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官差抓你?」
搖扇士子見李瑯話說得有趣,臉上終于擠出一點干澀的笑容。
「官差威武,誰人不怕。不過,相較于官差,在下更怕沒錢沒房沒車沒酒沒女人。」
「市井小人心態,低俗不堪啊。」搖扇士子忍不住在心里嘟噥了一句。
但眼前人為一亡命之徒,動輒拔刀相向,更遑論還有忤逆造反之心,這種人,離他越遠越安全。
搖扇士子掏出一錠銀子和一張紅色小折子塞給李瑯,同時頗為俊朗的臉上繼續尷尬笑道︰
「小弟方才想起家中尚有急事要辦,不敢耽擱。特進奉官銀一兩,請柬一封,壯士可自行前去。」
盛唐時,金銀稀缺,以致于不得不實行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
一兩白銀可兌換1000枚以上的開元通寶,可以買20石米,而朝廷的一品大員,每年的祿米也不過700石,一兩白銀相當于一品大員十天的祿米。
或許是急著擺月兌李瑯,搖扇士子出手倒是還挺慷慨。
「謝過兄台急人之難,在下他日定當奉還。」
李瑯理解搖扇士子趨吉避禍的心情,所以拿到錢後也不再糾纏于他。
李瑯掂掂手中「敲詐」來的銀子,心里暗想︰一兩銀子恐怕還救不出永樂公主的兒子來,還得另覓其他生財門路。
「叮鈴鈴……叮鈴鈴……」
街道上,一駕兩馬拉轅的寬大馬車由遠及近。馬車四角有飛檐,兩面各有兩扇格子窗,並掛有窗簾風鈴,一側開有一扇小門,形制莊重。
四名頭戴襆頭,腰系鸞帶,身著圓領窄袖袍衫,外罩披風的衛士兩前兩後騎馬護衛著馬車行進。
看裝束刺繡,是千牛衛軍士們所穿的服飾。
馬車在馨凝閣停了下來,車里下來兩個漂亮的小女孩,俱都十四五歲的年紀,看神態服飾應該一個是小姐一個是丫環,兩人下了馬車後,徑直走進馨凝閣里去了。
禁衛隨扈,或許小女孩跟皇家有關聯,皇家小女孩也來逛青樓?
……
李瑯微微迷惑間,卻又听得身旁人雲不休︰
「這馨凝閣剛換了東家,朱雀門大街水雲軒的頭牌雪棠小姐盤下了這座花閣,當起了東家,廣發請柬,今夜免費獻舞,開張迎客。」
「雪棠小姐歌舞過人,素淨如出水蓮花,淡雅清新,今夜我等不可錯過。」
女人,是光棍漢們過不去的一道坎,李瑯聞言後,看著手中的紅色請柬,不免心癢難耐,蠢蠢欲動。
……
蓮花也好,牡丹也罷;無論清新,抑或騷媚;也不管它有才無才,只要是美女,素手把酒,紅袖添香,就足以動人心魄。
別人不敢說,至少能動李瑯的心魄,所以他也暫且拋下賺錢大事,抬腿就進青樓去了。
馨凝閣今夜開張,所有酒菜免費奉送,但也不是任人可以出入,需持有請柬之人方可入內。
李瑯手持的請柬上具名「楊承暉」,看來這便是那搖扇士子的名諱。
李瑯鳩佔鵲巢,壞了楊承暉的尋花雅興,頗有點過意不去。
只是李瑯不知道,楊承暉等看到李瑯進門,成功避開李瑯這個「戴罪」禍首之後,也隨即跟進。
他不想錯過今夜的好「節目」。
楊承暉往龜公手中送上一兩銀子,龜公馬上眉開眼笑地放行。
銀錢從來就是最具魔魅的通行證。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
馨凝閣的建築布局較為宏大,外間有兩進大門,兩進大門中間是門房,里面一群龜公樂師在拱手笑臉迎客。
「楊公子請進。」
一龜公注意到了李瑯腳上的草鞋,眉頭微皺,看了請柬後,也是微微一怔,不過還是一臉笑容地謙讓著李瑯進去了。
進得二重大門,是一個小花圃,露天的花圃。過了花圃,方是大堂。大堂極其寬闊,正面兩側各有一座樓梯直通二樓,樓梯的台階上鋪滿紅色地毯,兩樓梯之間的中段還有拱橋相連。
拱橋裝飾精美,但前端被一排山水屏風遮蔽,看不到拱橋上的情景。
大堂的地面上全是紅色地毯,新鋪的地毯看上去一塵不染,李瑯腳穿邋遢草鞋,倒有點不好意思踏上去。
大堂四面條條柱子上掛滿粉色落地帷帳,一排排的紅色燈籠懸于梁上,亮如白晝,更添一種粉紅旖旎氛圍。此等布局裝飾匠心獨具,刻意營造溫柔浪漫之境。
溫柔鄉總是讓人沉醉,至于沉醉之後,兜里的金銀自然就會被當成身外之物,隨意拋灑了。
入夜,外面銀盤高懸,月灑西窗。廳內,此刻已是高朋滿座,衣冠雲集,人語歌聲,極是熱鬧。
大堂正中是一舞台,絲竹鼓樂聲中,有十數舞姬在輕歌曼舞,彩衣炫動,繽紛悅目。
舞台四周整齊地擺著很多成排成列的數十張曲足條幾,另外,還有幾十張圈椅,胡凳、錦墩……夾雜其中,前排已經坐滿了來客,俱在賞舞談笑。
這盛大排場,有點後世大劇院的感覺。
在靠近拱橋的兩側,各有數排造型別致、端莊渾厚的條幾。幾案兩端各起一個斜角,幾案下兩端用四根精細的曲足撐于地面橫臂上。條幾斜角在彩燈下閃著光芒,顯然包金貼銀。
連幾面下邊緣與腿足都雕有精美紋飾,並有大漆彩繪。幾案後面配有矮塌,塌上鋪有錦緞,華貴典雅,這兩片區域可能是專為貴客們準備的。
不,肯定是為官宦貴冑,名士世家所準備的,因為李瑯看到剛才在街上見到禁衛隨扈的小姑娘坐在前排幾案後的矮塌上,丫環和侍衛遠遠地立于身後。
在小姑娘對面的另一個貴客區,有一圓領錦服老人跟一白衣漢服老人言談正歡。
白衣老人兩鬢,頜下各有一縷長須,看上去已是花甲年紀,那錦服老人更是蒼老,須發皆白,形容枯槁,行將就木,至少已是古稀之年,但雙眼依舊炯炯有神。兩位老人交談時竟然還不時爆發出聲聲大笑。
如此蒼老,還聯袂前來逛青樓,真是龍馬精神,老而彌堅。
一旁的矮塌上,還坐著一位一身黃白道服,約不惑之年的道士,在笑意盈盈地听著兩位老人的交談。
這座青樓真是別具特色,居然連小姑娘、古稀老人、出家的道士都發送請柬,而且他們竟然還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