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一百七十七節 鮮衣怒馬赴郡城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m.shumilou.

苗保田上去給李虎分的人數。王亭長在,楊家村村長就是燕燕她大爺,也在會上,一走出來就讓人給李虎捎信,讓他去保郡躲躲,由家里出面出錢疏通,不管拿他年齡做借口也好,使重金也好,他都不能去,他這一大攤子,攤上勞役,自己被官兵押著走了,石場咋辦,生意咋辦?這不是開玩笑的。

更了兩畝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李虎興高采烈,有人夸他耕地快了,東夏的農師查看了他耕的厚度和墑情,也恭維了好幾句。他是格外有勁,覺得自己是種地的料,一到家,縣城來的信在等著呢。楊凌剛去了滄郡,船在那兒,今年是好是壞,那都得過去,在那兒守著,除非把船賣掉。楊凌自已經在張羅賣船了,但楊凌剛卻是把心血都鋪在船上,萬萬不肯,正好這邊東夏人多,帶了幾個一起去,到時候一起出海,看看能不能找到商途。

要是讓李虎再走,燕燕她娘怎麼都不干。

一等李虎進家,他就把情況說給李虎,要求說︰「李虎。你趕緊去保郡。這邊讓你大爺通通關系,你到保郡,也讓你那幾個拜把子想想辦法……」

李多財更是震驚。

據他了解,中原大規模征夫,那不是東夏,官府照料得好,往往都會伴隨著瘟傷疾病,客死他鄉。

李多財年輕的時候去過一次,想想心有余悸,要求說︰「李虎。听你大娘的。趕緊的,去保郡去。」

不等李虎問,他就把他見過的上役見聞給講出來,苦笑說︰「咱們東夏出役,醫官跟著,好飯好菜備著,冬天發棉衣,夏天給祛熱,分時分段,不靠鞭打,在中原,全是軍隊押著,死了裹裹一扔。」

李虎大吃一驚,扭頭直勾勾看著他。

李多財覺得把李虎嚇著了,嘆氣說︰「誰甘願背井離鄉,自家的活不干,去給朝廷干活?朝廷上的人能不知道嗎,又非讓你干,那不就這樣?到時候官府撥的糧餉,上下一貪,吃沒吃的,喝沒喝的,還招瘟生病。這世上,只有東夏王知道怎麼使役不傷農……你可不能當是在家,一好奇,給跑去。」

李虎卻陷入沉思。

他反問︰「數十萬勞役湊在一起……又是這麼一個情景,會不會反抗呢?」

楊大娘苦笑說︰「傻孩子。你當軍隊是干啥的。出多少役,出多少兵,就防著人多了,湊一起作亂。」

李虎卻又有疑問,問她︰「那官府為何不讓軍隊干活呢?百姓干,軍隊也干,誰也不打誰,兩倍的人一起干,豈不是快快就結束了?」

李多財問他︰「在咱東夏是的。可是在靖康,那誰監工呢?沒人監工,誰好好干呢?誰不偷跑回家。」

李虎想了一會兒說︰「我想去看看。」

李多財就知道,連忙看向楊大娘,向她求助。

楊大娘就說︰「這孩子傻呀。你去看啥?你大爺去過,他是村正,他要帶著人去,等他回來你問一問,都咋去……那楊拴他爹,二十來年了吧,那是一起去的,生生弄丟了,找不回來了。也沒死,人太多,你大爺沒看住,他混人堆里,生不見人,死不見尸,還不如病死累死,死在咱鄉人的跟前呢。」

李虎想了一下說︰「那他一定沒讀過書,不知地理,模不回來了。我不會。」

楊大娘一看自己也不行,就又看向李多財,讓他這個拋頭露面,口才好的人勸。

李多財這就說︰「沒啥看的。你啥場面你沒見過,去看看怎麼修河?不是在家門前修,是過大名府了。那邊咱的人少。」

說著、說著,他就知道不對勁,李虎的眼楮在放光。

李虎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要求說︰「叔。晚上咱爺倆再湊一起說。」

到了晚上。

李虎、李多財湊到了一起,插好門窗,讓小妾坐里屋門外,免得熟人往里闖,開始繼續這個話題。

李多財說︰「李虎。真的不是玩的。靖康一動勞役,不知要死多少人,你就信我一回。我要給家里說一聲,家里不擔心死呀。老爺又不在,對吧。你在這兒,那還算能進能出,你跑過大名府。都到哪了?咱的人又少,不定有沒有瘟疫啥的。」

李虎沒有吭聲。

埋頭在燈下看地圖。

突然,他給李多財勾勾手,等李多財湊過來,問︰「你說他們修河,修大名府之南的,這不像疏通水患,加固河堤呀。你手邊都有啥消息,給我講。」

李多財說︰「確實不是。主要是漕運。」

李虎反問︰「漕運?」

李多財嘆了一口氣,挪挪坐在炕邊,輕聲說︰「要把南方的通天河往北挖,和商亥江、王河連起來,將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去。」

