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5.《尊重孩子的**權》

尊重孩子的**與以保護個人**為借口拒絕媽媽管教、幫助的行為是兩回事。♀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親子間的關系是與生俱來的,媽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有教育孩子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尊重孩子的**,在家庭教育中應當表現為更多的契約精神和民主、協商的方法、方式。

——首位擁有黑人血統,並且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任何人都是有**的,當然包括孩子。作為媽媽不要企圖了解孩子的**,那樣做會傷害了孩子的心。每個媽媽都想在家庭中與孩子建立親情樂園,這就要從尊重孩子開始,尊重孩子的**開始。

一次媽媽會後,一位母親要求孩子將文章拿來給她看。孩子面帶羞澀,顯然有些不情願。母親直著嗓子問︰「怎麼,給我看也不行嗎?」孩子扯著母親的衣角,希望她別追究下去。可母親不依不撓。面對這一情況,我說︰「孩子不想給你看,可能是認為自己寫得還不夠好,你就尊重他的意願吧!」沒想到這位母親暴跳如雷,指著孩子的鼻子說︰「哦,原來,是寫得不好不讓我看,你為什麼寫得那樣差?」面對這樣的媽媽,我為孩子而感到悲哀。我真想大聲告訴她︰「別難為孩子了,請尊重孩子的**權。」

我不知那位孩子回到家會面臨著怎樣的狂風暴雨,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她的母親,不可能成為他的朋友,孩子不可能將心理話講給母親听。長此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當然,不肯將作文給媽媽看的孩子很多,有的是怕寫的文章不合媽媽的心意,看後遭打罵,有的是因為作文里有自己的小秘密,怕被媽媽發現。總之,原因多種多樣。就像另一位學生,我認為他寫母親的那篇文章很真切,也很感人。我提議他將文章給媽媽看看。他說什麼也不肯。後來,我與她的媽媽溝通時,講了他文章的內容大意,有一次,孩子和媽媽去超市走散了。孩子找媽媽,媽媽找孩子,最終都沒遇上。待孩子回到家里,發現媽媽正在哭。就是這樣一個小故事,孩子的母親听後居然落淚了。也許,孩子原本就知道母親看文章後會勾起不愉快的回憶,所以不願意將文章給母親看吧。看來,孩子的想法是對的,孩子是理解自己的媽媽的。

孩子心理分析︰

做媽媽的沒有必要要求孩子把一切都給自己交代清楚,給孩子留一點空間,給孩子留一點秘密,他們會覺得媽媽很尊重自己。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做媽媽的務必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知道媽媽相信他的水平和能力。

我們要求孩子寫真話,講真事。所以,作文就像日記一樣,記錄著孩子的心路歷程。我們理解做媽媽的心情,很希望孩子在自己面前是個透明的人。所以,自然希望能看到孩子所寫的作文。這樣的做法本身沒有錯。但既然孩子不願意,就尊重孩子一回吧。當然,孩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秘密。做老師的,還是很希望媽媽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有的媽媽就很明智,就像另一位媽媽,孩子不讓看作文,她說不看就不看。待孩子轉身出去玩了,再通過老師了解。當然,能處理得這樣藝術的媽媽,即使看了作文之後,也不會讓孩子難堪。

話雖這麼說,但我們很多時候,就做不到那麼明智。我自認為自己是很開明的母親,但有時候面對孩子時,還是免不了因為著急而做出一些不明智的舉動來。比如前幾天,孩子告訴我他不想參加學校里舉辦的電腦繪畫比賽,但他沒有跟我說明一個班級只有3位同學參加,而且老師選中了他。直至老師給我打電話,詢問他為什麼沒有交作品時,我才知道兒子沒有將事情跟我說清楚。因為時間緊急,所以當天中午,我坐在電腦前,看著兒子畫。一邊看一邊數落了幾句。沒想到當天中午兒子根本畫不出好作品。下午兒子放學回來後,我因為工作沒完成,叫他自己畫。沒想到兒子發出一聲歡呼︰「太好了,媽媽你站在身後,我緊張得沒有一點兒靈感。」我當即檢查自己的做法,我清楚地知道我是做錯什麼了,居然讓兒子有種緊張壓抑感。所以,我沒有過問兒子畫畫的事,果然,當晚他畫了一張很漂亮的畫。

不去揭開孩子的**,讓孩子有被人尊重的感覺,他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那些對人彬彬有禮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蠻不講理、行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傷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成為有教養的人,那麼,你首先要做這樣的人。要讓孩子尊重你,你便應當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

【給媽媽的小建議】

當孩子長到三四歲時,就開始萌發保護自己**的意識。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其實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自尊。孩子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媽媽又應如何做呢?

