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高的這支部隊,雖然人數不少,武器也算先進,但編制方面卻有不少問題。(鳳舞文學網)
早先,李志高的部隊因為文盲率很高,加上數目比較少,因此采取的是簡單的五,十制,也就是十個人一個班,五十個人一個排,五個排一個連這樣。這樣的編制,好壞先不說,起碼會造成基層作戰人員的編制數目過大,這樣一來,基層干部的指揮靈活性就會降低,作戰時候容易死板,更適合單一兵種,比如全步槍兵的編制,不太適合步炮協同等多兵器作戰。
之前,李志高的第一次作戰,也就是消滅巡防營的戰斗中,已經出現了類似指揮不靈,基層干部控制力比較弱的問題,但此後李志高最急切的是鞏固勝利果實,加上合格的基層軍官數目太少,還不敢立刻就對部隊進行整改,否則容易引起混亂。
然而事到如今,李志高建立了軍校,已經培養了不少鐵桿的基層軍官,雖然數目依然比較少,但如果撒出去整改部隊編制卻是沒問題,而這次閱兵式則更加讓他放心,覺得整改不會有問題。
新的整編計劃,主要是確定新的編制,具體而言,就是在軍隊中繼續推行三三制。
三三制之所以能在以後的軍隊中長盛不衰,是有原因的,這個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國將軍漢密爾頓爵士,他依據軍事組織的歷史,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他認為管理幅度應在三至六人之間。
按照他的理論,手下管理三個人,將使一名軍官相當忙碌,而直接管理六人,也許要一天工作十小時。他論述道:「我們越是接近整個組織的最高司令,就越是應當按三人一組進行工作,我們越是接近整個組織的基層(戰列步兵),就越是應當按六人一組進行工作。」
此後,三三制開始流行,並成為此後軍隊的主流,日本二戰時曾經搞了個四四制度,事實證明那個制度過于死板,只是因為對陣積弱的中國,才沒有顯露出太多漏洞。
總之,按照李志高新的規劃,一個普通班分為十二個人,其中有八個裝備中正式的步槍兵,兩個狙擊手,兩個輕機槍兵,其中有一個班長以及一個副班長。
這樣的步兵班,在作戰的時候既可以整班聯合突擊,也可以細分為兩個作戰小組,其中每一個作戰小組都有四個步槍兵,一個狙擊手以及一個機槍兵,而班長或者副班長一般都屬于步槍兵,也可以選擇使用斯特林沖鋒槍,另外作戰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給配備五個手雷。
其中,所謂的機槍兵,實際上打算采用布倫式輕機槍,但是口徑變為7.62毫米,使用跟akm以及中正式步槍彈一樣的7.62*39毫米子彈,就威力而言,射程雖然不算太遠,但在六百米之內可以組成火力旺,這已經足夠了。
采用這種機槍,是因為這種機槍的零部件容易生產,而且威力也不錯,雖然不用彈鏈,火力的持久力不行,甚至比ak都差,但就目前主要對付國內部隊來說,綽綽有余了,火力再高,比如要是搞出mg42,那純粹是浪費。
而狙擊手,實際上使用的還是中正式步槍,但會加裝自己生產的4倍光學瞄準鏡,這東西此時列強也沒有裝備,有了這個光學瞄準鏡頭,精準射擊可以延續到八百米之內。
手雷就是采用普通防御型甜瓜手雷,而不是用進攻性大手雷,這是為了減輕重量,另外每一名士兵都會額外給配備一把自產的m9手槍,當然,由于現在是1910年,那款m9手槍還沒出現,所以這款手槍以後就被稱呼為m1910手槍,但設計方面,跟m9一模一樣。
之所以使用這一款m9,而不是使用m1911手槍設計,是因為這款手槍結構簡單,使用9毫米彈藥的後坐力更小,彈容量更大,有15發子彈,更適合國人,實際上在戰場上,真到了用手槍的地步,往往都是十分緊急,口徑太大也沒必要,反而後坐力太大的話,急切間容易傷害到自己的手腕,相比而言,九毫米彈的近距離停止作用比較強,而且彈容量更大,也更適合緊急的近距離搏斗,所以才用m9。