李虎想了一下說︰「不通呀。」

李多財笑道︰「是呀。匪夷所思呀。」

李虎說︰「你立刻讓人具文一封,八百里加急……」

李多財說︰「通京那邊,應該消息已經到了。」

李虎輕聲說︰「誰說送通京,送到極北之地去。得送給我阿爸。我覺著這個事情太大。通京那邊離得遠,不一定有人關注……心里也許在想,不就是修個河道。小的時候,我阿爸給我講地理,就講過這河流走向的規律,說直南、直北的河流幾乎沒有,都是東西走向,靖康要挖的河道,困難可能比他們想象得更大,而且容易堰塞。這是我阿爸教過我的。我也不能小看天下人,要麼是我阿爸給我說的河流走向不保準,要麼就是朝廷有厲害的人物,可以實現水直南直北地走……」

他用手指選取一段距離,說︰「這一段看起來最短。」緊接著,他移動手指,點了點說︰「還有這一段。」

緊接著他要求︰「讓李常勝派人到這些地方去,立刻去,將山川譜畫出來,送到通京,召集東夏專才討論。」他又說︰「我得去。百萬民夫呀。湊在一起。如果有人起義呢?不但我要去,把我的想法傳遞出去,我們東夏人也去,我們要散播流言,我們要聯絡天下英雄……一個不滿,要想散播天下去,怎麼散播,就靠這百萬人呀。」

剛剛說完,外面小妾敲門,打開門後,塞來一個東西。

這是個革袋,李多財接在手里,愕然道︰「誰來了?」

小妾回答說︰「你佷子李常勝的人,蒙著臉呢,來了就走了。」

李虎問李多財︰「這違反了暗魂條律吧?」

李多財點了點頭。

然而一拉開革袋,兩個人就不追究了,那是定夏劍的智劍、一竹筒紙張和一封書信。

李多財和李虎幾乎異口同聲︰「(阿爸)已經從極北之地回來了?」

李虎拿到書信,展開一看,就說︰「回來了一下,還要走。極北之地……極北之地上的幾個敵對部族已經被清掃。」

李多財反問︰「太快了吧。」李虎笑道︰「也不算快,還沒有平定。荊人如何抵擋得了我們東夏的鐵騎?天塹一通,變成通途,極北之地就袒露了月復部,震懾一回,自然就是召集各部,令他們臣服,阿爸騰出時日,自然要回通京,他不能不管通京了吧。」

他繼續看信,輕聲說︰「他問我是扶立荊王,還是要設官衙,行王政……我該怎麼回他?」

李多財想都沒想就說︰「極北那啥地方?人能呆嗎?扶立一王臣服就行啦。語言也不通,咋設官衙?」

李虎搖了搖頭說︰「不。阿爸有了主意。他故意的。他故意問我的。我要用你給我的答案,阿爸一定會很不滿意。」他想了一下說︰「給我拿紙筆。雍人之國,自古中央集權,綏遠最下。何況荊人魁梧善戰,今日若扶立一王,令其統籌各部,極寒之地又難征伐,異日必為大患。」

李多財找來紙筆,李虎已經持智劍在手。

李多財笑道︰「你阿爸給你智劍,定是要你好好想想,遇事三思,別往南跑。」李虎搖了搖頭,也笑了,輕聲說︰「正相反。我阿爸給我智劍,是作為信物,要我節鎮南方,北平原以南數萬東夏人令出我門……他還讓我關注靖康修渠的情況,不僅如此,他還要我派人混進去播撒流言。」

他實在是抑制不住,大聲笑道︰「阿爸和我想到一起去了。他說,我不是有石場嗎?為何不南下聯絡官員,為工程供應石材?」

李多財斷然否認說︰「我不信。」

李虎收住笑聲,說︰「信就在旁邊。我準你讀。」

他又說︰「阿爸說,為什麼要疏通漕運,要讓從大名府之南,而不走別的地方,這是不是一舉兩得,也把糧食運到備州來?用于北伐高顯或者我們東夏?三年之內必有大戰,他難以分身布置,皆交于我手。還督促我早日去保郡和魏博,擇其一,暗設行轅,南方諸事,行我印鑒。」

他抽出短劍,听得龍吟一聲,又飛快合上,斬釘截鐵地說︰「立刻派人去魏博找一個叫袁通的人。他手里掌握著經費,找來他,我們就有錢了。」

李多財欣喜頓首,扎了一聲,恭喜說︰「大王終于交給公子重任了。我還當是……」

李虎將手伸到竹筒上去,打開倒出來,卻是十余副工筆畫,畫的都是極北之地,冰雪皚皚,那人,那物,那景觀……李虎一陣感動,這是他們家的傳統,他阿爸,給他看極北之地的景物呢。

他回書信一封,封好,敞開著棉襖,腰間別著短劍,拉開門走了出去。

李多財的小妾提醒說︰「李虎。這模樣像土匪。」

李虎憨笑一聲,回答說︰「土匪就土匪吧。山里也該慢慢有土匪了,劫富濟貧,耕地練兵的好土匪。」r1058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