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喜歡上姬辭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劉楨與他自小就認識,誠然自己的靈魂超越身體的年齡,但在秦末的這幾年,大半都有姬辭的身影。他們三觀吻合,性情相投,愛好也差不多,姬辭人品沒什麼問題,當初劉楨一家躲避于山中,他還冒著風險上山來探望,而不是趁機劃清界限,是個可同富貴也可共患難的朋友。

這樣一個人,有什麼理由不被喜歡上?

劉楨是真心喜歡姬辭的,縱然這種喜歡還不是愛情。但這些並不要緊,因為人的一生不僅僅只有愛情,劉楨和姬辭也都不是為了成天拘泥于情情愛愛的人,他們之間有親情,也有友情,還有彼此的喜歡和體諒,這就足夠了。

不過她也很明白,姬辭千好萬好,他還有一個牽絆,那就是姬家。

如果說他們之間有可能遇到阻礙,那也一定是因為姬家的緣故。

只是她沒想到,在她老爹的勢力逐步擴大,橫阻在兩人之間的家世問題已經不是問題的時候,竟然會收到姬家這樣的回復。

傷心欲絕倒不至于,劉楨只是不明白,為什麼姬家人會如此反復,既然反對,當初又何必默許姬辭送她玉韘?

所以她決定見姬辭一面。

還是明媚晴朗的天氣。

天空是澄澈得像湖水一般的藍色,仿佛伸只手進去都能攪起點漣漪來。

漫山遍野開著淺黃色的,劉楨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從她腳邊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微風輕輕拂動,吹動嬌女敕的花瓣,也吹亂了鬢間的發絲。

劉楨發現自己竟然還有心情仔細欣賞眼前的美景,而不是氣急敗壞地質問朝她走來的人。

「阿楨。」姬辭消瘦了不少,眉間也有些憔悴,原本尚有些青澀稚女敕的容顏,現在看上去倒多了幾分成熟。

「你來了。」劉楨淺淺一笑,就像以前無數次那樣。

見了她這樣的笑容,姬辭反而愈發難受。

笑容還是那樣溫和,卻沒了以前的親密,顯得有些疏離。

「我都听阿母說了。」沒等姬辭想出什麼措辭,劉楨就直截了當地問,「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

「是,」姬辭低下頭,指甲都攥進掌心了,傳來絲絲的刺痛,半晌,他抬起頭,「是我對不住你,我們的婚約……就此作罷吧?」

劉楨很冷靜地問道︰「這是你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你不後悔?我們從小就認識,性情相投,這世上也許沒有比我更與你投契,也沒有比你更與我投契的人,我們本就沒有婚約,但我一直記得你先前和我說過的話,所以你確定要反悔?」

那一瞬間姬辭幾乎要說不了,但是話到舌尖怎麼都吐不出來。

這些天他跟家人抗爭數次無效,痛苦委屈得幾乎要發瘋了,可是那也只是幾乎,溫潤如玉的姬辭做不出什麼放浪形骸的舉動,他只能把痛苦和委屈深深地藏在心底。

他的記憶又回到十多天前,父親忽然將他叫過去,向他宣布,家里已經為他訂下一門親事,等明年他滿十五歲,就可以成親了。

當時姬辭直接就懵了,臉上茫然了很長時間,才反應過來︰「阿父,我不願意!你明明知道我與阿楨已經約好了的!」

姬然沉下臉色︰「約好?約好何事?你們三書六聘了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幾曾輪到小兒自作主張?」

姬辭完全不明白父親的態度為什麼突然會有這麼大的轉變,明明在不久之前,對于他和劉楨的事情,家里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就連一貫不贊同的祖父也有所軟化,姬辭得知劉遠又得到兩郡的消息,還為他高興了好一陣,心想這下劉家阿父地位穩固,家里肯定也不會再反對他與阿楨的婚事了!

