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章 大周皇帝

第五十五章大周皇帝

皇宮內城之中,一座威嚴肅穆宮殿,始終被煙霧縈繞著,乃是祭神的香燭冒出煙氣不斷所致。

這里並沒有宮女太監伺候,而是一些身穿日月道袍的道士往來其中,與皇宮的其它宮殿顯得格格不入。而就在這座宮殿里,居住著大周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周帝,他自從求取仙道以後,便將整座宮殿改為了道觀。兩年前,周帝將朝政交給太子以後,更是一心在此修行極少外出。不過若有軍國社稷大事,太子不能決斷的,依然會來此請示周帝。

道觀主殿中,赫然聳立著一座高逾三丈的道家天尊塑像,塑像前三支竹竿粗細的長香插在一個同樣巨大的香爐里,香爐前一個身穿華麗道袍之人正襟危坐,兀自凝神觀想。

「皇上,太子爺在殿外求見。」一個年輕道士走進來輕聲說道。這正在打坐之人正是周帝。

「宣他進來。」周帝面無表情的說道。

年輕道士聞言連忙退了出去,隨後太子便走了進來,對著周帝叩拜道︰「兒臣叩見父皇」。

「恩,起來吧。」周帝眼楮微微張開說道︰「說罷,又出了什麼大事。」

「父皇,兒臣今日來有兩件事要稟報。」太子起身後找了一個蒲團坐下說道,「這第一件事乃是膜月兌國派使節前來請求與我大周結盟。」

「哦,這是怎麼回事?」周帝張開了眼楮問道。

「去年冬天,蘭山關長史文若回京述職之時,兒臣曾听他說起過北地大草原的情況,說是去年秋天的時候,膜月兌人與雅奴人在伯利草原又大戰了一場,膜月兌人損失慘重,折損了幾十萬兵馬。」太子娓娓回道,「此次膜月兌人前來請求結盟,應該與雅奴人有關,兒臣估計他們是抵擋不住雅奴人的進攻了。」

太子說完,周帝微微點了點頭,「耿兒你說的不錯,最近這些年,但凡膜月兌人給雅奴人交戰每戰必敗,看來他們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兩年前,周帝還在掌管朝政,因而膜月兌人最近十余年間,每年與雅奴人交戰都失敗的情況,他是知曉的。

「不過,我很好奇,最近十余年為何雅奴人會突然變強了。」周帝又說道。

「這個孩兒就不知道了,文長史和趙宏元帥他們也沒有搞清楚。」太子回道。

「恩,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耿兒你主掌朝政必須要多加留心才是。」

「父皇教訓的是,兒臣日後必定多加注意。」太子連忙回道,「對了父皇,膜月兌國的大汗給您寫了一封信,您看看。」太子說罷從衣袖中掏出了一封書信交給周帝,正是膜月兌國大汗親手書寫的國書。

周帝接過書信,撕開封泥抽出信件讀了起來。信中內容也沒有什麼新意,無非是述說了二百年前大周與膜月兌人結盟的情誼,以及隨後兩百年里兩國約為兄弟之邦,關系融洽,民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如今二百年已過,兩族正應該繼往開來,再接盟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這些都是外交辭令中的陳詞濫調,周帝自然不會理會。不過,在讀到信的末尾,周帝卻微微笑了起來,「這土力大汗倒是打的好算盤。」

「怎麼了父皇?」太子不解的問道。

「你看看吧,土力老兒想把他的女兒嫁給你,與咱們和親呢。」周帝戲謔的說道。

太子結果書信,細細的看完後也是一陣唏噓,膜月兌國土力大汗赫然在信中寫著願將他的小女兒拓跋宏燕嫁給太子趙耿,「這•••••••。」

歷史上,大周與膜月兌人和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保持兩國的良好關系,二百年里大周已有四位公主出嫁到膜月兌國,同時大周皇室也迎娶過數位膜月兌國的公主,兩國可以算是秦晉之好。

