳媒學院的知名度迅速上升,生源拓展到全國多個省份,不少外省學生慕名而來。
華哥將車停在靠近湖邊的一座大樓前面,說︰「到了。」
下車後,石節能看到「世界傳媒研究院」七個大字閃閃發光。
華哥領著石節能來到三樓院長辦公室,也就是袁如石先生日常辦公的地方,卻未見到袁老的身影。正要轉身去別處找,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門來。
「明小玉!」
「石節能!」
石節能萬萬沒有想到會在這里見到前桌漂亮女生明小玉。他興奮地問︰「你不是考取武大研究生了嗎,怎麼會在這里啊?」
明小玉也很興奮,亮著眼說︰「我只說過我考的是中國古代歷史,可沒有說過是考武大研究生啊!」
武大生物工程畢業生,就業幾乎不是問題。只要願意,大四上學期就會被用人單位提前「搶購」,比清華、北大的吃香多了。但事實上,從生命科學院畢業的學生,很多人成了歐美發達國家名牌大學的寵兒。在明小玉的這屆學生中,她算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類,不僅沒有選擇出國,而且還是跨專業考研,不少同學都說她受了「刺激」——言外之意是她在愛情上遭遇了挫折。
明小玉的確是受了「刺激」,但不是因為失戀。因為她還沒有戀愛,更沒有跟石節能談過戀愛。她對石節能的「好」,是所有粉絲都會有的那種「好」,說白了就是追星。她所以選擇中國古代歷史這個「冷門」,其實是受《還珠格格》的「刺激」。
《還珠格格》是瓊瑤編劇、兩岸演員聯袂主演的一部古裝電視劇,早在小玉讀初中時就熱播了,而且火遍兩岸三地東南亞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只是她被封閉在駝背柳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學校不得而知罷了。她看《還珠格格》時,已是大二學生了。
不過,真正讓小玉選擇「中國古代歷史」讀研方向的,是有關《還珠格格》的一個故事:香港回歸這年,瓊瑤到北京西郊旅游觀光,路過西郊景點「公主墳」時,得知「公主墳」是乾隆皇帝「民間格格」的墓地,頓生創作靈感,後來創作了名揚天下的《還珠格格》。明小玉想,一座公主墳,就隱藏著那麼多的精彩故事,那記錄著幾千年華夏文明的中國歷史,又埋藏著多少動人的傳說?後來,當她得知「海歸博導」袁如石招收研究生,便就悄悄地報了名。如果不是分數上的絕對優勢,她還競爭不上吶,因為報考袁氏門下研究生的都扎堆了——當然這是石節能後來才知道的事情。
此時,明小玉就將自己成功考取袁氏門下研究生的事簡要地說了,並說她現在已是院長助理了。她大大方方地跟石節能握了握手,又跟華哥握手問好。
明小玉一听就很詫異。「石節能,你不當明星啦?為什麼呀?」
明小玉「啊」了一聲,神色就暗淡下來。
她以為是蘭雪芬老師的逝世,讓石節能的思想發生了改變。「蘭老師,我對不住您,我不該退學啊!」石節能跪在蘭老師遺體旁邊的哭訴,明小玉記憶猶新。石節能啊石節能,你這又是何苦呢?讓千萬粉絲追著捧著,那是天上的一顆星啊!
「明小姐,你知道袁老去哪兒了嗎?」華哥問。
「啊,」明小玉醒過神來,笑了笑說,「老板去傳媒大講堂上大課了。」
「老板?」石節能沒听明白。
明小玉一笑,說︰「我們管導師都叫老板——我帶你們去吧!」
傳媒大講堂在傳媒學院教學樓9棟五層,是學院投入巨資專為袁如石「量身定做」的一間超級大教室,可容納五六百人,四面牆上都配備了電子顯示屏和同聲系統。置身其中任何一處,都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大師的風采。
石節能和華哥在明小玉的引領下,小心翼翼地走進傳媒大講堂。
講台上,一位老人談笑風生。
不用問,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袁如石了。
石節能在後排座位剛剛坐下,袁如石的聲音便從擴音器里傳了過來︰
「勞動創造財富嗎?不能,勞動不能創造財富!那麼,創造財富的是什麼呢?」
石節能抬頭一望,就見袁如石站了起來,大手在空中一揮︰「是交換!是交換創造財富!同學們,對于你們——我的天之驕子,大學畢業以後,什麼才是第一位的?答案二個字︰賺錢!怎麼賺錢呢?答案二個字︰交換!」
全場鴉雀無聲。
袁如石「交換創造財富」的論斷,讓石節能耳目一新。他立即就被袁老的觀點所吸引,而且是深深地被吸引了。
「為什麼說交換創造財富呢?」袁如石不愧是演講大師。他的身子微微前傾,目光掃視全場,微微一笑說,「同學們!你們中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都是來自勞動者的家庭。那麼你們不難回答︰這個世界上誰勞動得最多?」他打住話頭,目光炯炯地看著大家。
石節能听到這里,便想起了母親趙春茶,想起了二哥石節電,想起了石家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不用思考,他也能說出答案︰這個世界上勞動得最多的是農民和工人。
石節能的想法與大家不謀而合。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是農民,有的說是工人。袁如石做了一個安靜的手勢,然後大聲說︰「說得好!是農民!是工人!是工人農民勞動得最多!可是——」他突然離開講台,走到同學們中間,用更親切的聲音說,「同學們!如果說勞動創造財富,那麼農民、工人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們——富了嗎?」
袁如石重新走上講台,揮手一劈,聲音洪亮地說︰「沒有!因為他們——不懂得交換,不明白交換創造財富的道理!所以今天,我要送給大家一句話,也是這堂課的小結︰交換創造財富,交換改變命運!同學們,尋找交換的機會吧,我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