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7章 莫斯科街頭

莫斯科街頭,奇若夫走過一群又一群在商店門前排隊等候購買面包的市民,視線從他們臉上冷漠地掃過,腳步不停地朝莫斯科大劇院方向走去。

奇若夫,原格魯烏部隊特戰中尉,現在軍刀團外勤事業部東歐組的一名行動小隊隊長。

其實,別說中情局摩薩德這些世界知名情報機關沒有辦法一窺軍刀團的全貌,就是奇若夫這種加入了軍刀團兩年的,算是行動部分的骨干,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組織究竟有哪些分支,更別說其他具體情況了。

實際上,別說這些人,就是劉小光這個軍刀團的實際最高負責人,也沒有辦法完全了解軍刀團的全部實力。

總的來說,現如今的軍刀團顯然是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也是力量最龐大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劉小光直接領導的外勤事業部。又顯然,軍刀團采取了現代化企業架構的方式進行管理。

這個外勤事業部幾乎囊括了軍刀團的所有主要業務。

什麼軍火貿易,什麼雇佣生意,等等等等,它都能負責都能插手,重要性就很明顯了。這也是劉小光親自負責的原因,而趙榮軍則是作為外勤事業部的部長這麼一個角色,負責日常的事務,同時協助劉小光管理整個軍刀團。

第二部分則是信息事業部,也就是情報事業部。

這個部分的負責人是雅科夫,李路當年收留的克格勃上校軍官,讓李路幾次又拉又打,也算是教出來了,一心一意的以李路馬首是瞻。

這個部門幾乎是由原克格勃系統的特工組成,甚至可以說,很多情報網絡是直接接管原來克格勃的。就比如東歐區,就是直接接管,只是人員進行了交叉調整。通過這種方式,軍刀團的信息事業部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實力的情報機構之一,還是私人性質的。

這也跟李路土豪作風有很大的關系,這廝根本不拿錢當前,大把的鈔票出去把信仰崩潰生活拮據的克格勃特工們都弄到了自己手里。首發

雅科夫是情報事業部的負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人在情報事業部里是可以與他相互制約的。那就是情報事業部主任兼對外聯絡部部長張東流。

張東流一般負責軍刀團所有的對外聯絡,所謂的對外聯絡,實際上就是外交。需要與某個國家某個地區甚至某個武裝力量的代表進行有禮有節的談判時,這就是張東流領導的對外聯絡部的事情了。這批人一般都是外交經驗,同時具備一定程度的技戰能力。

能夠制約雅科夫的關鍵不是在于張東流的職位,而是在于他手里掌握著一支完全由被「清退」的華夏特工組成情報部隊,穿插在各個要點,構成了一張小一些但是更加隱蔽的情報網。明顯的是對內監督的。

這個第三部分就是關鍵中的關鍵了,正是李路通過另一個團隊親自掌控著的財政會計部。顯然,李路是要把最重要的財權給控制在手里的。沒了錢什麼都玩不轉,要知道,軍刀團每個月的開支是可以與一個集團軍相比擬的!

用這樣的方式,把軍刀團內部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時,也讓軍刀團的負責人們心存忌憚。畢竟人是會變的,軍刀團的發展這麼快速,誰也不敢保證沒有個別人有別的想法。

當然,李路對老短刀突擊隊成員是絕對信任的,恐怕要他說出他最信任的人,老短刀突擊隊成員肯定全部在內。

劉小光是軍刀團的最高負責人,除了他不能深入地了解情報信息部的情況之外,他有權利調動所有部門的資源。必要時是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的,也就是說,某些事情,他可以先做了,再向李路匯報。

這就是李路對他信任的體現。

就比如此次奇若夫領受的任務,就是劉小光自行策劃並且開始執行了,再向李路報備的一次重要的絕密行動。李路很快地同意了他的計劃,並且叮囑了幾個要點。

奇若夫匆匆趕路的模樣,一雙眼楮卻是不斷地雷達一般掃視著周邊的情況。看到那些提著籃子的大媽大爺,他也是頗為感觸的。他是莫斯科人,鄉下就在一百多公里外,畢業之後分配到東歐工作。

