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了五月份了,天氣越來越熱,京城也受了巨大的影響,天都趕上往年六月份了,但是因著特殊時期,今年的避暑誰都沒有可能出京城了。
皇宮里像是個蒸氣鍋,太上皇老人家可是受大罪了,不得已,秦霄還是把太上皇接回了王府,讓太上皇過一個舒服的夏天。
當一些難民們來到京城的時候,京城熱鬧了。
那日,天才微微亮,到了開城門的時辰,守衛準時打開城門,就看到城門外站了許多難民,守衛嚇了一跳,還好上面早就有吩咐了,難民來了,全部集中在一起,等候上面來處理。
從干旱開始到現在兩個月過去了,京城才來了些難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消息。要知道以往大災難的時候,難民不消一個月統統上京城。
當難民們被守衛攔著不讓進城的時候,大家都慌了,人們本能的怕官府怕士兵,全部都如驚弓之鳥。
好在守衛們盡責讓難民們找了四周的樹蔭陰涼處待著,並一再保證皇上會派官員下來安排好大家,讓大家不要急不要慌,皇上顧慮著大家的。難民們才抱著自己的包袱蹲在路邊,兩眼望著城門口。
這里的難民並不多,一百多人,雖然衣衫襤褸,破破爛爛,不過並沒有臭氣燻天。
這麼多人全部都盯著城門口,那目光讓守衛們的慌。
人群中,說話聲音不少,大家都害怕守衛說的是空話。
「爹,平兒肚子餓,要吃飯。」一個二三歲的小男孩,瘦瘦的小臉,撅著嘴說道。
「爹這里還有幾塊饃饃,平兒吃一塊,墊墊肚子,等會會有包子吃。」一旁半抱著小孩的二十來歲,同樣消瘦的男子模著包袱里的東西安慰道。
「不要吃這個,」小孩子撅著嘴不樂意,他已經吃了好幾天這個了。
年輕男子無奈,「平兒先就這個吃點,等進了城,爹爹給你找吃的。」
「先喝點水,再吃饃饃,不會那麼干。」年輕男子旁邊一個年輕的婦人拿著水壺,小心的喂著兒子。其實年輕男子一家本來不應該這麼落魄,就算是干旱來臨,也有點資產到其它地方生活,哪知道遇到了山賊,家產一搶而空,就連父母因為年老生病都失去了,就剩下一家三口,一路磕磕絆絆,好不容易來到京城,哪知道這會被擋在了城門外。
年輕男子本來打算進了城找個短工解決掉暫時的吃飯住宿問題,這會恐怕也不行了。
「相公,這還有幾塊饃饃,你也吃點,看這樣子,今兒進不了城。」婦人也不無憂愁的說道。
一家三口,只得耐心的等待著。
「麗兒,你家就剩下你們姐弟倆了,可要好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皇上他老人家肯定不會不管咱們的。」這個熱心的大嬸在路上頗為照顧兩姐弟,讓麗兒兩姐弟很是感激,兩姐弟的父母在路上生病因為沒錢沒大夫而去世了,從此以後,麗兒就不得不擔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這是她答應了父母的。
「莫嬸子,麗兒知道,麗兒會好好的照顧弟弟。」麗兒咬著干涉的嘴唇,堅定的說道。
「哎,莫嬸沒有能力養你們,以後只能靠你們自己了。」莫嬸嘆氣道,她家還有一大家子人,總不能為了外人讓自家人吃不飽飯穿不了衣?
「哎,老頭子,我們到京城了,這是咋整的,怎麼不讓我們進城?」老婆婆眯著眼,看著前方黑壓壓的人群。
「我哪知道,不會又是那些貪官不讓我們進城?這咋整呢?」老漢看起來單瘦,身子骨比老婆婆要好,他們兩老無兒無女,這次干旱,從老遠的家鄉出來,路經不少的小城市,即便宣和帝布置妥當,這個世上還是有鋌而走險之人,倆老人就對前幾天遇到的一個縣令,印象深刻。那縣令不讓任何人進城,凡是看到難民,要麼趕跑要麼抓回去關起來,兩老人還是在城門口發覺不對立馬跑路,才沒有進狼窩。其實這兩老人這樣有驚無險的來到了京城不可謂運氣不好。
「難道京城都沒有青天大老爺?」老婆婆嘀咕。
老漢嘆氣,「誰知道,說不定貪官就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藏著呢。」
「菀兒,現在世道如此,臉上的東西可不要急著去掉,等我們安定下來再說。」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婦苦口婆心的對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年輕女子說道。
這年輕女子是老婦的孫女,還有一個孫子,這會在前方打听消息,她們家就三口人,因著孫女長得好,開始逃亡的時候,受了不少的騷擾,還是老婦和孫子一起護著幾次逃月兌,後來老婦就在孫女臉上抹了烏漆漆的東西,掩蓋了臉色,才算是一路有驚無險的到達了京城。
