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1章 恕人恕己

韓秋霜此言已非只是質問指責,更是近乎于詛咒,落入耳中有說不盡的怨毒與殺意。♀初陽至此反倒心平氣和,緩緩轉身問道︰「若是依韓師姐之言,梅師姐豈不是永墜寒潭,輪回不能轉世不得?」

「如此惡毒之人,若是轉世重生豈不是又要為惡于塵世間?永沉寒潭方才妥當。況且惡行不懲,天道何以昭昭?我等失卻手足姐妹之人又何以平息怨憤?」韓秋霜振振有詞,絲毫不肯退讓,反而鼓動身邊之人以助其勢。

「正是,若不是梅之華貪欲無邊,李師妹也不會恨然離世。」旁邊一圓臉女子也鼓噪不定,以為支援。其余女子更是七嘴八舌,爭相表述自己失卻同門之痛。

「想來梅師姐沉入這寒潭已有些時日,為何諸位心緒依舊紛亂?為何眾人怨恨越發高漲?我本愚笨,百思不解,卻不知在場哪位師姐可能為我解惑?」初陽未曾高聲,只是隨意道來便已將聒噪之聲盡數蓋沒。

一言既出,眾皆無聲,有人暗暗反省,有人欲辯無詞。

「諸位此時只記得為惡之事,卻不曾憶起梅師姐往日情誼,豈不是有失偏頗?」初陽乘勢又追問了一句。

「當初梅師姐風華絕代,獨秀清幽,其實待我們也是極好。」有人偷偷嘟囔了一句。

「梅師姐外冷內熱,凡清幽門下得遇難事,必是有求必應。只是昔年因與聖劍之道失之交臂,性子才日漸古怪。」嚴之風也在一旁嘆息道。

「即便我們能念及同門之誼,梅之華痛下毒手之時可曾念及同門之誼?方寸山中那賤人竟將我等盡皆視為血食,此等魔物又何必與其論及情誼?」韓秋霜痛失親姊,心中執念較之他人更勝,非但無有自省反而百般挑唆,欲挾眾成事。

「寒潭之中乃是梅師姐遺骸,其魂魄幽幽許是消散于方寸山中,又或是早入輪回煎熬,韓師姐又何必煎迫不休?執念不解,道途難進,而求道之途不進則退,于己于人皆是不利。何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放梅師姐入土為安,還自家一片清淨天地?」初陽循循善誘,居然又有些女先生的風範。

「住口,我之道途當由我定,豈是你一落寞碎丹無望大成之人可妄加置詞?若是再要糾纏不清休要怪我手下無情。」韓秋霜見眾人為初陽言辭所動漸有猶豫之色,不由得怒失神智,開始口不擇言。

初陽也不動怒,似笑非笑地說道︰「原來我在韓師姐心中已是這般不堪,落寞碎丹?無望大成?果然是言辭犀利,難不成韓師姐這些年歲只在辯詞上多有長進?」

韓秋霜一時啞然,雙目赤紅顯然已是氣急,再回首四周見眾人皆因自己一時失言而起疏遠之意,怒極反笑,口中吟哦不定︰「寒潭瑟瑟,其中悲涼,草木搖落,凝露為霜。寒霜現世,萬物凋零,感于心間,憂傷終老。」

韓秋霜飛虹起劍,將心中怨恨心中傷苦盡數化作寒霜宣泄而出,轉瞬間地上已是霜凍一片,寒意逼人。中者只覺五髒六腑俱化做冰石再無生機,而神智昏昏不知所在,唯留怨憤之情在心中咆哮不定。

初陽也不慌不忙,反身將小狐交于英娘後悠然前行,而雨隨人起,霏霏不息。話音隔著細雨飄來,居然絲毫不亂︰「水之善變,為嚴霜,為飛雪,為滴露,為清流,然溯本正源,皆為一體。霜雪或可一時將溪河凍結,卻幾曾見江海盡數為之掩蓋?霜雪或可一時咄咄逼人,然春雨一至必是融霜化雪歸為水流。」

旁人先得春雨之力神識頓時一清;再觀初陽神情自若,好似春日閑庭信步一般,心神也為之一松頓有如釋重負之感;低頭卻見秋霜隨著春雨緩緩化水,終究是匯聚為一重歸寒潭而去,心中恨意似乎亦隨著水流一絲絲遠去再無蹤跡。

韓秋霜面容雖猶有掙扎,但心中積怨已隨寒霜鋪地盡情傾瀉,憤恨之意又隨水流潺潺而去,此時心中唯留悵然迷惘︰死去原是萬事空,便是耿耿于懷不肯舍去又能如何?伍子鞭墓,故友遠去;餃恨良久,傷人傷己。罷罷罷,莫如塵歸塵土歸土,恩怨隨風散,是非埋土冢,各自安息。

說來奇怪,韓秋霜本是對梅之華恨之入骨,此時反覺有些同病相憐,心中猛然一驚︰兩人俱是求之不得俱是偏執不舍,若無今日之事只怕他年執念成魔者便是自己,原來恕人便是恕己。

立意求道者誰無慧根,魔障已破,心境自明。韓秋霜居然向初陽恭恭敬敬執後輩之禮道︰「道途艱難,心障最險,然達者為先,今日初陽百般提點正可為我之師長。」

初陽此時方才粲然一笑,擺手道︰「韓師姐言重,何以至此,只不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年我落魄碎丹之時,只怕心結遠勝于你,若不是他人點醒只怕真是大成無望。」

言畢,初陽轉身望向英娘小狐,心中滿是暖意︰得良友為伴同行,實乃人生第一快事。英娘亦含笑回望,似乎在說︰彼此彼此。

滿場正是一團和氣,突然有人于半空中贊道︰「江初陽,果是名不虛傳,心存凡塵而不染凡塵,深重情意而不偏私誼,當世英才你為翹楚。」

初陽正訝異此為何人,耳中又听得其人說道︰「恩怨已結,怨氣平息,而梅之華亦可入土安息。不須初陽你再多費氣力,我自取出與你。」

話音剛落只見寒潭水面宛如刀切,一分為二,而有一具冰棺緩緩升起,其中梅之華再無爭勝偏執之心,安靜恬然風華絕世,想來蒯通初見時她便是這般模樣。如此甚好,若得泉下相聚也當不會錯認彼此。

初陽待要相謝,空中之人早已渺無聲息,只得朝其去向深施一禮以致心意。

當下眾人動手,擇定一幽靜之地以為梅蒯二人安息之所。待得祭掃完畢,卻見有一紅梅一勁松比鄰而生,轉眼已有數尺之高,風過枝葉頻頻點頭似有致謝之意。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