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十二、天京事變(一)

洪秀全瞧了眼前的那刺人眼球的明黃色詔書,臉上的顏色變了變,卻又平靜地將黃綾卷了起來,放在御案邊上,「北王弟何須驚訝,這必然是清妖想出來的離間之計,不得當真的。♀」

我才不管這是不是離間之計,我只知道有人把刀把子送到我的手里來了,我不能放過這個機會,韋昌輝往前膝行了兩步,伏在地上,淒厲地低聲叫道︰「天王!天王!這絕對不是清妖的詭計,前些日子小弟在江北就听聞,清妖軍中均以為楊秀清那廝才是天國主宰,成日里罵的楊逆楊逆的,這話的意思,那就是他們只認楊秀清!所以清妖的狗皇帝才會下了這個議和的密詔,說要和楊秀清南北分治,約為兄弟之國!」

「之前清妖可是半點要議和的意思都沒有,向來對著咱們天國是趕盡殺絕,若不是這次有天王庇佑,滅了江南江北兩大營,這清妖的皇帝又怎麼可能下詔要議和,可見此事是真!」韋昌輝抬起頭,臉上全是淚痕,神色哀哀,「胞弟是無謂,將來就算楊逆登極,我也是北王,可是天王,您的位置將會是何處!」

洪秀全悚然驚容,扶起了韋昌輝,「更何況前些日子天王您也瞧見了!那楊逆如此無禮,居然想杖打天王,還將天王的娘娘楊九妹霸佔,胞弟真是肝膽欲裂,恨不得一刀殺了那逆賊!」

洪秀全讓韋昌輝坐下,點了點頭。「東王胞弟確有不敬之處,不過那是天父下凡的緣故,倒也不能怪他,這事兒咱們從長計議吧。」

走出天王府的韋昌輝改了臉上的哀色,轉過頭嘿嘿冷笑了一聲,這天王也是如此的虛偽,明明是心里是對著楊秀清早已忍無可忍,千肯萬肯地要殺了他,嘴里還是滿口兄弟情義,就是瞧見了清妖要和楊秀清南北分國了。還如此的無動于衷。真是一等一的演戲高手!

不過自己的演技也不賴,韋昌輝騎上了馬,看到前頭金水橋橫貫,紅牆巍峨的天王府。眼中一陣火熱。轉過身子。狠狠揮了下馬鞭,望著自己的北王府去了

時間轉回到咸豐四年十二月在北京紫禁城養心殿里頭,咸豐皇帝嘔血的那個晚上。♀「皇上,這江南江北大營不急著重新建,臣妾倒是有個法子,」杏貞坐在咸豐的窗前,目光炯炯,「能讓發逆自相殘殺!」

「蘭兒你快說,」皇帝握住了杏貞的手,「你若是能救眼前之急,朕什麼事兒都答應你。」

「臣妾就想著皇上的身子能好,心情疏散些就罷了。」杏貞反握住了皇帝冰涼的雙手,對著伺候在殿內的楊慶喜、如意、雙喜等一干太監說道︰「你們都退下。」

楊慶喜瞧著咸豐皇帝,皇帝揮了揮手,楊慶喜這才帶著兩個小太監出了寢殿。

「皇上可听說過那發逆的洪秀全和楊秀清的事兒?」

皇帝點了點頭,「倒是听說過一些事,洪秀全不理事務,只是打坐而已,政事一律委了東王楊秀清辦理,楊秀清還有節制諸王之權,和攝政王無異,」咸豐微微凝眸,「皇後這是要往這邊下功夫嗎?」

杏貞避而不答,自顧自說起了事,「洪秀全號稱天父次子,耶穌親弟,本應該是發逆中最最尊貴的第一人,」杏貞倒了碗熱騰騰地女乃茶給咸豐皇帝,「可是這楊秀清也是不簡單,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天父下凡附身在他身上!」

浸婬于政治場上多年的咸豐皇帝敏銳地抓住了這里頭的矛盾︰「那豈不是洪秀全反而要听命于楊秀清?」

「正是,天父若是下凡,發逆之中,就算洪秀全也要跪下听命,您說這兩個人能和衷共濟嗎?」杏貞說了這個,又想到了後頭太平天國必然發生的天京事變,準備火上澆油,「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主,這以前發逆四處奔波,朝不保夕,兩人尚能同心協力,風雨同舟,可如今定都江寧,又打敗了江南江北大營,江山穩坐,可這天父還屢屢下凡,呵斥洪秀全,皇上,您說這是好事兒嗎?」

「對著咱們當然是好事兒!」咸豐皇帝臉色浮出來了一縷喜色,「那蘭兒你計將安出?」

「皇上且要恕我妄言之罪」杏貞尚未說完這句套話,就被咸豐打斷了「且別說這些,快說說你的妙計。」

「是,既然這楊秀清九千歲想當萬歲,萬歲何不成全他?」

「話雖如此,離間之計甚妙,可楊秀清和洪秀全不上鉤該怎麼辦?」

「那就要請皇上成全他了,」杏貞斟酌了一番,還是把心里突然想到的大膽之極的法子說出來,「修國書給楊秀清,劃江而治,南北分朝!」

咸豐皇帝悚然變色,臉上露出一種「你居然會出這種主意」的震驚表情,正欲開口訓斥杏貞,話還沒開口,原本惱怒的表情低低地沉浸了下來,陰著臉若有所思,只有皇後一個人低低地聲音在養心殿內飄蕩。

「皇上若是修國書給江寧,說為江南子民著想,願與發逆劃江而治,約為兄弟之國。自然,是要和楊秀清約為兄弟!」

「臣妾知道這事兒若是露給外頭的大臣知道,決然是不肯的,但若皇上自己個知道這個是離間之計,那也不算什麼,只要悄悄地瞞著外頭的大臣便是,若是皇上覺得丟了大清顏面,那臣妾今日就是來看望皇上的,有關江南的事兒,皇上您一個字都沒和臣妾商量過。」

些許是接受了杏貞長期以來的實用主義觀念,咸豐不覺得這計謀有什麼不妥,只是臉上還覺得火辣辣地,「這計謀倒是不錯,若是能一封詔書便能除去楊秀清亦或者是洪秀全,朕的臉面丟上那麼點也是無妨。」

「皇上,請讓臣妾來執筆,」咸豐皇帝訝然,拿眼看著杏貞,只見自己的皇後坐在炕邊沉著冷靜地說道,「非是臣妾矯詔,若是事發,外頭的大臣不肯善罷甘休,皇上就說是臣妾的主意,國書也是臣妾寫的,這樣無損皇上顏面。」(未完待續……)

ps︰要推薦票可以嗎……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