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六章域外雜談•衣1

編輯部來信約寫《域外隨筆》,一時不知從何寫起。♀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就像《紅樓夢》上說的,咱也不是到國外打過反叛,擒過賊首的,咱不過在外面當了幾年窮學生罷了。所以就談談在外面的衣食住行吧。

初到美國時,看到樓房很高,汽車很多,大街上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于是一輩子沒想過的問題涌上了心頭︰咱們出門去,穿點什麼好呢?剛到美國那一個月,不管是上課還是見導師,都是盛裝前往。過了一段時間,自己也覺得不自然。上課時,那一屋子人個個衣著隨便,有穿大褲衩的,有穿t恤衫的,還有些孩子嫌不夠風涼,在汗衫上用剪子開了些口子。其中有個人穿得嚴肅一點,準是教授。偶爾也有個把比教授還衣著筆挺的,準是日本來的。日本人那種西裝革履也是一種風格,但必須和五短身材、近視眼鏡配起來才順眼。咱們要裝日本人,第一是一米五的身高裝不出來,第二咱們為什麼要裝他們?所以後來衣著就隨便了。

在美國,有些場合衣著是不能隨便的,比方說校慶和感恩節party。這時候穿民族服裝最體面,阿拉伯和非洲國家的男同學寬袍大袖,看了叫人肅然起敬。印度和孟加拉的女同學穿五彩紗麗,個個花枝招展。中國來的女同學身材好的穿上旗袍,也的確好看。男的就不知穿什麼好了。這時我想起過去穿過的藍布制服來,後悔怎麼沒帶幾件到美國來。

後來牛津大學轉來一個印度人,見了這位印度師兄,才知道什麼叫做衣著筆挺。♀他身高有兩米左右,總是打個纏頭,身著近似中山服的直領制服,不管到哪兒,總是拿了東西,邊走邊吃,旁若無人。系里的美國女同學都說他很sexy(性感)。有一回上著半截課,忽听身後一聲巨響。回頭一看,原來是他把個隻果一口咬掉了一半。見到大家都看他,他就舉起半個隻果說︰mayi(可以嗎)?看的人倒覺得不好意思了。

衣著方面,我也有過成功的經驗。有年冬天外面下雪,我怕冷,頭上戴了羊剪絨的帽子,身穿軍用雨衣式的短大衣,蹬上大皮靴跑出去。路上的人都用敬畏的眼光看我。走到銀行,居然有個女士為我推了一下門。到學校時,有個認識的華人教授對我說︰mr.王,威風凜凜呀。我趕緊找鏡子一照,發現自己一半像巴頓將軍,一半像哥薩克騎兵。但是後來不敢這麼穿了,因為路上有個停車場,看門的老跟我歪纏,要拿他那頂皺巴巴的毛線帽換我的帽子。

我這麼個大男子漢,居然談起衣著來了,當然是有原因的。

衣著涉及我一件痛心的體驗。有一年夏天,手頭有些錢,我們兩口子就跑到歐洲去玩,從南歐轉北歐,轉到德國海德堡街頭,清晨在一個噴水池邊遇到國內來的一個什麼團。他鄉遇故知,心里挺別扭。那些同志有十幾個人,扎成一個堆,右手牢牢抓住自己的皮箱,正在東張西望,身上倒個個是一身新,一看就是發了置裝費的,但是很難看。首先,那麼一大疙瘩人,都穿一模一樣的深棕色西服,這種情形少見。其次,褲子都太肥,褲襠將及膝蓋。只有一位翻譯小姐沒穿那種褲子,但是腿上的襪子又皺皺巴巴,好像得了皮膚病。♀再說,納粹早被蘇聯紅軍消滅了,大伙別那麼緊張嘛。德國人又是笑人在肚子里笑的那種人,見了咱們,個個面露蒙娜•麗莎式的神秘微笑。我見了氣得腦門都疼。

其實咱們要不是個個都有極要緊的公干,誰到你這里來受這份洋罪?痛斥了洋鬼子以後,我們也要承認,如今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天南海北來的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國內公出的人在其中最為扎眼,和誰都不一樣,有一種古怪氣質,難描難畫。以致在香港滿街中國人中,誰都能一眼認出大陸來的表叔。這里當然有衣著的問題,能想個什麼辦法改變一下就好了。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于1993年第1期《四川文學》雜志。