可以這麼說,有了m9手槍,短兵相接拼刺刀的歷史基本就可以淘汰了,最適合自己的士兵了,這樣以後對陣凶狠的日本人跟俄國人,也可以綽綽有余。
總之,李志高很注重步兵班的突擊力量,畢竟一個班是基本作戰單元,而這樣的三個普通班加起來,就組成一個突擊排,再加上排長副排長,一個排一共是38人,其中排長副排長一般都建議選擇使用斯特林沖鋒槍。為什麼用斯特林,不言而喻,因為斯特林沖鋒槍構造簡單,準確性等方面也不錯,使用通用的9毫米手槍彈,也能減輕後勤壓力。
至于步兵連,在李志高的印象中,是基礎的獨立作戰單元,因此會擁有三個普通突擊排之外,再加一個火力排。
火力排有三個火力班,每個火力班15人,其中一個班裝備兩門70毫米92步兵炮,這樣三個班,就裝備6門92式步兵炮。
因為采用後世六十年代的軍用合金鋼管,加上使用新型輪胎代替鋼輪,進行了一些輕量化設計,所以新式92步兵炮重量更輕,只有143公斤,但最大射程卻達到了3025米,可以說比原版增加了二百多米,而且炮彈種類也更多,有穿甲彈,有榴彈,還有燃燒彈,裝藥量也更大,且裝藥也采用b炸藥,威力自然就更大。
也就是說,一個火力排有三個火力班,加上排長跟兩個副排長,一共48人,裝備6門新式92步兵炮,在連級支援火力來說,完全足夠,不過實際戰斗中,這樣一個連要單獨作戰的話,必須增加一個挽馬輜重班,專門運送彈藥,否則真不夠消耗的。
除了增加了一個火力排,一個基礎步兵連還要有一個12人的炊事班,一個司務員,一個通信兵,一個指導員,再加上連長以及兩個副連長,一個連一共是180人整,如果要加上輜重班,會超過兩百人。
兩個步兵連加上一個火力加強連,外加一個輜重排,就是一個營,總人數在1200到1500人不等,視情況而定,其中重火力連一般包括6門90毫米迫擊炮,6門75毫米克虜伯炮,全部使用蘇維埃重挽馬。
三個營外加一個重火力營,就是一個團,重火力營目前只是個框架,暫時還沒有配備重炮,但李志高打算給裝備的重炮,是從南非以哈里森的名義,向中國購買的256門pll01型155毫米45倍口徑牽引式加農榴彈炮,訂單已經下好,過些日子就會到貨。
到時候,一個重火力營有1200人,會配備32門155毫米加農榴彈炮,一千多人伺候三十二門炮,再加上現代的炮瞄系統,應該完全足夠了,但這種火炮通常要用後世的載重汽車拖曳,靠蘇維埃重挽馬不是不行,但太吃力了,會拖慢機動力。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這種炮的全套圖紙也已經搞到,以後可以讓自己的兵工廠自己生產,到時候就算威力小點,射程近點,但相信也肯定能完爆一戰時期的同口徑火炮。
也就是說,一個營全配備好,最少也應該是4800人左右,但目前沒有重炮營,暫時只是三個普通步兵營,也就是說一個團暫時應該是3800人到4200人之間,基礎編制是3800人,到了團一級,就會大量增加挽馬,以增強機動性,以構成挽馬作戰團。當然,對李志高來說,最好是用載重卡車,那其實比挽馬更容易獲取,能力也更強,但對燃油要求比較高,但這樣的汽車隊,只能是自己玩,畢竟他有戒指。至于挽馬,他其實更多是為了培養挽馬隊伍,提前建立一種挽馬師團制度,畢竟他自己可以玩汽車摩托化,別人可玩不來,特別目前這種交通條件,還是挽馬最靠譜。
三個團一個師,一個師的滿編人數是一萬二千人,不過目前李志高的主力沒有這麼多,滿打滿算只有八千兵,因此只能征召部分新兵加入主力部隊,以擴大到一萬兩千人的主力師。
也就是說,經過整編,李志高手下應該有一個有一萬兩千人的主力挽馬師,外加一個一萬八千人的一級動員兵後備師,其中後備師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女兵,並且後備師暫時不配備任何火炮,是全部使用中正式步槍的純步兵師。
