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與南越國最後的決戰終于不可避免!
大秦國都城的衛城燕州。城外塵煙彌漫,喊殺聲鎮天。大秦國雖然皇太子殿下帶著滿朝文武已經向西逃去,但是大秦國守城官兵的氣節還在。已經亡國的最後一步,他們已經是守衛大秦國都城的最後一道城牆!
尤其守衛燕州城的官兵多數都是本地人,他們守衛的不僅僅是大秦國的一座城池,他們守衛的更是自己的父母妻兒,所以自然拼命!
這也是流觴選擇燕州作為最後決戰之地的原因。
戰爭勝敗的關鍵往往未必在于人員的多寡,抑或武器的是否精良,最重要的是人心。眾志成城,兵不畏死,那麼再難打的仗都有勝算;如果軍心渙散,就算人數再多、武器再精良,一旦沖鋒就將潰不成軍!
此時燕州守兵不足三千,城外南越國本國的軍隊,再加上投降了的大秦國的舊部,號稱十萬雄師。人員數字是一個懸殊的比照,但是城外戰場上的真實情形卻是根本就不分伯仲!
流觴站在城樓上,依舊一襲翠衫,迎著風塵,靜靜望向沙場塵煙。他調.教出來的燕州兒郎個個沖殺在前,宛如被逼急了的狼一般,狠狠沖向南越國.軍隊!
更有勇猛的燕州武士,嫌棄沖鋒時候的盔甲太重,索性丟掉盔甲,只赤膊穿著布衫便沖向敵軍!
南越國人畢竟從南方遠來,哪里見過這樣為了沖鋒而褪掉盔甲,連命都不要的士兵!
心理上一旦出現恐懼,對敵之時便失卻了先機,結果被燕州士兵一個個地將南越官兵掀下馬來!
更讓南越國士兵想不到的是,這幫為了沖鋒而赤膊了的燕州兒郎,根本就不用常規戰法,沒有整齊劃一的集團沖鋒,甚至打架都上了野蠻的招式,跳上來直接抱住腦袋就咬鼻子揪耳朵!
更有聰明的燕州士兵,看南越國士兵奔到眼前了,先不出手,而是雙腳搓地,將被馬蹄人腳踩踏松了的砂土全都激揚起來——沙幕滾滾,順著風勢便迷瞎了南越國士兵的眼楮!
「小王爺,果然好計謀!」燕州城的幕府師爺跟在流觴身邊,由衷贊嘆。
戰前誓師,流觴根本就沒來什麼常規的鼓動講說,只是告訴將城內的酒全都收集過來,讓大家敞開了喝!
流觴舉著酒碗跳上桌子,「各位弟兄,忘了你們是正規的軍隊!只需記住一點,你們是保衛家園、保衛父母妻兒的頂梁柱!如果你們失敗,如果你們做不到,那麼我們的家園將被焚毀,我們的父母妻兒也將喪命在敵人刀下——所以沒有戰術,只有勇氣!」
「我們要的不是正規軍隊的形象,我們要的是——勝利!是家園平安,是父母妻兒的性命!所以,去打敗他們,趕走他們,弄死他們!」
酒氣彌散里,漢子的勇氣隨著酒香一同從他們骨子里瀲灩而出,個個酡紅著臉膛,漸漸眾志成城,在大秦國的天空下一同吼出,「殺!殺!殺——」.
幕府師爺絕沒想到三千燕州兒郎能夠抵擋住十萬南越國的軍隊,更沒想到戰場上的場面越發向己方傾斜,所以激動得恨不得自己都能跳下城牆去,咬一口敵人的肉!
流觴卻靜靜搖頭,回身吩咐,「拿琴來。」
琴童抱著琴急急而來,流觴大袖展揚,抱過「奔雷」,旋身坐在城樓之上。手指輕挑,琴弦輕響,卻似晴空中響起一聲霹靂,接下來綿綿余音宛如雷聲從城上傾瀉而下!
此時這位小王爺竟然還想彈琴!幕府師爺和城上僅余的二百官兵全都驚了。
瑯琊王當年也是朝中權臣,大家對瑯琊王世子也有所耳聞,听說他風雅俊美,卻真的沒人听說他有率軍之才。
看來所言不虛。都這個時候了,這位還有心情彈琴!
現在應該全神貫注地觀敵掠陣,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鼓舞前方的將士奮勇廝殺!怎麼還能來這靡靡之音亂了軍心呢!
青城藍天,碧衫的少年盤膝而坐。仿佛城外沒有喊殺震天,他只凝神閉目沉浸于自己指尖音律里,琴聲隨風輕揚.
城樓上琴音起,身在南越國大營中運籌帷幄的白馬素衣听見了,卻是凜然一驚,「不好,拿大鼓來!」
南越國的士兵也有點迷糊。怎麼那邊彈琴,這邊就要擊鼓相和啊!這兩位主帥,的確都不是傳統那種粗獷的武將,反倒都有一絲詭異的陰柔氣質,所以他們在兩軍戰場上做出來的事兒怎麼看著也那麼匪夷所思呢?!
士兵們心中雖有嘀咕,卻也絕不敢怠慢。他們這位靈師主帥整治人的手段,他們是真真兒見過的……
大鼓拿來,三個人環抱不過來的超大鼓面。白馬素衣一把奪過鼓槌,閉眸凝听對面城樓上宛如串串奔雷的琴音,略一思忖,揮槌便敲擊起來!
開始手下們還呆呆望著,隨即便發覺不對勁。白馬素衣素白的面上漸漸涌起血色,顯得他那彎紅唇以及銀白眉間的朱砂印跡越發地彤紅如血!
「再來!」白馬素衣嘶吼,「九面大鼓,依次排開!」
營帳中有懂音律的將官已經大致听明白了。原來白馬素衣在用鼓聲與秦流觴的琴音搶奪音律中的那個最重
的重音!可是琴聲可以綿綿不絕、余音不斷;鼓聲終究失于聲聲頓挫,所以總是失了先機。所以白馬素衣才要九面大鼓一字排開,以數量對撼琴音的連綿!
沙場上塵煙彌漫、鼓聲震天,看似什麼聲音都影響不到震天的喊殺聲,可是——奇怪的事情出現,連綿不絕的琴音與鏗鏘不斷的鼓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形成密密的蛛網,將戰場上征戰的官兵全都纏繞住,讓本來以死相搏的士兵們仿佛被抽離了心神!
------------
【又隔了好久才來給親們更新,某蘇給大家道歉了。還有最後一點點,某蘇會想辦法爭取早點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