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九章遺珠

第一卷有關筆者在八十年代的前塵往事差不多應寫盡寫了,特此梳理一下,謹將先前遺珠,如今想起的一些陳芝麻爛谷子、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羅列如下,聊以紀念那段最最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我最常吃的零食是魚皮豆(魚皮花生)、果丹皮、山楂片、威化巧克力、羊羹和黑加侖。不管我怎麼把這些好吃的往媽媽的口里塞,她也不肯吃一口。這或許是那個年代全中國的慈母之通病︰永遠給孩子吃最好的。(一說媽媽認為洋食品都有毒,然何以肯給我吃,難道不怕我也中毒嗎?)媽媽常給我作的菜是︰蒜(燒)茄子、雞蛋醬、黃瓜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番茄炒蛋)、荷包蛋(老舅作法與家母略異;此外老舅的可樂雞翅、啤酒鯉魚、糖醋排骨和炖豬爪是吾最愛)、蛋炒飯(苜蓿飯,木須飯)、胡蘿卜炒土豆、蒜薹炒肉(作法與眾不同)、豆角炖土豆、韭菜盒子。若是能吃到土豆炖牛肉(爺爺口中的共|產|主|義生活)、豬肉炖粉條(東三省人必吃)、 肉段(東北招牌菜)、鍋包肉(冰城標桿菜)、茄盒(茄荷)、魚香肉絲(川菜扛鼎菜,渺渺的最愛)和櫻桃肉(二嬸擅作此菜,余激賞之),那就算是打牙祭了。記憶中的爸爸的三餐幾乎就是大蔥蘸大醬、煎餅卷大蔥、 土豆、 地瓜、大米飯、二米飯加饅頭。這麼差勁兒的物質食糧,老爸卻能吃得狼吞虎咽,得其所哉,令吾欽佩。媽媽只愛吃瓜果,尤其是西瓜。女乃女乃做的飯菜對于我這個美食家而言,幾幾乎是難以下咽。幸而她能把「最簡單也最困難」的蛋炒飯作得出神入化,讓我在餓急眼的時候能夠咀嚼得津津有味,女乃女乃還在一旁打趣道︰「大米飯炒雞蛋,越吃越混蛋。」還有,五歲的我看到媽媽第一次嘗試用熱水沏華豐牌方便面,幾分鐘後打開碗後發現面條的變化時的那種詫異的神情,至今記憶猶新。

在老舅家住時,一次去某人家看動畫片《堂吉訶德》,看到桑丘?潘沙從所謂的美女處為主人要來了美酒、牛肉和花生;在大姨家看電視(不是東芝牌,就是日立牌黑白電視機,極小)劇《林沖》(魯視版《水滸》系列劇之一),發現英雄林沖風雪夜宿山神廟時也是一壁廂喝美酒,一壁廂吃牛肉和花生米。因此之故,我對牛肉和花生米(作者注︰寶島語稱落花生為土豆,可笑之極)甚為喜愛,或許是出于東西方文明共通的英雄主義情結吧!

我嗜吃名喚「資本主義尾巴」的雞肉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然而八十年代中國沒有丑式炸雞、烤雞和火雞,是為遺憾。說到尾巴,在老舅家能吃到順來的豬尾巴,在二姑家能吃到順來的牛尾巴(據說缺心眼的西方人只吃牛尾巴,其他屠宰的動物的尾巴任其爛掉)。迷信者說吃豬尾巴後會怕身後有人,純屬暗示嚇人。

記得老姨父出差回來,給娜娜帶回來兩盒龍須酥。美味共分享,我是第一次吃到這麼鋪張浪費的美饌,因為絕大多數面粉都被我們的呼吸吹到空氣中了。想當年,楊修和曹植偷吃的「一合酥」(「一人一口酥」)蓋即此物。

