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誠實地面對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提出「為什麼」時,父母之所以會不耐心和急躁,主要原因是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因為孩子的大部分問題在父母眼里是很幼稚和沒有意義的。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比如,當孩子提出「鳥兒為什麼會飛,而不是在水里游?」「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為什麼稱呼母親為‘媽媽’而不是‘爸爸’」等類似的問題時,父母可能會認為︰「這些本來就是這樣的,還用得著問嗎?」如果父母有這種想法,難免會敷衍和搪塞孩子,甚至當孩子一連串的問題問過來的時候,父母會說︰「去去去,不要問個沒完沒了,長大了就會知道的。」

其實,父母的態度說明父母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如果父母可以很輕松而且很自信地告訴孩子鳥兒不能在水里游的原因,樹葉是綠色的理由,‘爸爸媽媽’稱呼的起源的話,就會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因此,當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不知道時,就大大方方對孩子說︰「這個我也不清楚,等我查一下相關資料後再告訴你。」要是父母知道,就認認真真地告訴孩子。所以,父母不要以自己不知道而搪塞孩子,也不因自己知道而貶低孩子,父母平靜而誠實的態度,會很好地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2.耐心並簡短回答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的為什麼,父母應盡量用簡短的語言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即使父母給孩子講很深的理論,孩子也接受不了,所以,父母就用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作回復。比如,當孩子問及「鳥兒為什麼會飛,而不能在水里游」時,可以簡單地告訴孩子,「因為鳥兒的翅膀就是用來飛翔的,就像眼楮用來看東西,而不是用來吃飯一樣。」當然,孩子還會根據父母的回答,繼續問下去,可能會說︰「為什麼鳥兒有翅膀,人沒有?」「魚為什麼不長翅膀?」……孩子總會問到父母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此時,父母可以說︰「這個還有待于我們繼續探索。♀」留一個小小的余地,無論對孩子還是父母而言都是明知之舉。

所以,父母耐心而簡短的回答,不僅使孩子對世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使孩子的好奇心得以持續。而孩子有好奇心是日後求知的基本元素,會促使他成為博學多聞的人。

3.鼓勵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孩子願意思考的表現,因此,父母可以先對孩子善于思考表示認同,同時,既然孩子喜歡思考,就可以鼓勵孩子繼續思考。父母可以反問孩子︰「你覺得是為什麼呢?說說你的想法。」可能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不合邏輯的,或者是荒謬的,但父母也不要嘲笑,可以認同孩子的想象力,但同時希望他能夠找到正確答案。這樣,父母既不用被孩子拽入回答問題的循環中,又鼓勵了孩子進一步去思考。當然,孩子尋找答案的能力畢竟有限,因此,父母幫助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可能會更加激勵孩子的探索精神。

2.文化知識︰孩子喜歡各種文化知識,如歷史的、地理的、自然的等(6歲以上)

——給孩子接觸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大自然等知識的機會

當孩子6歲左右時,他就已經開始對各種文化知識產生興趣了,當他有機會通過圖畫、書籍、光碟等媒介了解一些歷史、地理、天文、自然等知識時,會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不斷從其中探求奧秘。此時,孩子不僅是在積累科學常識,也會因有了和父母或同伴聊天的話題,而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其實這時候,孩子就進入了文化知識的敏感期,父母要用心保護孩子對知識的渴求,幫助孩子在這個階段更好地成長。

身邊小故事

凱凱剛上小學1年級,性格內向,下課總是一個人呆著。有幾天時間,凱凱下課後就走近語文老師身邊說︰「老師,是不是天上有很多行星?」

「是的。」老師微笑著回答。

凱凱繼續說︰「好像有八大行星。」

老師一听6歲的孩子能說出「八大行星」的詞匯,不禁大吃一驚,說︰「是啊,你知道的不少嘛!」

凱凱像受到鼓舞一樣,繼續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凱凱一口氣說出了8個行星的名稱,老師更是吃驚地說︰「哇,你一次性都說出來了,真不錯啊!」

凱凱微微一笑,周圍听到的同學也向凱凱投來羨慕的目光,並圍過來和凱凱一起討論起來。

第二天,凱凱又來到語文老師跟前,說︰「老師,所有行星里面是不是木星個頭最大?」

「應該是吧!」老師用猶豫的口氣回答。

「是的,老師」,隨後,凱凱拿出一本圖畫書,里面有很精美的圖片,還有大量關于天文的常識。「我爸爸昨天給我講過,老師您看!」凱凱一邊指著圖片一邊說︰「木星最大,還是有土星周圍有光環,像帶了項鏈一樣。」

老師也趕快看著圖片說︰「是啊,土星真漂亮!」

……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