「土力老兒這是想將我們大周綁在對付雅奴人的戰車上啊,想讓我們大周出兵呢。」周帝眼露精光一語道破膜月兌人的企圖。

「那父皇我們應該怎麼辦?」太子問道。

「耿兒,你的意思呢?」周帝反問太子道。

「結盟乃是軍國大事,結盟與否,對大周各有利弊,孩兒就是因為拿不定主意,所以才來請示父皇。」太子恭敬的回道。

「耿兒,你什麼都好,就是處事太過優柔寡斷,這一點你不如穎兒,這也是我遲遲不敢徹底放手于你的原因。你是太子,遲早要繼承大統,做事必須要果斷一些,殺伐果斷乃是做皇帝必須具備的素質。」周帝語重心長的對太子說道。

太子趙耿聞言連忙起身,幾步走到殿中對著周帝跪拜道︰「父皇教訓的是,兒臣一定謹記,日後多多磨礪心性。」

「哎,你要是能記住就好了,起來吧。」周帝長嘆一口氣說道,「是否與膜月兌國結盟,就由你全權處理吧,下去多與謝作詩和齊榮等大臣商量,听听他們的意見。不管你做出怎樣的決定,父皇都會支持你的,放手去干吧。」

「兒臣遵命。」太子起身又回到蒲團坐下,「父皇,還有第二件事。」

「恩,說罷是什麼事。」

「是這樣的,明日在聖人學院兒臣主持了一場京師三公子的比試,想請父皇去觀禮。」太子說道,他之所以會跟周帝提起此事,乃是因為李清風的請求,這是李清風針對晉侯國代表的計劃。

「京師三公子?怎麼沒有听說過,最近兩年冒出來的?」周帝面帶疑惑的問道。

「這京師三公子乃是市里坊間,十年前對三個直接從聖人學院提前畢業的學生的稱呼,所以父皇您不知道。」太子答道,「這三人分別是齊相的兒子齊江月,被稱為江月公子;秦家這一代的嫡長子秦懷玉,被稱為懷玉公子;還有一個是當年與兒臣一同在鄭師門下學習之人,名叫李清風,被稱為清風公子。這三人都是才華卓絕之輩,因而誰也不服誰,所以在十年前定下了這個比試,爭奪京師第一公子的名號。」

「既然是他們三人的比試,你怎麼會參與到其中?」周帝又問道。

「父皇,李清風當年與兒臣一同在鄭師門下求學,情同莫逆,這次他得蘭山關文長史舉薦,以及護送膜月兌國使者進京有功,兒臣本欲封他為京師令,奈何謝相和齊相在朝議之時均反對,所以才在林都御使的建議下,選擇了一個折中之策,他們三人的比試,誰贏了誰便是下一任京師令。」

「這李清風怎會與文若和膜月兌人扯上關系?」

「父皇有所不知,十年前,清風便離開京師外出游學去了,五年前曾在蘭山關隨文長史學習軍政之道半年有余,這次膜月兌國使者來朝,他正好在蘭山關,所以受趙宏元帥委托,護送膜月兌國使者前來京師。」太子連忙開口解釋道,生怕周帝對李清風產生誤會。

「恩,鄭大師的弟子,又蒙文若收為學生並舉薦,這李清風看來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耿兒,你參合這個比試,目的就是想讓他名正言順的上位?」

「正是。父皇,兒臣執掌朝政兩年來,時常感覺掣肘,原因為他,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得力助手。李清風與兒臣乃是莫逆之交,其才我最為清楚不過,這京師令非他莫屬。」太子欣然回道。

周帝在太子說完之後,默然點了點頭,心道看來太子也在開始籌備自己的班底了,自己倒是應該予以支持,于是當下開口說道︰「也罷,朕明日就去為你堵這悠悠之口吧,不過,既然你已經許諾誰贏誰做京師令,若那李清風輸了,朕可就不能強出頭了。」

「父皇放心,兒臣絕不讓您難做。」太子欣喜的回道。

「恩,這兩天朕道心不穩,也正好借此機會出去散散心。」

「多謝父皇,兒臣不打擾您清修了,先告退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