爺爺、媽媽和我都不大敢吃魚,因為不會挑魚刺。據說爺爺的二哥就是在舊社會死于魚刺卡喉,嗚呼!于是,我吃魚時庶幾只吃魚頭(祖母的最愛)、魚眼、魚白、魚子和喝魚湯。二姑常對我說︰「常吃魚眼楮,可使人聰明。」我竟信以為真。

在梁姥爺暨王姥姥家過小年時,包餃子這段情節也不應該落下。小孩子都喜歡幫助大人們按劑子,我也不例外。大伙兒看到我臉上的面粉,歡樂溢于言表。**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教訓我當時尚不知曉,但是吃著與有力焉的餃子,必然甘之如飴。只是有一點是讓王姥姥毫無辦法的︰就是我不吃蔥花。相信這是新時代絕大多數小孩兒的通例。王姥姥還說我「走八字步」。我遂努力改之,但願不是邯鄲學步,走成內八字。在老舅家過年時,我和娜娜常大著膽子用手放長筒煙花。某個大年初一,我倆點著的一筒煙花竟發出大炮一般的聲音,嚇得我倆一失手,把煙花筒不是朝天,而是橫著向四處亂放,幸而未傷到他人,僅僅虛驚一場。此後,我就不大敢用手放煙花了。

我小時候膽小如鼠。最不敢坐在炕邊床沿,生怕床下有一雙毛爪子忽然伸出來。此外甚是怕黑。上廁所也常讓爸爸看著。忠實的讀者,閣下可有類似經歷?

有位文化局退休的局長姓傅,我稱他為傅爺爺,和我的爺爺有交情。每每在院子里一見到我,就要擁抱我,我也不好拒絕。爺爺還有位文化人朋友諱喚吳藥聲,曾出版過兩部專著,膝下唯有一女。爺爺常說︰「老吳在改革前就知道計劃生育的好處哇!不愧是文化人啊!要是他還活著的話,一定能幫你出書的。」這兩位文化人或許已然作古,他倆也從未曾幫助過我,只是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點漣漪而已,順便寫下,好歹讓他們不會就此湮沒無聞。

從小我的牙齒就不好。那個歲月小朋友差不離兒都用小白兔兒童牙膏。在校期間,校醫(純屬赤腳醫生)就把俺的一半牙齒給拔了。我們小學生定期還要體檢,我發現體檢單上有一些「減號」,我就苦惱,一定是得病了。三年級之前,劉老師定期親手喂我們吃驅蟲藥,據說有的同學拉出許多小蟲,可我從來就不知蛔蟲長何樣。可是四姨認定我肚子里有蛔蟲,原因是我愛聞墨水味。一到打疫苗時,我竟然變得勇敢起來,也許是不想重演三歲時讓女醫生流血的尷尬場面吧,這八成就叫做「故作堅強」吧!

彼時沒有整容技術,故而內地的外國電視劇不存在韓劇,九成是日劇。山口百惠的魅力是無法抗拒的。真個是「一見百惠誤終身」哪!長大後,我對像山口那樣的短發美女頓消免疫力,只可惜她們對我都有抵抗力。悲夫!

倘若蒙慧眼識珠的制片商垂青,願把本書拍攝成影視作品的話(恐為奢望),幼年的我的造型是什麼樣子呢?前進帽、(藍色)運動服和懶漢鞋(黑色布鞋)。兄弟姐妹們的衣服雖不再像七十年代那般灰暗,也不似今天這般花里胡哨。大人們的衣服都是樸素整潔的,現在看來屬于洋品牌三流貨色的皮爾?卡丹,在那個年代,俺家也是穿不起的。

很多人在十歲以前的記憶或許是朦朦朧朧的模糊一片,而我居然能寫下這九萬多字的《八十年代》,也算是個奇跡吧!「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難忘的八十年代啊,你就這樣離我們漸行漸遠了,純真也就這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別了,偉大的八十年代!(第一卷寫于2012年12月02日—2013年04月25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