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懷靜靜站在隨喜身後不遠處,一副淡然不驚的神情。
實際上,在突然間看見青玉的那一刻起,他的內心卻早就掀起了波瀾。
在他以為永遠不會再見到她的時候,在他以為快要漸漸忘記她的時候,卻在僅僅幾個月後,在這樣一個地方,在這樣一個人潮擁擠的吊橋邊,她削瘦的身影居然出現,看上去十分的孤獨,渾身上下竟象沒有一絲生氣。
自沈梨君過世後,孟青黛便攜林媽與隨喜回到老家錦城,沈孟懷三番五次托人帶信,想接母親到江城自己身邊一起生活,但青黛一直都不同意。
沈孟懷也不好勉強,便派人先在錦城打點了些,只待手邊之事忙完,再去錦城看望母親和林媽。
青玉突然之間消失,沒有任何人知道她是什麼時候離開江城的,又是去了哪里,連童小姐也只收到一封青玉留下的簡短的信箋,說是家中突然有急事,故匆忙離開,特別說明的是讓她安心在義學館教學,倘若沈先生真為了孩子們的前程著想,斷不會因自己之故辭退她,因為她的確是一名稱職且有經驗的好教員。
大家都紛紛猜測青玉突然離開的原因,均感十分的蹊蹺。
而唯一清楚此事緣由的,也只有沈孟懷一人而已。
不能不說,當初因難違母命,放棄聞笛,佔有青玉身心後又迅速將她拋棄,這一系列的行為,並非他內心真正所願。但權衡之下,自然是母親與外婆的恩怨佔了上風。
蘇青玉既是仇家之女,他對她又何必懷有仁慈之心呢?
想當初,自己的外婆巧兒被她爺爺蘇仲秋拋棄,傷心欲絕,郁郁而終,連自己這個親外孫的面也不曾見過,而母親青黛則將身心全部交付她的父蘇慕雲之後,蘇慕雲卻移情別戀他人,導致青黛憤而投河自盡,幸好遇到父親沈梨君途經,跳入河中將她救起,否則也早已命喪黃泉。
當這些舊事由母親口中說出時,沈孟懷的震驚可想而知,他沒有想到,看上去柔柔弱弱、文靜秀美的蘇青玉,竟然有著這樣的家世!
因此,他听從了母親的勸,並且順利報了仇。
可是,當所有的目的都達到了,他的心底卻並沒有出現期望中的那份快樂,反倒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
而曾經熊熊燃燒的復仇之火一旦熄滅,也就再難燃起了。
義學館少了青玉,那些孩子們一個個眼淚汪汪的,追問著她的下落。幸好童小姐比平常更加努力,總算沒有將義學館的教學課程落下多少。而她也不再象從前那樣做出令沈孟懷討厭的舉動,自青玉消失後,她反倒更加規距收斂了許多,沈孟懷也就暫時打消了辭退她的念頭。
閑下來時,沈孟懷更多的卻是為聞笛而傷心。
畢竟,她才是他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盡管他對她的愛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深,否則,他又怎會那麼輕易地放棄她?
漸漸的,沈孟懷似乎已經忘記了青玉,忘記了這個曾經被他緊緊抱在懷中的女人。
不過是一場戲。
既然連聞笛他都能舍棄,那麼這個在他懷中如小兔子般顫抖的平凡小女子,又算得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