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給媽媽的小建議】

讓孩子自己在家要注意一下問題︰

(1)孩子準備好了嗎

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是否適合單獨在家。♀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通常6歲以上的孩子就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了。下面的問題可以幫你確認孩子是否真的已經能夠「勝任」︰孩子有接听撥打電話的能力嗎?他有責任心嗎?是否能按時完成作業,能幫助做家務,能听媽媽的話了(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當遇到突發事件,他能保持冷靜嗎?孩子是否明白並能遵守規矩、掌握安全措施,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常識?

(2)對突發事件的處理

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識和急救技巧,是孩子獨自在家必備的防護武器。比如,他們要知道各種急救電話︰報警電話110、急救電話120、火警電話119等;知道如何開關燈、開門、鎖門,能夠正確使用微波爐等家用電器。

(3)出遠門前立「規矩」

每天規定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孩子通話,這可以讓媽媽放心,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告訴孩子,他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但得強調只有哪些屋子是他們可以進的;規定好看電視、用電腦的時限並限定電視節目類型;把家里的危險品清除或鎖起來︰如酒精、藥物、香煙、打火機或火柴等。

2.《教孩子要輸得起,跌倒了,再爬起來!》

生在世,絕不能事事如願。反正,遇見了什麼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喪氣。你應當下個決心,想法子爭回這口氣才對。

——美國人,著名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馬克•吐溫

勝敗其實乃兵家常事,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這個理,爭強好勝,贏了就滿心歡喜,輸了就大哭大鬧。一些媽媽也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只要我贏了他,他就會很不開心,鬧著不算,硬要重來」。面對這樣「輸不起」的孩子,媽媽該如何開導,讓他坦然面對輸贏呢?

佩佩是我們小區里一個兩歲多的女孩,媽媽經常帶她和小區里的小孩一起玩游戲。

一天晚飯後我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猜拳游戲,石頭剪子布。♀只要佩佩贏了,就會繼續玩下去。但要是她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或是阻止別人贏她。其他小朋友都不高興了,紛紛跑開,不願再和她玩。

眼見大家都跑開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媽媽身邊,忍不住大哭起來︰「他們都不跟我玩。」

其實,媽媽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虧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寶貝女兒傷心難過的樣子,也是很心疼。媽媽真不知道如何對佩佩做出適當的反應。

孩子心理分析︰

「輸不起」是一種天性。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什麼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並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輸于人時,他就會表現出不滿,不高興。

佩佩的表現正是「輸不起」的代表。想贏又不服輸的孩子,自尊心強且缺乏安全感。他們很害怕輸,一輸就無法肯定自己。同時,因為個性好強的緣故,使得他們在無法隨心所欲地控制周圍時,便以耍賴來否定既成的事實。對待佩佩這樣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限,面對挫折的忍受力差,一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就會把責任歸罪別人。這時,媽媽的情緒疏導是非常必要的。媽媽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她描述當時的場景然後告訴她︰「佩佩想贏,別的小朋友和你一樣也想贏啊,如果別的小朋友輸了,不甘心,吵著說不算,或是阻止你贏,那你會不會生氣,還和她玩嗎?」用這樣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提供給孩子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讓她發現自己錯在哪里。培養孩子能輸能贏、樂觀處事的健康心態將會讓他受益終身。

【名人示範榜樣】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不好。但當他扔下書包在大草原上像匹小野馬似的瘋跑時,媽媽從不會把他抓回來寫作業什麼的。而是一邊干著活,一邊看著自己的兒子笑。作為一個母親,她知道,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更多。

一次,白岩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排了倒數第二,他一生氣,就偷偷把張貼分數的光榮榜撕掉了。♀後來這事兒終究還是被老師和家人知道了。當然,白岩松又挨了媽媽一頓打。但媽媽絕不是那種粗暴的只知道打孩子的人,作為一個老師,她能理解一個無法面對自己成績的小孩子的古怪心理。

媽媽打過白岩松後就為什麼挨打這件事和白岩松聊天。在媽媽一句句語重心長的教誨里,白岩松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懂得了做人要輸得起,掩耳盜鈴終究不是個辦法,開始認真學習起來。

【給媽媽的小建議】

孩子遇到挫折往往會覺得沮喪,覺得沒辦法接受自己失敗了的現實,一旦失敗了,就會發脾氣,任性等,表現出種種「輸不起」的行為,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輸得起」的人呢?