遙望著遠處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著的三色旗,即便一切已經風消雲散了,但是此番涌上心頭的卻依然是一樣的滋味。再回頭看看自己如今的身份,更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他心里,效忠奉獻終生的那個國家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通過坑髒的手法登上統治層的官僚——一群試圖走美式民主全般西化的蠢材。

當權力夾雜著金錢沖擊著軍隊時,他便意識到,所有的一切都完了。他談不上痛恨誰,也談不上站在誰那一邊。以前,戈爾巴喬夫信誓旦旦地說要用新思維把全國人民帶上小康的道路,結果把帝國帶進了深淵,摔了個七分五裂。現在,葉利欽信心十足地表示,來自西方國家的援助將會讓這個獨立的國家迸發生機。然而他看到的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你看,滿大街都是貼著一籃子盧布買回去一塊面包的人——俄羅斯的經濟死透了。

甩了甩頭,奇若夫把這些沒用的思索都甩出去,現如今,能夠把自己顧好就很難得了。只是驀然間,他不由想到了幾千公里的遠東正在進行著的一場內戰。即便克里姆林宮稱那是剿匪的軍事行動,遠東獨立政府稱為偉大的獨立戰爭,但是在奇若夫眼里,那就是內戰無疑。

才毀掉了一個紅色帝國,這幫人難道還要毀掉俄國嗎?

他不由想到遠東宣布獨立而成的兩個國家對外宣傳的繼承紅色主義社會體制的原則,心里不免在想,或許那里才是真正的蘇聯人民待的地方?

據他所知,遠東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大量的原前蘇聯軍官、原政府官員向那邊遷徙,一如華夏當年知識青年去延安的架勢。

「或者,此次任務完成之後,可以申請調到遠東區工作,實地看看那里究竟在發生著什麼。」

奇若夫依然心存理想,在心里默默道。

對面街口走過來一隊荷槍實彈的士兵,沿著街道巡邏,奇若夫保持著步速,拐了一個彎,避開了他們。遠東在打仗,莫斯科也加強了警備。到處都是巡邏隊,只是很少見巡邏車輛。

如果說莫斯科的財政已經到了很難支撐裝甲車輛在莫斯科市區不間斷巡邏的地步,恐怕沒幾個人會相信。但是事實如此。分尸老毛子這檔子事情上,肥了的是個人,死掉的是國家。

穿過了兩條小巷子,走到了一條大街上,莫斯科大劇院出現在眼前。奇若夫掃視一眼,看到了有規律分布在周邊的幾個手下,同樣是原格魯烏部隊的成員,他原來的戰友、現在的部下。

相互幾個眼色,奇若夫看向接那頭朝這邊訓練而來的士兵,微微搖了搖頭。他心里暗暗罵道,這幫傻大兵吃飽了撐的,葉利欽有軍餉發麼這麼賣命!

掃了眼大劇院的招牌,奇若夫慢慢走到一邊,卻是一家面包店,他也排到了隊伍的後面去。左盼右顧之間,余光注意著巡邏隊的動靜。

這隊士兵卻是脖子掛著槍帶,雙手端著槍,采取的是戰斗姿態訓練。方才看到的那一隊士兵卻是肩槍訓練。奇若夫不由多看了一眼,看清了他們的臂章之後需,眉頭輕輕跳了跳。

克里姆林宮新組建的內務部隊。

據說莫斯科內部有人傳言說,那是葉利欽的御林軍。是整合了格魯烏、信號旗等幾支特種部隊組建的新型部隊,是俄軍中軍餉得到保障的極少數的幾個單位之一。

猛地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奇若夫心里微微一驚,發出緊急信號的同時,把臉扭到了一邊,恰好對面的窗戶玻璃反射來巡邏隊的情景。豈料,他的眼神恰好與那張熟悉的面孔對在了一起。

雙方皆是一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