除了這些普通部隊,李志高還擴大了黨衛隊部隊,特別建立了一個營的黨衛軍,里面全部是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全部加入預備役黨員,這個黨衛軍的職能,就是起到武警部隊跟憲兵隊的作用,用來維持好地方的治安以及軍隊的治安,當然戰爭時期也可以視情況投入戰斗,但因為普遍裝備沖鋒槍,到時候會主要進行巷戰。
至于特種部隊,暫時不做調整,還是老樣子。
可想而知,這種大規模的整編過程相當繁瑣,武器裝備以及招募新兵都好說,可以慢慢來,但基層干部的培養方面,就相當麻煩了,畢竟文盲率太高了,要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基層干部,外加其他技術兵種,比如火炮以及輜重兵,都需要時間,同時所有士兵還都得進行掃盲學習。
總之,李志高現在的主要精力都撲在軍隊建設上,主要的時間都花在去軍校授課上。
為了盡早讓部隊形成戰斗力,他的五百多名軍校學員也分成了兩撥,每波二百五十人左右,所有人一天當中只有一半的時間是在軍校上課,另外一半時間則要下部隊去親自訓練手下的兵,可能是上午去學習,下午就要下部隊訓練手下,或者上午訓練士兵,下午去上課這樣。
也就是說,這批軍校生從一開始,就不只是單純的學生那麼簡單,他們直接就被李志高任命為部隊的各級主官,整個一萬兩千人的主力師,外加一萬八千人的後備師,再加上黨衛營以及特種部隊等諸多部隊,基本就是靠這五百多學員來維持的,當然,這五百名學員,有三分之二是預備役黨員,剩下的三分之一則陸續成為正式黨員。
具體在部隊中,要做到在連隊一級,至少有一名預備役黨員的副連長,以及一名預備役黨員的指導員,而在一個連隊中,至少要有三名預備役黨員,建立一個最少三人的黨支部,這就是所謂的支部建在連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光榮黨牢牢把握住軍隊的控制權與指揮權,形成黨指揮槍的格局,並從此形成制度。
至于尹銳志,當初李志高原本是想讓她去女校當老師,但她卻不願意,反而選擇加入太平軍校學習,並且靠優異的學習成績,通過正大光明的考試,競爭上崗,成為了女兵中的一名營長,掌管著1200名預備役女兵。
為了能夠專心負責軍務,李志高專門把劉潤生招了回來,讓他全權負責太平府的民事方面。此時正好太平府正在搞自治,于是劉潤生就成了太平府咨議局的議長,可以直接調動太平府內的警察部隊,因此權威大漲。如今的劉潤生,至少在民政方面,已經是太平府實際上的二把手,權力只在李志高之下,卻比王知府還要高。
別說,李志高發現自從把民事方面交給劉潤生後,他一下子輕松了很多,以前還得兼顧民生方面,得縣城與軍營兩地奔波,浪費時間不說,還弄的他一個頭兩個大,現在他可以一直撲在軍營里,要麼去軍校教課,要麼去工業區指導工作,順便頻繁的來回倒騰物資,雖然依然忙碌,但卻比過去更順暢,至于太平學府方面,也一樣交給劉潤生負責,他只是提供教材、金錢以及藥物,不再去教課了。
而劉潤生當上議長之後做的卻比李志高還好,比如8月初的時候,太平府附近連降大雨,好幾個村子遭了水災,是劉潤生及時調撥物資,並暫停了馬鞍山港口的碼頭建設,讓那兩萬多工人集體幫忙賑災,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條,而所有的功勞卻都給了李志高,這一下子就體現出劉潤生的組織能力,讓李志高刮目相看。
總之,炎熱的夏天,就在紛紛擾擾與忙忙碌碌中度過了,等到了九月中旬,各地都要陸續展開秋收的時候,李志高期待已久的光復會首腦成員終于來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amp;amp;lt;/aamp;amp;gt;amp;amp;lt;aamp;amp;gt;amp;amp;lt;/aamp;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