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因為白凝修為不錯,還是因為她執念太深,總而言之,墜下七世輪回道後的她並未全然失憶。她依稀記得自己仿佛是一位仙子,似乎是被人打下了凡間的,而且腦中總有一個模糊的身影,雖記不清面容,但總給人溫暖又踏實的感覺。
因為這個原因,在白凝的前六世中,為了能早日重回仙班,去見一見那個腦中揮之不去的身影,她總是堅持不懈地修仙。
第一世,她出生在一農家,六歲時一道士路過,她堅決地跟著他走了,結果,那道士就是一江湖騙子,最後被官府捉拿,連同自己也被關了起來。牢中環境極差,沒過多久她就病死了。
第二世,她投胎投得極好,成了當朝公主,雖說喝了孟婆湯不記得第一世的事情,但莫名地就對道教有了極深的抵觸,她開始潛心學習佛理,不過因為是公主,所以也沒有出家,只是帶發修行。然而她還未修成,大將軍謀反,國破家亡,她也成了刀下冤魂。
第三世,她是一小縣令的女兒,因為長期執著于修仙,她自小就被視為另類,後來縣令為了升官要將她嫁給州府的兒子,結果她抵死不從,最後在爭執中不慎一頭撞在了桌角上,死了。
第四世……
總之,除了第二世,她每一世都死在對修仙的執著之上,這樣一直到第七世。
第七世,她出生時適逢饑荒,乃一棄嬰,後被上清觀觀主連清師太收養,方存活下來。
這一世她叫芙蕖,連清師太發現她時四處荒蕪一片,唯有她身旁一泥沼中一朵紅蓮盛放,因此便取了這個名字。日子就這樣開始了。
芙蕖自小就在上清觀長大,然而連清師太見她活潑俏麗,也就沒有讓她出家。說來奇怪,這一世她雖然長在道觀,卻對修仙不那麼執著了,許是因為前幾世的挫敗讓她潛意識里覺得沒勁,亦或許是因這是最後一世,冥冥中她已感到歸列仙班並不再遠,倒是對心中的那道身影更為好奇,仿佛尋找他才是重中之重。
芙蕖依然是當年那個同羅影廝混的白凝,闖禍、惹事,從來不再話下,這也是連清師太沒有讓她出家的原因之一,這番模樣,著實不像出家人。
待芙蕖長到十七歲時,當時凡間的元佑朝已岌岌可危,佞臣當道,百姓潦苦。雖說上清觀地處偏僻,且規模不大,只是一個小小的道觀,然而冥冥之中有天定,芙蕖還是迎來了她在凡間歷經七世的轉折點。
事後白凝就時常慶幸這個轉折點,若不是它,也許在白凝歷完七世重返仙界時就會听到難以接受的噩耗。
那時,在芙蕖從一惡霸手中救回一女子而遭追殺時,也遇到了一個與她一樣正在被追殺的人。
雖說「追殺」這一現狀一樣,但總是細節上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追殺芙蕖和她救的那女子的那幫人,是七零八落的一群痞子,而追殺那人的是一隊整齊劃一,訓練有素的殺手。
唯一的相同點,就是他們都躲進了一荒廢的破廟,然後鑽進了銅像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