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工業化ソ曙光

羅正道忙于在夾縫掙扎求生存,沒得空閑下來考慮長遠發展問題,這次他大爆冷門擊敗了聖者班恩,成功震懾了一票不懷好意的覬覦者,取得了這場艱難的勝利以後,他才有充裕時間去琢磨未來。

事情可以想見,羅正道對自己治下民生困苦的狀況很是不滿,連日常生活必需品都無法保障,這樣的國度還指望有什麼前途?于是,在權衡之下,造紙這選項是非得點亮不可了。歷來是個行動派的羅正道,他決定了要開工,回頭立馬就召集了一班工匠研究造紙工藝。

舊世界的技術不能全盤照搬,因為基礎材料不同,為了篩選出適合的造紙植物原材料,羅正道先期咨詢了兩位法師顧問,隨後選定了產自星辰大海的一種常見野生麻類植物。這種博物學名稱叫作「白麻」的植物在荒島上連片生長,幾乎是跟野草一樣多的東西,姑且算是有一定經濟價值,不過由于縴維質地太過粗糙,一般白麻只被用來制造廉價的粗纜繩,或者與油灰混合用作船板縫隙的填料什麼的,要說當作紡織品的原料,那是純屬在開玩笑了。

「佐夫,一號池的情況怎麼樣?」

經過了清洗和篩選程序,去除雜質的白麻被切成寸段,浸泡在添加了大量石灰的乳白色水池,經過堿性液體的長時間浸泡,白麻縴維本身所含的天然膠質所剩無幾,同時也吸飽了水份,為下一道捶打加工的工序鋪平了道路。

羅正道差不多盡可能回憶了舊世界手工造紙流程,坦白地說,更多技術細節他都記不清楚了。在穿越前,他只在紀錄片頻道走馬觀花地看過幾個鏡頭罷了。要說連這樣都能做到過目不忘,那羅正道在舊世界大小也該混成個成功人士,顯然答案並非如此。

好在造紙術的研發進度仍處于模索階段,甭管多不靠譜的辦法都盡可以拉出來嘗試一下,只要從找出最為經濟有效的部分組成全套生產工藝,最終結果就是成功的,前面耗費的大把時間和金錢也不能算浪費了。說到底,搞研究發開新技術是一種費時費力又不見得必定成功的賭博,但是妄想忽略演算過程直接找出正確答案寫在考卷上,那些不肯按規矩乖乖地爬科技樹的聰明人遲早是要遭報應的。

假設世界上果真有一位科技大神,那祂肯定不喜歡投機取巧者,若是把通向成功的正確道路比作一張弓,那些一開始就盤算著走弓弦路線的人,到頭來都被無情的現實證明他們走了路程最遠的弓背路,從長遠來看,老實人不會吃虧的,這也是天道啊!

明知科研是這麼蛋疼的事情,羅正道也不會追求非得來個多快好省不可,歸根究底,知道一件產品最終是什麼模樣,與知道這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那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灰矮人工匠佐夫•博克是極少數因為業績出色,提前攢夠了獎勵點成為自由民的奴工之一,不過他在重獲自由之後還是選擇繼續留下替人類打工。類似灰矮人這種少數族裔在新世界不管走到在哪,他們都是受壓迫歧視的社會底層人士,相對而言,威克礁還算是對待異族比較友好的地方。這時,佐夫聲音含混地說道︰

「伯爵大人,池里的植物縴維全都散開了,是不是可以開始捶打了?」

聞聲,羅正道不置可否地保持著緘默狀態,俯身從水池里撈起幾根綿軟泛白的麻絮認真地檢查了一遍,點頭說道︰

「嗯,風車修好了嗎?」

「正在調試傳動裝置,個別齒輪精度存在誤差,運行有咬合錯位的情況,估計這兩天也該修好了。」

什麼是生產力?這問題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能源,能源是生產力的基礎。舊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是煤炭驅動的蒸汽機取代了水力、人力和畜力,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機械,動力源與生產部門分離開來,工廠不必再自備笨重龐大的蒸汽機,能開設在任何地方。

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促使舊世界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這場革新被很多人鼓吹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某種程度上說,這有些夸大其詞了。然而,互聯網終究是解決了一個互聯互通的信息交流問題,部分優化了此前被滯後消息造成扭曲的資源配置結構,問題是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所需要的新能源來說,互聯網的貢獻程度確實不夠瞧的,如果說開源節流的話,互聯網最多是對節流有貢獻,開源還得指望新能源。

截止到羅正道穿越時,最有希望的變革推動力仍是可控核聚變,當這項能夠提供近乎于無限能量的新能源技術實用化,人類才能看到真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個什麼樣。

風沙遍地的威克礁是徹頭徹尾的荒蕪之地,這里除了無窮無盡的黃沙和那些風蝕嚴重,奇形怪狀的石頭,再也找不出什麼自然資源。可是別忘了,凡事總是利弊參半的,當陽光照射在威克礁的陸地和附近海面之上,溫度上升幅度大為不同,從而造就了另類的資源。

