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記者采訪了一位老學者︰「請您談談,您是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里。」

記者不解地追問︰「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些什麼?」

老學者回答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事堅持到底;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細觀察四周的大自然。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從小學到的這些做人本領,使老學者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現在,很多父母過多地重視孩子的生活是否舒適、腦子是否聰明,只盯住學習成績,而對決定他將來人生事業的那部分能力忽略掉了。如今的孩子智商普遍提高了,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聰明的同時,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卻在急劇下降。♀

事實表明,班上最聰明的學生走上社會後不一定發展得好,而學習不怎麼樣的孩子可能會在社會上游刃有余。所以,父母在關注孩子智力的同時,更應花大力氣開發孩子的情商,因為良好的情商不僅是孩子有效學習的金鑰匙,更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據媒體報道,美國有關機構曾對733位擁有數百萬美元的富翁所做的調查顯示,對他們成功起作用的前幾位因素均為「誠實地對待所有的人」、「嚴格地遵守紀律」,以及「與人友好相處」等被稱為情商的因素。

香港富商李嘉誠在出席捐贈1億港元于香港理工大學的儀式中講到,在他經商的道路上,有助于他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錯綜復雜問題,對他的成功起著很大作用的也是情商。

可見,情商是一個人成長與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智商更能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家庭的幸福。一個情商高的人,常常能較好地運用自己的智能來獲取豐碩的成果。研究表明,一個僅僅學業優異的人,未來並不一定成功。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立足,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這些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是情商。

愛因斯坦曾說︰「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為。」而性格則屬于情商的範疇。在一些父母的思想深處,認為將來只要孩子有知識、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結果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個性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對孩子的成長大為不利。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對人才研究後得出著名論斷︰智力與成才具有重要相關性,但不具有完全相關性,性格品質與成才具有密切相關性。今天的孩子,多數都具有優良的先天素質、聰明的頭腦,這為將來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麼,是不是有了聰明的頭腦就能成才呢?不一定。一個人智商高、智力超群,並不一定成才;智力一般的人,也不一定不能成才。因為從心理角度看,在人的成才過程中,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事實上,對于一個人來說,有幾分的勤奮,他的天資就發揮幾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資的人,也必須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資充分得到發展。如果一個人一分勤奮也沒有,他的天資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才。

20世紀20年代起,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28名智力超常兒童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跟蹤研究。研究表明,這些「神童」長大後,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績平平。

分析這兩部分人的心理特征,結果發現︰他們在智力因素方面無多大差別,但在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自信而有進取心,謹慎、一絲不苟,好勝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就遠超過成績平平者。顯然,是情商促成了兩部分人之間的差異,優良的情商對前者的成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有人曾對日本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發明家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這些人都具有與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他們有恆心、韌勁,甚至在希望渺茫的情況下,仍不放棄目標而堅持到底;他們從童年時代起就具有強烈的求知**;他們具有鮮明的**性傾向和獨創精神,凡事有主見、雄心勃勃、肯努力;他們精力充沛、干勁十足。顯然,這些屬于情商範疇的因素在他們發明創造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見,情商對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還具有補償的作用。愛迪生、牛頓等偉大的人物,在小時候直接就被視作「笨孩子」,然而,他們「笨鳥先飛」,非常勤奮,終成大器。

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人父母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孩子認識並控制情緒。

父母要讓孩子分清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積極的情緒,如熱情、歡快、樂觀、和善等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情緒,應該讓它自由表現出來;消極的情緒,如冷淡、抑郁、悲觀、憤怒等不易被他人接受的情緒,應該對它加以抑制和消除。同時,父母還要讓孩子知道在什麼樣的場合下應該表現什麼情緒最合適,以便讓孩子能自覺掌握,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