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岑參看著公主的馬車欲言又止,臉上泛起悲戚之色。
岑參跟李瑯一樣,非議和親,卻親自把公主送上和親之旅,痛苦和無奈交錯煎熬著他的心。
皇帝每次去太廟獻祭時,都會給用做祭品的牛羊喂上幾口精美的飼料,披上鮮艷奪目的絲絛,然後才命人舉刀宰殺。
岑參覺得披紅帶綠的靜和公主就是一頭被獻祭的羔羊。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目前所能改變的。」
李瑯目視遠方,視線仿佛穿透數千里路雲和月,投射到草原深處某一處地方,眼中涂抹上一絲堅毅,「有些傷痛必須忍受……出發。」
鼓樂齊鳴,松漠營傳令兵來回奔馳,向車隊傳達李瑯準時開拔的命令。
車霖霖,馬蕭蕭,啟程了。
……
兩百年前,突厥在其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下打敗了一直把他們當成「鍛奴」的柔然,建立起勢力遍及整個蒙古高原,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
突厥由此日趨強盛,至隋末,突厥控弦百萬,戎狄之盛,前所未有。中原群雄如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之徒,俱都依附突厥,北面稱臣。
太宗皇帝初登帝位,頡利可汗更是率兵20萬直逼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僅40里,大軍列陣耀武。太宗皇帝被迫親率臣下及將士隔著渭水對突厥許以金帛財物,與頡利可汗訂下渭水之盟。
突厥汗國國力至此達到巔峰。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成敗轉頭空。
天寶年間,突厥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在大唐和周邊新興游牧勢力的聯合打擊下,如今已日薄西山。
自毗伽可汗被帳下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後,後突厥更是內亂頻繁。
骨咄葉護先後殺死毗伽可汗的兩個兒子,自立為可汗。即為如今佔據後突厥王庭的骨咄葉護可汗。
……
後突厥汗國王庭,汗帳外,旗幟展揚,旗面上繡著一個金頭。
狼頭猙獰,白森森的利齒似乎要裂旗而出,擇人而噬。
突厥人以蒼狼為部落圖騰,狼旗就是他們的軍旗。
突厥人用凶狠的狼旗向外界宣示︰他們是大漠蒼狼,是掠食者,人畜財帛,都是他們掠奪的對象。突厥狼騎所過之處,老人幼童殺死,成年男人淪為奴隸,女人和財物佔為己有。
兩百年來,突厥就是帶著狼心,披著狼皮一次次地對中原王朝進行了瘋狂的殺戮和掠奪。在他們看來,出兵攻擊中原不過是一場群體獵食。
帳外泥濘的草地上,幾條長長的白綢子在細雨中被點燃,一隊身形彪悍的突厥牙兵像玩後世的跳高運動一樣,在這幾條燃燒的白綢上來回跳躍。
他們也不怕紅紅的火焰會燒到胯下那根要命的玩意兒。
牙兵們跳過所有火焰翻騰的白綢子後,旁邊幾個頭戴羽冠,臉涂油彩的薩滿手持冒著煙的木油碗在牙兵們的頭上轉繞。
轉了幾個圈,薩滿們便扔下木油碗,開始跳神作法,口中念念有詞,祈禱已經接連下了二十幾天的暴雨快點止歇。
突厥人認為煙火可以保人平安,讓勇士們跳過火焰,頭冒青煙,可以祛除邪惡和災難,所以就搞了這麼一個薩滿儀式,祈告老天爺降福突厥,雲收雨歇。
年逾四旬的骨咄葉護可汗帶著葉護阿布思走出汗帳,抬頭望了望天空。
天上烏雲在急速翻涌凝聚,天色逐漸變暗,連微風也很快轉冷,一陣陣地刮過來,竟頗有涼意。
似乎薩滿們的作法起了反作用。
骨咄葉護可汗的心也隨著微風變涼,他轉而冷冷地看著蹦蹦跳跳的薩滿們,心中十分煩悶︰
兩個月前,回紇首領骨力裴羅伙同拔悉密,以及金山以西的葛邏祿,三部起兵八萬聯合攻殺突厥,一路擊敗了數個突厥部落,而今兵鋒距骨咄葉護可汗王庭不過數百里。
但突厥王庭目前兵力不足六千,與三部聯軍相抗,簡直是以卵擊石,根本無法與之一戰。
而王庭從其他突厥部落調動的兵力又被連日暴雨所阻,不能及時趕來助戰。
薩滿們已然做法完畢,然而雲層卻變得愈加灰暗起來,天空中傳來低沉的雷聲,細雨反而逐漸加大。
俄頃,雷聲更盛,烏雲涌動,覆蓋了整個天空。
終于,一聲震天霹靂,雷嗔電怒,磅礡大雨,驟雨抽打著地面,沙飛水濺。
驚雷轟隆,天地間,宛若千軍萬馬在馳聘行進。
密集的雨線,飛揚的水霧使得骨咄葉護可汗的心徹底沉到谷底︰天要亡我。
面對從西北洶洶而來的八萬敵軍,看來王庭只能向東北面的契丹和奚族方向退卻了。
契丹和奚出于對抗唐朝的需求,同後突厥有著松散的聯盟。突厥雖然已經四分五裂,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方結盟還是以突厥為首。
當然,迪輦組里也早已看到了後突厥的虛弱,所以他不顧很多契丹貴族的反對,極力主張與唐聯姻。
那些主張與後突厥聯姻的建議,在迪輦組里听來,簡直是異常可笑。
「大汗,敵軍迫近,不能再等了,王庭應該立即向東轉移。」阿布思小心地提醒著骨咄葉護可汗。
阿布思這個人在歷史上有點名聲。史載,李林甫死後,跟李林甫爭權的楊國忠還不肯放過李家,他唆使安祿山誣告李林甫勾結降唐的阿布思,行謀反之舉,最終使得老來昏聵的唐玄宗追削李林甫官爵,籍沒家產,李家子婿全部流配。
李林甫為相期間,出于不讓漢臣危及相位的私心,一直昧著良心力勸皇帝重用蕃將。豈料他的子孫卻因兩員被重用的蕃將而遭殃,這也算是一個譏誚的報應。
「退卻的路線如果被東邊的安祿山獲悉,他必會引兵來攻,如果我們被東西兩面夾擊,王庭必遭覆滅之災。」骨咄葉護可汗聞言依舊有點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