媽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提及孩子的生理缺陷,如太胖、太瘦、結巴等,特別是不要用帶有調侃、嘲諷的語氣。

媽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孩子的性格缺點,比如︰孤僻、膽小、羞怯等,在性格上存在缺點的孩子內心往往都比較脆弱敏感,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媽媽不要不經孩子同意,隨便翻他的抽屜,或者把他的玩具送人,那樣孩子會很不高興,甚至強烈抗議。在孩子看來,這是不尊重他,侵犯了他的**。

6.《讓孩子去試試看,告訴他你一定行》

勇氣使我們抵抗我們所怕的危險和所感的突禍,對于這種四面受敵的人生是很有用的;所以我們最好及早使得兒童具備這種武裝,武裝愈早愈好。

——英國著名哲學家,完整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第一人約翰•洛克

大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孩子也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每一個孩子在受到別人贊揚和鼓勵的時候總是有點小得意,非常開心。

但是長久以來,媽媽們總是覺得對孩子不應該太夸獎,這樣會助長他們驕傲的心態,所以媽媽們總是喜歡用打壓、打擊孩子行為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可是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漸漸的失去信心、失去勇氣。

一天,我在一個餐廳吃飯,旁邊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帶著一個大約兩三歲的小男孩在等著上菜吃飯。爸爸媽媽在一旁聊天,小男孩拿著桌上的紙巾折出了一個三角形,孩子很得意,拿著三角形就給爸爸媽媽看,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稱贊。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稱贊他,而是責罵小男孩把紙巾弄髒了。孩子原本充滿了光芒的小臉馬上就暗下去了。

看見這個小男孩面對的境況,我不由的想起了我老公單位的一個女同事的孩子,她每天上下班時間都很固定,于是她就有很多時間來教導孩子,陪伴孩子。她的孩子6歲多一點,叫玲玲,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小女孩。

在我印象中,小女孩總是會膽子小一點,害羞一些。一次我們一起出去吃飯,在餐廳大堂里有一架很漂亮的三角鋼琴。玲玲看見以後非常喜歡,于是她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跑到鋼琴旁邊胡亂的彈起來。整個餐廳的人都看著這個「放肆」的小女孩,玲玲發現大家都在看她的時候也不好意思的跑回媽媽身邊。餐廳服務員也馬上出現,和玲玲的媽媽解釋說這個鋼琴是給專門的演奏人員彈的,客人不可以隨便上去彈。玲玲看著大家這樣的反應,她以為媽媽會責罵她,坐在一邊什麼都不敢說。

原以為玲玲的媽媽要責罵玲玲,可是玲玲的媽媽卻說︰「寶貝,你剛才彈的很好听,媽媽很喜歡!」玲玲听到媽媽這麼說,把剛才的害怕和不安丟到一邊,馬上高興的一直問媽媽說是不是真的?玲玲的媽媽驕傲的對玲玲說︰「當然是真的了,大家都看你就是因為你彈的很好听,他們都喜歡!你很喜歡鋼琴嗎?」玲玲說︰「鋼琴好漂亮,而且一按下去就會出聲音,好有趣啊!」玲玲的媽媽說︰「那以後我帶你去學鋼琴好不好?學了以後就能彈的更好听了。」玲玲高興極了,一口答應下來。

從那以後,玲玲每天的功課多了一個,就是每天去學鋼琴,她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害怕去學鋼琴,反而很享受這個過程。每次到了學琴的那天就很早的起床,還催促媽媽快點,不要遲到了。

每次出去吃飯,玲玲的媽媽總是會選擇那些有鋼琴並且可以讓客人彈奏的餐廳,然後對玲玲說︰「寶貝,去為大家演奏一曲吧。」一曲結束,就算玲玲彈的不是那麼流暢,媽媽還是會夸獎玲玲一番。玲玲也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大方,不會再扭扭捏捏,害羞了。

孩子心理分析︰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的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才干,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勇于向困難挑戰。

過分的保護,雖然出于保護孩子的好心,媽媽不敢讓孩子嘗試,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實踐和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產生于孩子每天的進步和成就感中,應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就像玲玲的媽媽對待玲玲學鋼琴一事,鼓勵孩子自我表現,不僅增強了玲玲的信心,附帶著讓玲玲對學鋼琴更主動,更有動力了。

所以媽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並給予鍛煉的機會。孩子都有嘗試的願望,媽媽要不厭其煩地給孩子機會,並允許孩子失敗。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在扎扎實實的能力之上,而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到的事。不過要注意的是,期望一定要適度,對孩子的要求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讓孩子在行動中獲得滿足、成就感,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名人示範榜樣】

世界首富,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出生于律師和教師之家,這個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蓋茨的智力開發和培養。

蓋茨三四歲時,母親外出總是把蓋茨帶在身邊,當他在學校里向學生講解西亞圖的歷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

蓋茨從小酷愛讀書,盡管他是個兒童,但他喜愛讀成人的書。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隨意翻閱媽媽的藏書。

他7歲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書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全,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

自從蓋茨進湖濱中學那間小計算機房的那一天起,計算機對他就產生了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15歲時,他就為信息公司編寫過異常復雜的工資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學接受為學生,他更一發不可收,經常在計算機房通宵達旦地工作。

有好幾次,蓋茨告訴媽媽,他想從哈佛退學與他人一道干計算機事業。蓋茨的母親同意了,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都反對,但是蓋茨的母親知道兒子一定能行,而且還給蓋茨很大鼓勵,此後,蓋茨為自己寫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給媽媽的小建議】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而且有很強的可塑性,你的一句話可以讓孩子自暴自棄,也可以讓他們信心百倍。

給他們一點鼓勵,不要總是用打擊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給他們總夠大的空間發展,才能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興趣。不要隨便用自己的思維模式打擊孩子的信心,多一些鼓勵會讓孩子更加陽光和開朗。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