第二十七章域外雜談•食1

到了國外吃過各種各樣的東西,其中有些很難吃。中國人假如講究吃喝的話,出國前在這方面可得有點精神準備。比方說,美國人請客吃烤肉,那肉基本上是紅色的。吃完了我老想把舌頭吐出來,以為自己是個大灰狼了。至于他們的生菜色拉,只不過是些胡亂扯碎的生菜葉子。文學界的老前輩梁實秋有吃後感如下︰這不是喂兔子嗎?當然,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會發現哪些東西是能吃的。在美國待了一兩年,就知道快餐店里的漢堡包、烤雞什麼的,咱們都能吃。要是美國賣的pizza餅,那就更沒問題了。但是離開美國就要傻眼。到歐洲玩時,我在法國買過大米色拉,發現是些醋泡的生米,完全不能下咽。在意大利又買過pizza餅,發現有的太酸,有的太腥,雖然可以吃,味道完全不對。最主要的是pizza頂上那些好吃的融化的女乃酪全沒了,只剩下番茄醬,還多了一種小咸魚。後來我們去吃中國飯。在劍橋鎮外一個中國飯館買過一份炒飯,那些飯真是擲地有聲。後來我給我哥哥寫信,說到了那些飯,認為可以裝進獵槍去打野鴨子。那種飯館里招牌雖然是中文,里外卻找不到一個中國人。

這種事不算新鮮,我在美國住的地方不遠處,有一家飯館叫竹園,老是換主。有一陣子業主是泰國人,緬甸人掌勺,牌子還是竹園,但是炒菜不放油,只放水。在美國我知道這種地方,絕不進去。當然。要說我在歐洲會餓死,當然是不對的。後來我買了些論斤賣的烤肉,用啤酒往下送,成天醉醺醺的。等到從歐洲回到美國時,已經瘦了不少,嘴角還老是火辣辣的,看來是缺少維生素。咱們中國人到什麼地方去,背包里幾包方便面都必不可少。有個朋友告訴我說,假如沒有方便面,他就餓死在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了。

據我所知,孔夫子要是現在出國,一定會餓死,他老人家割不正不食,但是美國人烤肉時是不割的,要割在桌上割。而那些餐刀輕飄飄的,用它們想割正不大可能。他老人家吃飯要有好醬佐餐。我待的地方有個叫北京樓的中國菜館,賣北京烤鴨。你知道人家用什麼醬抹烤鴨嗎?草莓醬。他們還用春卷蘸隻果醬吃。就是這種莫名其妙的吃法,老外們還說好吃死了。

孔夫子他老人家要想出國,假如不帶廚子的話,一定要學會吃ketchup,這是美國人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醬了。這種番茄醬是抹漢堡包的,盛在小塑料袋里。麥當勞店里多得很,而且不要錢。每回我去吃飯,準要順手抓一大把,回來抹別的東西吃。他老人家還要學會割不正就食,這是因為美式菜刀沒有鋼火(可能是怕割著人),切起肉來總是歪歪扭扭。

假如咱們中國人不是要求一定把食物切得很碎,弄得很熟,並且味道調得很正的話,那就哪兒都能去了。除此之外,還能長得肥頭大耳,虎背熊腰。當然,到了那種雞翅膀比大白菜便宜的地方,誰身上都會長點肉。我在那邊也有九十公斤,但是這還差得遠。馬路上總有些黑哥們兒,不論春夏秋冬,只穿小背心兒,在那里表演肌肉。見了他們你最好相信那是些愛好體育的好人,不然就只好繞道走了。

假如你以為這種生肉生菜只適于年輕人,並非敬老之道,那就錯了。我鄰居有個老頭子,是畫廣告牌的,胡子漆黑漆黑,穿著瘦腿褲子跑來跑去,見了漂亮姑娘還要獻點小殷勤。後來他告訴我,他七十歲了。我班上還有位七十五歲的美國老太太,活躍極了,到處能看見她。有一回去看校合唱團排練,她站在台上第一排中間。不過那一天她是捂著嘴退下台來的,原來是引吭高歌時,把假牙唱出了嘴,被台下第三排的人撿到了。不管怎麼說吧,美國老人精神真好,我爸我媽可比不上。

假如你說,烹調術不能決定一切,吃的到底是什麼也有很大關系,這我倒能夠同意。除此之外,生命還在于運動。回國前半年有時間,我狠狠地練了練。頂著大太陽去跑步,到公園里做俯臥撐。所以等回國時,混在那些短期(長期的不大有回去的)考察、培訓的首長和老師中間,就顯得又黑又壯。結果是過海關時,人家讓我等著,讓別人先過。除此之外還搡了我一把,說出國勞務的一點規矩也沒有。當時我臊得很。現在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躲風躲太陽地養了三年多,才算有點知識分子的模樣了。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于1993年第4期《四川文學》雜志。

`11`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