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瀟五歲的時候,不知怎的,突然對功夫有了興趣,便央著父親為他尋個師傅教授他武藝。
清人是馬背上打下的天下,當年太祖逐鹿中原,憑的就是那一身武藝。滿人是草原的霸主,一向崇尚武力,縱使林正清身為文官,卻也樂得讓兒子習武。更何況,他還記著當年林瀟抓周時抓起一把槍的故事,一心是覺得自家兒子將來必能統領千軍,沒些武藝傍身怎麼行?
這麼一想,林正清也放寬了心,雖覺得林瀟年紀尚幼,卻也支持他學武,于是沒幾天,便把一個韃子師傅領進了府中。這韃子師傅名叫巴魯,是個下八旗包衣,雖只是個奴才,但是武藝超群,侍候過不少貴族子弟,讓他教導林瀟武藝,林正清倒也放心。
林瀟這「神童」之名絕非空穴來風,三歲能詩已是前文,誰也不曾想到,他習武更是一把好手,巴魯教過的招式,他往往只看一次便能學會,而且做得極好,連巴魯也贊他是百年難遇的奇才。
這下,林瀟這小小神童的名聲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在京城中簡直是無人不知,人們茶余飯後都免不了說道一番︰這林家的大少爺那可是個好苗子啊……
這名氣大了,一傳二傳便傳進了皇宮,不知怎麼的竟傳到了太後老佛爺的耳中。
這老佛爺一听林大學士家有這麼個「活寶貝」,那是好奇得很啊,只嚷著要見識這一下這神童的本事。
說來也巧,林瀟七歲這年,適逢隆裕皇後壽辰,太後老佛爺下令大辦,宴請群臣,還恩準了眾臣攜家眷入宮赴宴,到了林正清這邊,太後竟指明了要他領著林瀟入宮。
太後欽點,這可是長臉的大事,林正清自然是忙不迭應下。甫一回府,林正清便吩咐著林瀟房里那幾個教養嬤嬤悉心教導林瀟宮中禮儀,以防他年幼無知,在宮中惹下什麼事端。
林瀟極其聰慧,用了不幾天,便將宮中禮儀學得像模像樣,林正清這才放心地領著他入宮。
壽宴設在了太和殿。太和殿處在紫禁城的中心上,自前明建宮以來,太和殿就一直被當作各項大典的舉行地點。
穿過太和門,便可見到太和殿,大紅牆面,房頂由上等黃琉璃瓦鋪就而成,朱紅大門金色門扉,金碧輝煌。
林瀟隨父親入宮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太和殿在一片暮色中,竟似顯出一絲寧靜的氣息來。
太和殿座下是漢白玉的台基,台基四面是雕工精美的望柱,柱頭雕著龍鳳圖案,意喻龍鳳呈祥。殿前後各設三座石階,當中石階雕有蟠龍,以流雲海浪作襯。這條便是「御路」,專供皇上使用,林瀟他們若要上殿,則只能從兩旁的石階行走。
進入大殿,可見正上方置著一把龍椅。龍椅由純金打造而成,上面雕刻著五爪金龍,威儀天成。龍椅前擺放著一張龍案,案上覆著金黃綢面的台布,這是屬于皇帝的寶座。而此刻,那年僅27歲的光緒皇帝正端坐上面。皇帝穿著一身正式的龍袍,上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十二章紋樣,華美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