但此刻,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

「阿父,你明明默許的,為何又反悔!」

從小被教導行住坐臥皆要有君子之風的姬辭第一次如此激動。

姬然沉下臉色,根本不欲與他解釋那麼多︰「左右是為了姬家好,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你听從便是了!」

「阿父若毫無道理,我便自去找阿楨!」平日里事事順從的姬辭執拗道。

姬然被他氣個半死︰「你道如今劉遠之勢如何?」

姬辭不知道他為什麼會繞到這上面來,仍是道︰「劉郡守坐擁潁川、衡山、南郡三郡之地,若無意外,必將逐鹿天下。」

這兒子總算不是太蠢。姬然冷著臉︰「他有什麼資格逐鹿天下?」

姬辭一怔,隨即道︰「潁川,衡山……」

姬然見他又要重復先前的話,馬上打斷道︰「三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又有何信心,劉遠一定會是最後的勝利者?你道現今除了劉遠之外,還有幾路義軍麼?勝也罷敗也罷,于我們姬家又有什麼好處?總而言之,你與劉氏女的事情,就此作罷,若你執意要娶她,除非你大父與我都死了罷!」

姬辭被粗暴地趕出來,他完全不明白,為什麼祖父和父親會如此不看好劉楨的父親,在他看來,劉楨的父親雖然出身寒戶,但他的勢力一步步穩固壯大,這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他不願用利益來衡量自己與劉楨之間的感情,可是如果照父祖的眼光來看,娶了劉楨,不也很符合姬家的利益標準嗎?

滿腔憤怒的姬辭第一次拋去了為家人著想的種種顧慮,滿心想要出走去找劉楨,但這個時候,他的母親來了。

姬母聲淚俱下,勸說著姬辭不要固執下去,她道︰你的大父和阿父並非毫不講理,實在是因為你二叔父和三叔父如今在項籍跟前已得了重用,為了表示重視,項羽甚至讓楚帝拜他們為上卿。假如章邯勝了項籍,那自不必說,他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劉遠,姬家怎麼也不能讓你這唯一的血脈去送死!假如項籍勝了章邯,那他也不可能容忍劉遠佔據這麼大的地盤又不肯听從楚帝的調令,而你阿父早就看出劉遠不是個甘于屈居人下的,所以不管他們是勝是敗,最後倒霉的總是我們姬家!你二叔和三叔已經折進去了,他們險中求富貴,求仁得仁,那也是他們的選擇,你阿父阻止不了,可是這樣一來,姬家就只剩你一個了,難道你忍心讓四百年的姬家血脈就此斷絕在你身上嗎!就算你不為自己想想,也不能不為父母考慮!

姬辭可以跟父親抗爭,卻無法抵擋母親的眼淚和這樣的理由,他整整枯坐了一夜,腦海里不斷地回放自己跟劉楨從初識開始的一幕幕。

最後,他決定妥協。

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族。

所以他在听到劉楨問他後不後悔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很平靜地回答道︰「是,我想好了,阿楨,對不住。」

劉楨竟然笑了︰「阿辭,你曾說過,你必不負我。」

姬辭眨了眨眼,眨去眼角的酸澀︰「對不住,是我負了你。」

劉楨點點頭,平靜道︰「我也說過,你若不負我,我定不相負,如今你既然已經後悔了,那約定就作罷,從今往後,莫要再提了。」

她將那枚玉韘拿出來,遞給姬辭。

「此物還你,也算善始善終。」

兩人好聚好散,平靜告別,甚至連想象中抱頭痛哭,依依惜別的場面也沒有,劉楨甚至一路哼著歌回到郡守府,被劉遠和張氏問到也是滿臉若無其事,結果一回到自己屋子里,還是忍不住抱著桂香哭了一場,然後帶著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郁悶沉沉睡去。

……好吧,就當是紀念自己終將逝去的初戀。

劉遠這邊,他稱王的事情又一次被擺上了台面。

不過這一次,就連宋諧也贊成劉遠稱王的決定。

因為他覺得劉遠現在稱王有幾個好處︰

一者劉遠如今已經不止擁有潁川一郡,卻依然以「潁川郡守」自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稱王之後,名正言順,有利于樹立自己的招牌,也讓更多人來投奔他。