在白天烈日暴曬之下,遍布戈壁沙漠威克礁,陸地的空氣受熱上升,周圍海面上較冷的空氣就會隨之流動過來填補空間,于是強風從海面吹向陸地。

到了夜晚時分,陸地的降溫冷卻速度很快,海洋水體保持的溫度則更高,陸地上的風又反過來又吹向大海。如此一來一回往復之間,晝夜溫差平均可達四十度以上的威克礁擁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力資源。這種風水寶地若是擱在舊世界,估計早就被那些爭奪財政補貼的風電項目搶破頭了。身邊呼嘯的狂風究竟價值幾何,威克礁的居民們還沒切實感受,風力帶來的一系列麻煩他們倒是深有體會了。

人們每天出門前就得做好跟強風沙天氣作斗爭的充分準備,寬大蓬松的白袍和紗巾、口罩是威克礁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離了它們幾乎就無法在這里生存下去。

利用風力作為動力源驅動風車和機械裝置做功,這事普通人想不到也就算了,身為穿越者的羅正道肯定不會忽略的,他怎麼可能坐視著寶貴能源白白浪費呢?在前段時間,他授意手下們研發幾款不同樣式的風車,嘗試借助風力驅動機械設備取代短缺的人力。

這時候,把已經漚爛成泥狀的麻縴維丟回池里,羅正道彎下腰贊許地拍了拍灰矮人的肩膀,微笑說道︰

「嗯,很好,開始干活吧!最近出海也搶不到多少商船,單靠絲綢一項收入不夠穩妥,造紙這生意是很重要的,你們要努力喲!」

「嗙!嗙!嗙!嗙……」

笨重粗大的木錘不住提起再落下,這撞擊聲單調得催人入夢,外面足有幾層樓高的風車片隨風吱吱嘎嘎地轉動。隨後,風力經由復雜的連桿、曲軸和齒輪傳導下來,轉化為機械能驅動著木錘周而復始地敲打著紙漿,代替工人承擔起了這項繁重單調的體力勞動。

緩步行走在這片如舊世界油田磕頭機般忽起忽落的木錘間,羅正道隱隱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工業化時代氣息,雖然這動力矬了點,好歹也算機械化了,他邊走邊點頭說道︰

「不錯,你們把紙漿捶打的時間記錄下來,盡量收集數據進行統計,看看捶打多長時間才是最佳選擇。」

听到羅正道如此說,紅光滿面的福爾•肖邦拍著胸脯說道︰

「是的,伯爵大人,我們會遵照您的指示執行。」

出了造紙作坊,刺眼的陽光提醒著人們,這片土地並不是風光宜人適合養生的好去處,矗立在一排風車之下的廠區在白晝陽光直射下愈發顯得熱浪逼人。不遠處是被石頭圍牆保護起來的港口區,在位于內陸定居點站穩腳跟之後,威克礁港區也不是早前那片可以隨意放棄的簡陋設施了。初具規模的港區擺月兌了木制棧橋碼頭和三、五個泊位的原始狀態,囊括了船塢、倉庫和工坊的大片建築被四周的炮台和稜堡防御體系嚴密地守護著,港區與定居點之間那條由石板連接的道路亦是舊貌換新顏。

參考了最初羅正道信手涂鴉繪制的發展藍圖,威克礁的港口與城市呈現出標準的啞鈴形布局。這個碩大的人造啞鈴,兩端異常粗大,一頭是瀕海的港口、船塢,一頭是內陸定居點和周圍的附屬溫室農業區,連接兩端的則是經過周密設計的半地下式廊道。

豎起在道路兩旁的巨石壘砌為城牆,這樣既能阻擋狂風卷起的沙礫掩埋路面阻礙交通,同時也可以防止入侵的敵軍派出少量部隊截斷內陸的定居點與港口之間的聯系,在這條地表道路的正下方有著一條可供軍隊緊急調動的地下隧道,從這條通道同樣能抵達港口區。

平常時候,這條隧道用作輸水渠道和排污之用,到了緊急時刻也能讓全副武裝的戰士穿行其,這是抄襲了舊世界古代雅典城市布局,發揚光大得來的龜縮防御式要塞港口。

前一階段的作戰行動當,地精艦隊就是在這些武裝到牙齒的防御設施上面吃了苦頭,它們多次進攻非但沒討到什麼便宜,反而被處于內線防御狀態的海盜們抽冷狠扁了一頓,只是限于海盜艦隊整體實力不足,在局部戰場上佔據優勢也無法轉化為更大的戰果罷了。類似這種程度的打擊遠不足以令地精艦隊喪失作戰能力,充其量只能算作挫傷銳氣,距離讓地精們無力再戰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