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建議二、讓孩子機智應對綁匪的盤問

孩子被綁架後,有可能是認識的人所為,也有可能是陌生人所為。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無論是認識的人還是陌生人,父母都要告訴孩子表現出「我不認識你」的態度。因為綁匪對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他最擔心的是自己的身份被戳穿。一旦被人質認出來,罪行被暴露,他有可能會殺人滅口。尤其當綁匪試探性地問「你認識我嗎」,孩子一定要回答「不認識」,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建議三、遭遇綁架後,讓孩子「老實听話」

當孩子發生不幸時,如果沒有辦法改變目前不利的處境,父母應該讓他保持「三不原則」,即不慌、不喊、不動,等待警察救援。如果過度掙扎、反抗、哭鬧,可能會引起綁匪的恐慌,更容易讓自己發生危險。

一般情況下,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在遭遇綁架後,通常會反抗、掙扎,反抗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保持冷靜,看準時機,不可貿然反抗。在綁匪作案之初或者情緒穩定時,反抗一般是徒勞的,搞不好會誘發綁匪的殺機。

父母要囑咐孩子,反抗要選擇在有人幫忙或者綁匪放松警惕的時候進行,最好不公開的和綁匪打斗,可以進行消極反抗,比如,被綁匪強迫吃下安眠藥時,要趁其不注意時,偷偷吐掉,等等。

建議四、教孩子掌握「呼救」的學問

當遭遇綁架後,適時呼救是非常必要的。當附近有人時,父母要告訴孩子一定要呼救。當附近沒有人救援,或者救援來不及時,孩子不能呼救,否則會激起綁匪的殺心。

被綁架後,孩子要保持冷靜,不能哭鬧,如果被挾持上車,要偷看窗外的路線,記下路上的標志性建築物,弄清自己在什麼地方,對方的目的是什麼。當明白壞人的動機後,孩子要「配合」壞人的詢問,盡量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可向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以便減少敵對情緒。同時,孩子要暗中觀察有沒有行人可以救出自己,讓自己月兌險,伺機逃跑或者用電話、短信、紙條等「呼救」方式求救。

金玉良言

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因為理解能力等問題,即使父母正式地和他討論綁架事件,可能仍然不能引起他足夠的重視。因此,父母在囑咐孩子的同時,也要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如,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此外,當孩子不幸被綁架後,父母一定要理智判斷,和警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證孩子的安全,不要私自行動。

34.防範詐騙︰孩子心不貪就不會上當受騙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有些人不相信這個道理,喜歡貪佔小便宜。而一些不法之徒則利用人們的這種僥幸心理鋪設充滿誘惑的陷阱,慫恿人們往里跳,最後那些貪婪的人得不償失。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要想不被欺騙,很簡單,那就是做一個不貪、正直的人。

12歲的金蕊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名男子匆匆經過,掉下了一個錢包。金蕊停住了腳步,正當猶豫之時,男子的身影已經消失了。這時,金蕊身後竄出另外一名男子,撿起了錢包,打開一看,是一沓錢,于是說︰「這些錢少說也得有幾百,能分到一半也好。小妹妹,見者有份,我不會讓你吃虧的。」

金蕊動了心,隨他走進了一個隱蔽的小巷。兩人正在平分之時,掉錢的男子沖了過來,大喊︰「喂,你們兩個,是不是撿到一個錢包?」撿錢的男子,趕快把錢藏了起來,然後,向金蕊使了一個眼色,對丟錢男子說︰「沒有啊!我們沒有撿到錢。」

可是掉錢的人不依不饒,要求檢查他們的包。撿錢男子「爽快」地把包給了他,可是金蕊擔心書包里的200元錢被偷走,不肯交出包。丟錢男子質問道︰「小妹妹,你不會做賊心虛吧?小小年紀竟然干出這種事來?」金蕊反駁道︰「我才不會要你的錢呢?」這時,撿錢男子小聲地對金蕊說︰「小妹妹,放心,我幫你看著他。」

于是,金蕊輕信了對方,把包交了出去。掉錢男子沒有找到後,也就沒有再追究。等丟錢人走後,金蕊因為良心上的不安,沒有和撿錢人再平分贓款,就走了。可是,金蕊到家之後才發現,書包里的200元也不見了。

這是一起典型的合伙詐騙案件,金蕊由于最初的貪心,相信了對方的謊言,最後承受了經濟損失。不過,萬幸的是,金蕊身體上沒有受到傷害,就當是「吃一塹,長一智」吧。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不能貪佔小便宜,要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

如今社會上流行這種詐騙手段︰當行人走在街道上,一沓百元鈔票或者一個錢包「偶然」地掉在了行人面前,當行人正在猶豫時,另一位「幸運者」拾起錢,來一句「見者有份」。殊不知這就是一個詐騙雙簧,而那些立場不堅定、貪心的人往往就走進了騙子的圈套。

同時,社會上存在另外一些人,他們先是騙取人們的同情心,進而騙取人們的錢財,然後心安理得地花著別人施舍來的錢,他們就是以乞丐為「職業」的騙子。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不能有害別人的心,但一定要有防範壞人的心理。尤其是對心理防範意識差的孩子來說,一定要具備辨別壞人的能力。同時,父母也要培養孩子做一個正直、不貪心的人,讓他具備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技能和智慧。

培養建議

建議一︰父母不要掉進假中獎的圈套

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有些騙子利用網絡、電話、電視等媒體向人們騙取錢財。他們多以「xx公司或節目搞活動,你被抽中,中大獎了」為由,吸引大眾的注意力,進而采取相應的行騙措施。有些人盲目相信,最後中了騙子的圈套。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父母一定不能輕易相信,要具備防範心理,為孩子做出不貪心、不盲信的表率。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