二者就算此時稱王,正忙著跟項羽打仗的章邯也顧不上來收拾劉遠,所以正是大好時機。

劉遠早有稱王的念頭,只是礙于宋諧與安正的反對,他才勉強按捺下自己的,現在被宋諧等人一勸,又有點心癢癢起來。

于是他命眾人開始討論尊號,準備挑個最好最合適的來用。

消息一傳出去,這下可就熱鬧了。

拋開宋諧安正這些人不談,那諸多想要討好巴結劉遠的人,也都紛紛上表,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溢美之詞都堆疊起來給他用,原本只需要一個字的尊號,竟然有人想出一個多達六個字的尊號,叫什麼大成文武韓王,仿佛字越多就越能體現劉遠的英明神武似的,差點沒把劉楨笑破肚皮。

彼時她早已從失戀的小小打擊中恢復過來,跟姬辭的事情過去不久之後,張氏還很高興地告訴她,有幾戶頗有名望的人家有意跟劉家結親,正旁敲側擊地打听劉家的意向,這其中就有郭家——郭家想為郭質求娶劉楨。

甭管郭質好不好,劉楨眼下都沒那份心思了,之前答應姬辭,也是因為兩人從小相處到大,足夠知根知底,現在煮熟的鴨子已經飛了,她還急個啥呢?所以劉楨只對張氏道自己年紀尚幼,不急于一時,張氏只當她傷心過頭,雖有些可惜,又勸了劉楨幾次,見她無意也就暫且作罷了,左右正如劉楨所說,她年紀尚幼,根本無需著急。

說回眼前的尊號之事,除了不靠譜的,當然也有靠譜一點的。比如說潁川是劉遠的起兵之地,為圖吉利,有人就建議叫「潁川王」,也有人認為陽翟舊屬韓地,可以沿襲「韓王」之稱,也有利于招攬人才,甚至還有人翻出《尚書》與《周禮》這樣的古籍來引經據典,覺得上古有九州,潁川之地古屬豫州,所以可稱「豫王」。

不過還沒等劉遠從這些五花八門的建議里挑出一個中意的,巨鹿那邊就接二連三地,傳來令人震撼的消息。

先是英布與蒲氏受項羽差遣,先行渡過黃河之後與秦軍首戰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氣。緊接著,項羽破釜沉舟,率余軍渡河之後又大敗王離,殺死蘇角,逼得秦將涉間自焚而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昔日魏咎也被秦軍逼得城破自焚,今日風水輪流轉,又輪到秦人頭上了,可見戰場無常勢,生死也無定數,今日的勝利者,轉眼很可能就成為明日的失敗者。

劉遠他們離主戰場頗遠,也沒有參與響應支援項羽大軍的行動,無緣得見戰役的激烈程度,但即使是從信使的只言片語里,也不難想象這場戰爭的慘烈。

此時秦軍已經潰敗大半,章邯連忙派司馬欣前往咸陽請示,心想就算求援不成,能撤退也好,那起碼也能保住部分實力,結果胡亥的豬隊友趙高竟然不肯見,不僅不見,反而還透露出對章邯的猜疑,想要把司馬欣給扣留下來。

司馬欣嚇得趕緊跑回章邯那里,勸他不要給秦廷賣命了,說現在根本就不是秦君說了算,而是趙高這個閹人在把持朝政,你就算打贏了,回去說不定也要受罰,更別說打敗,還不如向項羽投降算了。

此時項羽那邊的人也來勸降,章邯見大勢已去,又想到白起,蒙恬那些前輩們的悲慘遭遇,終于決定向項羽投降,加入義軍的行列。

經此一役,天下震動。

章邯這支隊伍,原本就是秦人最精銳的隊伍,結果幾十萬大軍,轉眼就投入項羽的陣營,再加上項羽原來的部屬,簡直可以稱霸諸路義軍了。

項羽這一方陣營參戰的人很多,基本上附近的各路義軍都去了,但起初大家並不看好這場會戰,加上各人有心保存實力,很難談得上齊心協力,等到眼看項羽佔了上風了,各路義軍這才紛紛圍上去,棒打落水狗,當然不能說他們起的作用不大,不過如果沒有項羽這根主心骨在,只怕盟軍早就四分五裂,因此巨鹿一戰之後,項羽的地位已經凌然于諸路諸侯之上,其他人在項羽面前也低了半個頭,項霸王的地位就此確定下來。

