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六章 皆大歡喜

第三十六章皆大歡喜

黃甫一路凱旋,捷報連連,帶領軍隊趕到了長治。♀我想他的心情應該是很愉悅的,因為一個人的含笑九泉。

本來長治城是被白巾軍佔領著的,但等黃甫來到城下,卻發現這里早已無人防守,又恢復了往日的和平模樣,黃甫帶大軍大搖大擺的走進城中,才得知,一代梟雄,李角突然暴斃。

隨著李角的死亡,意味著這場農民起義也已接近了尾聲,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一下,這場戰爭的性質可以用兩個字準確的概括——鬧劇!

歷史的規則從來不會被改變,無論你有多麼猛,多麼牛,第一個揭竿的人總是逃不出陳勝吳廣似的悲劇命運,仿佛是他二人死前留下的詛咒,見千年下來,沒有人能夠打破,忙活一場,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盡管朝廷**,該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可是第一支義旗總會被折斷,黑暗總是不能被驅散,當年的陳勝吳廣不能,李角也不能。

李角在悲痛中起義,召集了和他一樣悲痛的士兵,然而這支龐大的起義軍卻沒能干出一番大陣仗,沒能改天換日。♀

自揭竿而起到現在,一直是小打小鬧,具體活動地點也僅僅是山西南部的幾個城市,他就像這個大帝國身上一只不起眼的虱子,用力跳了半天,卻被主人在不經意的抓癢中給撓死,全國很多地方都沒有大的影響,甚至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有李角這麼一號人物,更不知道他活著的時候都經歷過如何的痛苦與艱難的抉擇,當然,也不知道他也曾驚天動地、轟轟烈烈過。

這就是李角,一個梟雄悲劇的一生,鬧劇的一生,當然,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一生,因為正是有了他悲壯而勇敢的開始,後面才會繼續有一個個勇者接過他手中反抗的大旗。

因為我們知道,火種一旦被點燃,就不會再熄滅,它會一直燃燒下去,直到火勢沖天,直到烈焰燎原。

李角,讓我們記住這個曾陪伴過我們一段時光的名字。這是對一個勇者最高的尊重。

死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句話,我很早就听過。

很明顯,李角不像他弟弟李寶一樣會開掛,所以他就掛了。總體來說,李角算是一個厚道人,起碼算是一個稱職的兄長,因為他心疼自己的兩個弟弟,然而,過度的溺愛是有危害的,他的起義大軍正是由于他的厚道與溺愛,所以,大部分都被李寶和李涼這兩個好弟弟給造光了,不能不說,人太厚道了,多少還是會吃虧的。♀

李角雖然撒手人寰了,但還有一些人仍要繼續折騰,不讓死人清淨,不讓活人安寧。

李涼被黃甫和王超打的夾著尾巴到處逃竄,二哥李寶被朱俊圍在羊城里也基本上就剩下半口氣了,無奈之下,只好回長治去找大哥李角求援,可還沒走到長治,他就在路上踫到了解散的白巾軍,一問之下,知道自己的大哥已經賓天,很是嚎啕大哭了一場,但是眼淚解決不了問題,哭完後,還得干活兒,擦干淚,一定要為哥哥報仇,他召集起準備回家種田的散軍,大聲疾呼,痛斥朝廷,與大家一起回憶李角曾經的仁義,給這幫散軍打了一針管的雞血,于是,他們又和李涼一起返回長治,再去打一仗。

本來該謝幕了,可配角總是賴著不走,結果還要拉一幫墊背的,這樣的人實在是可恥。

事實證明,李氏三兄弟里,最廢物的一個應該就是李涼了,他不像他大哥精通醫理,更沒有他大哥極具天賦的軍事才能,也不像他二哥李寶,在關鍵時刻能夠使出道法呼風喚雨、呼兵引將,真是哪里有敗仗哪里就有他。

李涼一路帶著大眾帶著仇恨奔到長治,擺開陣勢向黃甫叫陣。

氣勢很囂張,可惜結果不怎麼樣。既然不怎麼樣,我也就無需多講,老規矩,大事寫詳,小事、破事一句帶過︰李涼被黃甫連勝七陣,斬其首級于城外,其余人眾皆作鳥獸散。

丟人,實在丟人。對于此人,我已無話可說。

不過,黃甫這人和李涼比起來算是半斤八兩,起碼在我眼里他的人品不怎麼樣,甚至有些陰暗、有些喪心病狂,因為他干了一件我認為極其傷天害理、極其不厚道的事情。

黃甫覺得,光有李涼一個人的首級還不夠領功,于是,他又去刨了一個人的墳,不用我說,大家也該知道是誰。

李角突然暴斃身亡之後,手下就地為他下葬,把他埋在了長治的戰場上,也算有個完尸,本來大家一解散,這事也就算完了,可惜,不幸的是,他遇到了黃甫。

黃甫找到了李角下葬的地方,命手下把他的棺材刨出來,棺材上的漆還是新的,散發著泥土的氣息。

黃甫命人拔釘開棺,李角的容顏宛然,嘴角含笑,看來他死的時候很安詳,可是這一絲安詳的笑容在黃甫看來卻像是譏嘲,黃甫大怒,親自拿刀把李角的尸體剁成一塊兒一塊兒,然後割下李角的首級,和李涼的首級放在一起,派人送去了京師,然後,他把自己的佩刀狠狠的擲在了李角破碎尸身旁,因為這把刀已經卷了刃,有些人的骨頭很硬,即便死了,也是硬的!

朝廷的獎賞很快就下來了,長治歸黃甫了,以後再也不用和朱俊擠在小小的臨汾了。

黃甫還有一件心事放不下,長治雖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再說,這里的上一任守將魯直和他也是老交情了,住著老朋友的房子,躺著老朋友的床,睡著老朋友的女人,使著老朋友的下人,而老朋友現在還在蹲號子,這個樣子真的好嗎?是不有些不夠厚道啊?

所以,黃甫又寫了道奏疏送到京里,為魯直求情,畢竟是鎮壓起義軍的首功之臣,對他的求情,皇帝還是很給了些面子的,免除了魯直的死罪,留京續用。

該死的死了,該封的也封了,該原諒的也原諒了,算是圓滿了,哦,對了,好像還落了一個人。

我們的王超王大少,雖然沒起過太大作用,但好歹也算露了個臉兒,再加上他爺爺王騰的關系,王超被調到山東濟南做了濟南市長,命令即刻就去上任,表面上看是平調,其實不然,從山西調到沿海發達城市,其中的油水和機遇那是不言自明的。

本書紅薯網首發,請勿轉載!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