(1)增加孩子挫折時的承受力

雖然要盡可能協助孩子成功,但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過分刻意地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當孩子遇挫時,媽媽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一座高樓,可不巧,快成功時「樓」塌了,看著孩子沮喪的表情,媽媽盡量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可以和他一起討論,引導孩子去思考,然後讓他自己去執行解決的辦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于遭遇過的挫折,當他的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集體活動中提高耐挫力

在集體游戲中,孩子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失敗,這些失敗的痛苦經歷讓他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發展他的內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學會如何欣賞別人,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集體中的這些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

(3)游戲中平衡輸贏心態

大人和孩子游戲時不要經常故意輸給孩子,適當的時候玩一些輸了也有獎勵的游戲,通過這種辦法,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當然獎勵的前提是說出輸的原因。

3.《苦難教育,讓孩子吃點苦》

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選擇憑實力去獨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享樂,好逸惡勞,存在著依賴心理,動輒搬出家父是某某,子憑父貴。那麼留給他們萬貫家財只會助長他們貪圖享受、驕奢婬逸的惡習,最後不但一無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實的紈褲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害了他們嗎?

——中國首富,李嘉誠

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人往往過于脆弱,只有不斷經受困難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強大的生存能力。孩子永遠是媽媽的寶貝,作為媽媽,我們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觀存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讓人快慰的成功,也會有各種令人煩惱和痛苦的挫折。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生活在溫室里。中國的媽媽對孩子的愛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種愛往往導致了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我們不要一味地嬌慣孩子,讓他們適當地吃點苦是很有必要的。

同學剛從美國帶著不滿五歲的兒子回來,我決定抽時間去看望她,因為我們曾是大學的好友,她出國一別近十年了。

我敲開了好友的門,她和兒子非常熱情地歡迎了我。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家伙,雖然出生在美國長到五歲還是第一次回國,但是他不僅英語說的好,一口流利的漢語也是讓人驚訝的。

分別多年的好友見面,自然是有好多話要說,對孩子的關注就少了一些。忽然當啷一聲杯子打碎的聲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慌忙說︰「快去看看寶寶傷到沒有!」朋友卻不急不躁,而是微笑著對孩子說︰「寶貝,過來,先到廚房拿塊海綿,我們一起把牛女乃擦干淨好嗎?」然後,她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女乃,還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我對她的表現有點意外,問她怎麼這麼放心孩子,而孩子打碎了杯子也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

她說在美國,例如孩子打翻杯子之類的事情,媽媽都會向她那樣處理,而不是中國媽媽那樣︰孩子打翻了牛女乃,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到一邊,說︰「寶貝,有沒有燙到手?」有些媽媽甚至會說︰「都怪這杯子,這麼滑,讓寶寶抓不住,媽媽把這杯子扔掉,寶寶不哭!」于是,孩子不哭了。

結果是,美國的孩子總是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困難;而中國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多會消極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責任推給媽媽,遇到重大的挫折時,孩子則六神無主,甚至出現輕生的行為。

孩子心理分析︰

從表面看來,中國的媽媽似乎幫助孩子解決了困難。其實,當孩子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時,這個困難仍然會出現。因為,媽媽的全方位保護和包辦代替給孩子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即能力的殘疾、心理的殘疾。這樣的孩子由于永遠生活在媽媽的「保護傘」中,盡情享受著媽媽的照顧,所以當困難來臨時,只會躲在媽媽的懷抱中,不敢獨自去面對。

遭遇困難是人生必經的坎兒,我們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困難。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不如給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因此,作為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做孩子避風的港灣,還要在一些時候鼓勵孩子去自己解決困難,即使知道他那樣做會失敗,甚至會受一點小傷,也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因為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怕吃苦,不敢嘗試是永遠也長不大的。讓孩子自己去總結成長的經驗,遠比媽媽言傳來的有用的多。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困難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于他對待困難的態度。」因此,明智的媽媽應該從小就教孩子如何面對困難,讓孩子從小就「吃點苦」。

【給媽媽的小建議】

怎麼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對于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困難和痛苦,媽媽應有幾個原則︰

(1)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媽媽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2)對于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3)對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夸大也不要過分縮小。比如許多媽媽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4)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5)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有的媽媽通過「听話,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