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0章 僅僅是開始

701團和124師因為偶然的沖突,然後引發的對抗演習,震撼了很多人。這里面值得一說的,是南天王、華南軍區劉司令員和701團團長李路。這一老一少,因為曾經在關于陸軍改革的高層會議中有過交集,所以值得一提。

在復盤的時候,雙方的戰術兩下一對比,眾人都腦子里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怎麼在701團的眼里,124師的部署跟透明的一樣,而124師根本不知道701團在做什麼。

劉司令員若有所思看著李路的時候,猛然想起這個年輕的團長曾經在高層會議中說過的所謂的戰場單向透明。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對方看在眼里,這仗還怎麼打?

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在半天的時間內,被干脆利落地打趴下,這個結果是難以讓人接受的。一如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在連敵人地面部隊的影子都沒看到的時候,就宣告崩潰一樣。又如僅僅一百個小時的地面作戰,在發生之前,誰會相信伊拉克那龐大的裝甲集群壓根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不一樣的是,海灣戰爭發生在幾千公里之外的中東,而這一場對抗,就在劉司令員的面前發生,他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這種親身經歷的震撼遠非海灣戰爭帶來的所能比擬的。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戰爭年代,恐怕124師的師長一干領導是要軍法審判的!

124師那邊的震驚就不必多說了,直到下午復盤的時候,負責具體指揮作戰的程保國還是靈魂出竅的狀態,呆呆滯滯的。

更關鍵的是,李路也被震驚了。不是因為701團迸發出的恐怖戰斗力,而是現在的陸軍的作戰能力讓他吃驚不已!在他的計劃里,他原本估計最少也要花費兩個晝夜才能完成作戰,然而僅僅半天時間,124師就敗了。

縱然124師代表不了陸軍的平均戰斗力,那也是第6軍中的主力部隊。主力師尚且如此,何談其他部隊?

李路一陣陣後怕,他不由地去想,如果爆發戰爭,這樣的部隊能夠打贏戰爭嗎?一個草創的701團,說得過分點,現在的701團實際上只是偽數字化,離真正的數字化還差好幾大截。就這樣就把一個師給干掉了,李路又如何能不震驚呢?

即使刨除了指揮官的因素,124師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也是多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部隊沒有靈活性,指揮體制僵化。往往從野戰指揮部下達的命令,要經過數層才能傳到前線部隊,中間要是有些許耽擱,稍縱即逝的戰機就失去了。

想著這些問題的李路,迎著劉司令員的目光,慢慢地進行了說明︰「司令員,參謀長,以及124師的各位領導,我解釋一下701團的作戰過程吧。」

說著,他走在沙盤前面,擺擺手拒絕了作戰參謀遞過來的指揮棒,就這樣說道︰「701團和124師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戰場偵察能力和快速機動能力。首先說第一點,我們701團有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有將近五百人擔負的是非戰斗任務。而在這五百多人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為部隊提供情報支持的力量。具體地說,我們701團組建了技術偵察隊、武力偵察隊以及偵察搜索隊三支團屬小隊。每支小隊的人數從十幾人到四五十人不等。技術偵察隊是701團重點建設的隊伍。」

說著,他扭頭從人群中找到于土星︰「我請我們的負責人來具體說說對抗的詳細情況,于土星,你來介紹一下。」

「是!」于土星立正,走了出來,站在一干領導面前開始介紹︰「事實上,從戰斗打響,124師的通信聯絡都在我們的監听之下。124師的部隊調動,我們都可以通過偵測無線電信號,然後確定位置。另外,武偵的人都配備便攜偵察設備,通過抵近偵察、潛入偵察等等手段,把目標的具體情況報上來,我們技偵通過對比匯總,然後實時上報指揮部的情報中心,為指揮官作戰決策提供及時的依據。偵搜隊偷襲124師炮兵群就是一次很典型的戰斗。」

李路點點頭,順帶著介紹了一下于土星︰「這位是我們團的技術大拿,在電子方面造詣很深。從情報部挖來的人才。」

隨即他接上話頭︰「不僅是團屬情報部隊,下面的營連都有專門的偵察班或者偵察組。相信程保國副師長也發現了,發生接觸的只是我們的一些小股部隊,其中就有若干偵察小組,作為觸角,實時更新你們前線部隊的具體位置。」

其實,李路說的這些戰場偵察並不十分新穎,國防軍過去的幾次戰爭都把戰場偵察戰術運用到極致。但是,像劉司令員這樣的超級老兵,還是從李路的只言片語中听出了關鍵的所在。

皺了皺眉頭,劉司令員問道︰「你要說的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各部隊的單打獨斗,是這樣嗎?」

能坐上大區老大位置的沒有一個是等閑人物,劉司令員一眼就看出了李路要表達的關鍵意思。他點點頭,下意識地朝前走了幾步,拿手指著沙盤︰「無論是偵察隊也好還是下面的各種偵察小組,任何一支部隊都能做到,無非就是戰斗編組上的方式而已。但是!」

說到這里,他加重了語氣︰「但是,正如司令員所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701團最大的底氣就在于,能夠通過目前陸軍最先進的指揮控制系統,把情報部隊的每一個單元都實時地鏈接起來。這不是簡單的鏈接,而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實時的鏈接。指揮部的情報中心就是大腦,通過匯總情報分析情報,最後給數據。在我的規劃里,701團未來的戰場情報獲取方式是空地一體的,目前我們只能做到地面上系統。」

想了想,他說道︰「再舉個例子說明,從反炮兵雷達偵測到124師炮兵群的軌跡,再到無線電監听作出的判斷,然後偵搜隊抵近合圍,這個過程由我們701來做只是幾分鐘的事情。如果換成普通部隊,或者說125師組織一次偷襲敵方縱深炮兵陣地的行動,恐怕還花費幾天的時間。」

李路用一句話總結︰「精確、實時,就是701取勝的關鍵。」

一番話讓在場的人都陷入了沉思,無疑,李路描繪的,是一種似曾相識卻又完全陌生的作戰方式。

而程保國則是在不斷地想,此時站在這里侃侃而談的應該是自己應該是自己,而不是這個乳臭未干的李家小子!