至于劉遠,雖然他佔據了三郡,也沒有參加圍殲秦軍的戰役,看上去好像很佔便宜,但實際上,別說現在大半兵力都被許眾芳帶去打南陽,就算沒有,劉遠也難以跟項羽的聲勢實力相匹敵,所以為了示好,戰爭一結束,他就第一時間派安正給楚帝和項羽送去厚禮,以示祝賀。

但跟著安正回來的,還有一位楚使和一份詔書。

「封、王、割、地?」

郡守府內,劉遠面無表情地看著手中書簡,一字一頓地重復。

安正苦笑,「我是真沒料到,楚帝會來這麼一手!」

大戰之後必有大賞,這都是正常的流程,也是上位者收攏人心的手段。

把章邯那幾十萬大軍打敗之後,秦朝基本就沒什麼像樣的軍隊了,可以說已經勝利了一半,更何況項羽為防夜長夢多,做了一件和當年白起差不多的事情,將那投降的二十萬秦兵悉數坑殺,如此一來,秦人聞風喪膽,更加提不起戰意了,咸陽雖還未攻下,可也指日可待了。

歷史上,原本應該是大家一起殺到咸陽,把秦朝滅了,然後才會開始分地盤,但是現在,既定的軌道又一次拐了個彎,分封諸侯的事情提前了,而且由于沒了劉邦,董翳也被殺了,陽翟又被劉遠佔了,原來的十八路諸侯重新進行大洗牌,楚帝依照項羽的提議,就開始進行王位大派送。

原先有人佔著的地盤,如果你實力夠強橫,又對項羽忠心,好,那就正式冊封給你吧;原先沒主的地盤,項羽先看自己需不需要,能不能吞下,如果不能,那就封給跟自己交情好,又忠心的諸侯;那些已經有主的地盤,但是對方又不是很好控制的,項羽就會要求他讓出來,分配給其他實力有點弱小的人,以平衡各方勢力。

劉遠一口氣佔了三郡,當然也不能放過,正好安正去為楚帝慶賀,楚帝就下了一道詔令,順便讓楚使跟著安正回來頒布。

詔令很簡單,只說兩件事,一是將劉遠冊封為豫王,二是希望劉遠將潁川郡讓出來給英布。

楚使傳達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他說道,劉郡守,你現在已經據有三郡,連南陽郡也很快就要落入囊中,盟軍起義,最初也是為了推翻暴秦,讓大家也有好日子過,現在你土地太多了,管理不過來,理應讓別的盟友來幫你分一分憂,將來你拿下南陽郡,陛下自然不會再過問的。

這道詔令現在到了劉遠手里,劉遠別說高興,簡直都快要被氣死了!

劉遠原本就是打算自立為王的,如果現在接受了楚帝的冊封,就意味著他接受成為楚帝臣子的事實,當然也要屈居于項羽之下,讓地就更不必說了,劉遠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結果現在人家一道詔令過來,就要他讓出去,劉遠是怎麼都不甘心的,但是項羽現在剛剛打敗秦軍,正是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實力也在劉遠之上,只要劉遠還不想冒著被大家討伐的危險,就不能明著反對項羽。

沒錯,楚帝現在名義上是各路諸侯之首,實際上誰不知道他只是個傀儡,所有命令都出自于項羽。

可以想見,項羽借楚帝之手發出這道詔令,本意還是為了試探劉遠,試探他究竟有沒有反心,如果有,那就趁早滅了,如果劉遠願意接受冊封,又把潁川郡讓出來,其歸順之心就不必懷疑了。

劉楨本著史書上對項羽的固有印象,認為項羽本人絕對出不了這麼缺損的主意,這說明他身邊有人在指點。

但不管有沒有人指點,現在都不關劉遠的事情,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難題︰這道詔令,是接,還是不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