「婆婆,莞兒知道。」如果不是經過了那段被骯髒齷齪抓住欲行不軌的經歷,莞兒可能不願意。這會莞兒巴不得一輩子這樣,那幾個齷齪的男人給莞兒可是留下了深刻的陰影。
「婆婆,婆婆,孫兒打听到了,城門口的守衛說了待會皇上會派官大人下來安排我們的,讓我們在這等著。」一個跑的氣喘吁吁的十八/九歲的男子說道。
「真的?那就好,即便沒有官大人,讓我們順利進城,找個活計做,解決吃飯住宿問題就好了。」
不過老婦也知道這可能不現實,就算是進了城,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用難民
就在人群快耐不住了的時候,從城門里走出了兩個穿著官服的官員,這兩人是來打頭陣,先安撫住眾災民來的。
宣和帝這會正跟一二品大員剛剛開始討論,制定方法。
這可不是一個城門口如此,京城四個城門口,都66續續來了許多難民,一兩個官員估計還搞不定。
索性這兩個官員後面跟隨著的是一眾衙役,推著推車出來了,里面都是從倉庫里拿出來的糧食,還有大鍋一類,煮飯的家伙。
兩個官員是臨時從各部門里抽調出來的四品官,听從的皇帝的吩咐,先來安撫住災民,剩下的另有大官領著皇帝的聖意來好好的安排難民。
最後一輛推車里面是裝的熱饅頭,足有數百個,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籌集到這些饅頭,還算是這些官員的本事了。
兩個官員說了皇帝大概的處理方法,具體後面會有大官下來安排,讓大家先吃個饅頭暖暖肚子,午飯就要靠大家自力了,畢竟糧食鍋鏟子煮飯的東西都帶來了。
兩個官員的一席話,讓大家不由得都露出了一絲笑容,不由得松了一口氣,還好,皇上他老人家還管他們。
于是,發放了饅頭,在衙役的督促下,就地架好了大鍋,現在就開始熬粥。
等到一個時辰之後,皇帝派的大官終于來了,這次帶的人更多,準確的說,這是兵營里的士兵。
大官還帶來了五個大夫,里面有兩個太醫,三個在城里醫館內征用的坐館大夫,讓大夫依次給難民檢查,大夫一個個檢查下去,好在都沒有傳染病一類的,要麼是營養不良,要麼是身體太弱,不過太醫還是開了清熱祛毒的方子,讓現場熬出來,每人都喝上一碗,有病治病沒病預防。
至于帶來的士兵們,則在指定的地方開始搭建木屋,城內可沒有這麼人的住處,好在許多人都知道幫忙,一兩天內搭建上百個木屋不成問題。
就這樣京城的四個城門不遠的空地上,都在搭建安置難民的木屋。
直到夜幕深沉下,林如海才回了林府,他今天也是安排難民的負責人。
草草的用了夜宵,林如海才松了一口氣,今天他和另一個同僚負責西門那邊的事宜,今晚上同僚在西門那邊守候,明晚上就輪到他了。
賈敏看著林如海的模樣,瞬間忘了林如海是修真者事情,擔憂的說道︰「老爺,可不要累著,身體重要。」
林如海望著圍在四周的妻子兒女,眼神閃過一道光,才笑道︰「夫人,你忘了我們可不同于一般人?」
「倒不累,就是精神緊張,為了加快搭建木屋,可不是忙了一通。」
「爹爹,干旱地區的災民都來到京城了麼?」那可是不少人哦。
林如海搖頭,「哪能那麼多人,那樣京城可接受不了這麼多人。這只是少部分,听說逃亡江南一帶,沿海一帶的災民也不少,皇上應該做了許多安排。」
「我看皇上對江南一帶,沿海一帶的富庶地區的情況了如指掌,隔幾天皇上就會把這些信息說給我們听。」
林如海皺眉深思,良久才點點頭,「看來,皇上有暗手,」而且宣和帝並不避著他們,這讓林如海不得不想著是不是皇帝變大方了?
「管皇上有沒有暗手,只要能夠很好的處理這次災難的事情就行了。」
「也對,反正對我們無影響。」
「對了,夫人,這天氣越來越熱,難民也越來越多,國庫囤的糧食不能全部用完,這不久,皇上就會讓我們世家布施了,要早作準備。」
賈敏沉吟,「行,我會安排下去的。」
囤了糧食棉被衣裳的人家,這個晚上的也是如此商量的。
接下來兩天林如海都未回過府,一直在城門外管著事情,吃住都在那里。
三日過後,難民越來越多,該這些家族出力的時候了。
賈敏在接到林如海的信息之後,就立即安排布施所要準備的糧食,棉被,衣裳。
第二日,賈敏就帶著一隊人拉著東西去了城門外,把糧食交給管理的官員,棉被衣裳則是現場一個一個發放,直到發完為止。
如此,這幾日,66續續都有家族送東西到各個城門的難民營。
這讓宣和帝頗為滿意,果然眾人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