那邊,李路的聲音再次響起。

「過去我們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指出了後勤保障的重要性。在現代戰爭中,同等重要的還有戰場偵察。誰擁有完善的戰場偵察系統,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對作戰方式的影響是深刻的重大的。以前我們講究一城一地的得失,也許以後會變成,誰先癱瘓掉對方的指揮控制系統誰就是勝者。這里要說明的是,真正的指揮控制系統,是融合了指揮、偵察、情報、後勤等等方面功能的先進系統,部隊的神經線。」

掃視了一眾臉色沉沉的領導一眼,李路說道︰「在剛剛結束的戰斗中,我們的一個戰斗小組耗盡了彈藥,他們請求補充彈藥的方式是,用單兵電台直接向距離最近的戰勤隊要求補充,而不用層層向上報告。這樣一個小細節其實就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劉司令員拿出煙點了一根,旁邊的劉華賢看了不由微微瞪大了眼楮。司令員只有在深入沉思的時候,才會習慣性地抽煙,更加沒有在下面人的面前抽過煙。顯然,這一仗戰斗再加上李路的說明,深深地震撼到了這位南天王。

「這就是你所說的數字化部隊?」劉司令員抽了幾口眼,問道。

李路點點頭︰「確切地說,應該是數字化部隊的雛形。實現真正的數字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實,701團展現出來的力量僅僅為我理想中的十分之一,司令員,各位領導,不知道你們留意到沒有,整個對抗過程,沒有空中力量的參與。按照701團的發展規劃,是至少配備一個陸航大隊的。如果有十幾架武裝直升機的支援,恐怕……」

他沒有說下去,當場的都心似明鏡,美帝航空部隊轟炸伊拉克地面部隊的場景紛紛浮現了出來……

緩緩點點頭,劉司令員掃了一邊124師的干部一眼,說道︰「你們輸得不冤。」

隨即,他看著劉華賢︰「這小子說的就是美軍在伊拉克搞的那一套嘛!劉參謀長,我看有必要組織一次海灣戰爭的研究分析活動。」

劉華賢馬上說道︰「我同意,另外我建議把701團和124師的對抗過程拿出來,組織師團干部認真研究研究。」

這句話讓124師的領導們臉色難看至極,這老軍長不管老部隊的臉面了?他們又怎麼知道,在劉華賢心里,部隊的戰斗力遠比臉面重要。沒里子你還要面子?

歸根結底,這件事的推波助瀾者是程保國,沒有他從中撮合,124師也不會跟701團干起來,沒成想,原來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卻成了最大的傷心地。一個師給人一個團干掉了,這以後叫124師怎麼抬頭走路?

對于程保國來說,他要打李路的臉不成反被狠狠地踩了一腳,丟臉事小,前途事大。估計,他要跨過師長這個台階,還得等下去。

這次意外的對抗造成的影響遠遠不止它124師的丟盡臉面那麼簡單,而是直接引發了陸軍範圍內的大思考大沉思,尤其是高層。海灣戰爭是警鐘,敲響了沉醉于大陸軍中的國防軍將領,但是那畢竟是幾千里之外的戰爭。而701團和124師的對抗,則是直接的直觀的把整個過程端到了大佬們面前——看!

越來越多的高層將領意識到,現代戰爭不是拼人多拼坦克多的時代了,蘇聯的裝甲集群大縱深進攻理論沒有「神經線」的鏈接,終究也會走上伊拉克陸軍的覆滅之路。

裝備精良的小型部隊,完全有能力打垮數倍于自己的敵人。而大佬們也看到,也許在前線拼命的只有一個連甚至一個作戰小隊,但是為其提供各種支援的有可能是涉及上萬人的龐大的系統資源。

後世美軍動用一支十幾個人的特戰小隊實施抓捕任務,後方有諸如中情局、航母戰斗群這樣的龐大力量,以及數十顆衛星為其提供支援,就不難理解了。

這個時候,一些大佬就會想起當時李路在空軍搞的那一套改革,認真分析了第2戰斗機聯隊的編制之後,也就看出了端倪來。作為重編航空聯隊,第2戰斗機聯隊的各種飛機數量達到了120架,而作戰飛機僅為80架左右,其余的全部是支援飛機。比如運輸機、直升機、電子戰飛機等等等等。

概括地說,701團和124師這一次偶然的對抗,直接促使了陸軍在改革方面加快了步伐,高層的想法受到影響,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701團越發受到重視了。

以至于在未來的各種研究專家的噴糞秀中,常常把這次對抗看做是陸軍第一支數字化部隊701團的第一次亮相,把這次對抗視為陸軍走上大力推進改革計劃的新。

這,僅僅是開始。

注︰復盤是象棋術語,指的是每次博弈結束之後,雙方棋手把剛才的對局再重復一遍。在部隊演習中,就是在沙盤上雙方把剛剛結束的對抗再走一遍,這樣問題出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

另︰情節發展到這里,第二卷該結束了,總結起來大致有兩個大情節,借著和平經典計劃推動了陸空軍的發展,輔以其他小情節。即將展開的第三卷,可以視為1989整本書的第一個大高潮,看百~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