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迎來了第六道霹靂,第六道霹靂名為「天罰」。修行之事,本來就是逆天而行,雖然通過了「逆流」的考驗,那只說明你有了與天道抗爭的實力和能力,但是對于這件事,天是不高興的,自然會有天罰降下,這自然也是天道有常的道理,否則眾生芸芸,憑什麼就你享有無盡的生命呢?
這道天罰霹靂是目前位置薩仁遇到的最厲害的一道霹靂了,因為薩仁的特殊經歷,她在世間所惹下的禍事並不多,牽掛也很少,所以在天劫中安然的度過了「罰罪」和「塵緣」,但是這天罰卻和應劫者本身的行止無關,你從天道中獲得了多少好處,自然會有多大天罰,修行到世間盡頭的地仙境界,大多是差不多的,所以這一道天罰的威力也差不多。
薩仁這次可沒有便宜可佔了,因為她是兔子成精,修行已經兩千年了,中間究竟佔了天道多少便宜,她自己恐怕也說不清楚,這次天罰要一次討回,薩仁自然會吃不消。一道霹靂打在薩仁身上,她的法力在迅速的消融著,就在這時,薩仁的頭頂突然浮現出了青羊的虛影,然後青羊和「天罰」同時消失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薩仁在繼承了青羊道統之後,可以說青羊就是薩仁,但是薩仁卻不是青羊,青羊只是薩仁見知的一部分,但是薩仁的見知青羊是沒有的,所以青羊也就成了薩仁的一部分。青羊的法力是自己修來的,已經度過了「天罰」的考驗,此時浮現出來,替薩仁償還了欠天道的所有,助薩仁度過了天罰。
這個法子只有薩仁這樣的情況才能用。假如易謙翔在此渡劫,薩仁或者青羊的法力是不能借給易謙翔的。因為薩仁和青羊已經一體,青羊留下的巨大的道統被薩仁吸收,但是余下的法力,也就是還在支撐這法陣的法力還在,雖然青羊已經隕落,但是畢竟是金仙的修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足夠替薩仁償還天道了。
青羊已經隨著天罰去了,法陣自然也就消解了,原來法陣所在的地方,只留下了一只彎彎曲曲的羊角,這就是青羊一身精華所在了。至于其他的血肉之類,都在天罰中消失了。法陣消散,易謙翔自然也就出來了,或者說,易謙翔並沒有出來,出來的是心派禪閣。當然,能看出來心派禪閣是心派禪閣的人並不多,因為幾乎就在心派禪閣現身的同時,就消失了,只留下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的易謙翔。
易謙翔剛才當然也受到了「天罰」的考驗,但是他修行日短,平時又不怎麼使用法術,所以虧欠天道並不多,但是就是這樣,也把一身法力賠的干干淨淨,一直累到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才算完。他的一身法力已經消磨干淨,自然無力支撐心派禪閣,禪閣就自動收回了。
其實這道「天罰」對于易謙翔來說,是最致命的。易家的前輩,代代天資絕佳,無一不是同代翹楚,但是卻沒有一個飛升成為天仙的,而且每一代都會在「天罰」中損命。易家自稱是伏羲後裔,天生靈脈為什麼總是渡不過天罰呢?各種原因,無人知曉,這也成了易家亙古的魔咒。易謙翔本來也躲不過的,但是就在他全身法力消融干淨的瞬間,艮鐘輕輕地震動了一下,「天罰」自己就消失了。
薩仁看法陣崩潰,易謙翔露出身形,心中十分焦急,因為她害怕易謙翔沒有法陣保護,受到天劫的傷害,但是易謙翔現在的狀態,踏出天劫一步,那就是在找死。最後,薩仁還是沒有將易謙翔送出天劫,但是心中卻有了一顧信念,就是一定要保護易謙翔,哪怕不能渡過天劫都在所不惜。不知道薩仁知道易謙翔其實已經在識海中歷經了她歷經的一切,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野豬精和老鼠精等人雖然已經退走,卻沒有退多遠,就在遠遠的看著,就在易謙翔出現在法陣中的時候,他們就覺得有好戲看了,因為易謙翔出現在了法陣之中,必然會受到天劫的照顧,這和薩仁度過幾道天劫是沒有關系的,哪怕現在薩仁已經渡到了第九道天劫「化形」,易謙翔也要從「賞善」重新渡一次。
但是易謙翔已經出現有一會兒了,天劫就是沒有落在易謙翔身上,反而第七道天劫已經找上了薩仁。第七道天劫名為「仙心」。這道天劫其實和「塵緣」「求索」差不多,「塵緣」「求索」問的是人間事、過去事,而「仙心」問的是天上事、未來事。簡單的說,就是問成仙所求,為什麼成仙?成仙之後需要什麼行止,等等。
這就是得到指引的好處了,如果能夠得到上界的指引,心中已經有信仰,有所求,自然就能夠度過了。薩仁也算是有了信仰,因為她融合了青羊的道統,可以說就是青羊的傳人,青羊的信仰也就是她的信仰,青羊的行止也就是她的行止。這道仙心自然不會這麼簡單,附帶靈魂拷問,還有一道攻擊,這到攻擊不是別的,真是霹靂本身。
一般人渡過了「天罰」之後,一身法力已經還給老天,自然沒有什麼手段來應對這道霹靂了,霹靂雖小,卻很容易干掉一個地仙級別的高手。如果是自己渡過了天罰,莫說是一道霹靂,就是一個孩童手持利刃也足已解決掉失去法力的地仙。可是青羊已經用自己殘余的法力替薩仁抵擋了天罰,所以薩仁也很容易的應付了「仙心」。
易謙翔躺在地上,似乎沒有受到天劫的影響,其實易謙翔的識海之中,「仙心」天劫也已經到了。易謙翔幾乎觀摩了薩仁接受青羊道統的全部過程,所以也具有一些青羊的見知,當然,這和他的理解領悟能力也有莫大的關系,但是這些見知易謙翔只能用來印證自己的修為,卻不能幫助自己度過眼前的劫難,因為青羊的所求不是他的所求,青羊的行止也不是他的行止,他沒有繼承青羊的道統,青羊也不是他。
「仙心」考驗降臨之時,易謙翔身下的降龍石自己震動起來,震劍「呼」地一聲飛出,將那道霹靂盡數引走了。易謙翔其實已經處于一種半昏迷的狀態了,他能清楚自己的處境,卻不能動哪怕一根指頭。雖然易謙翔躲過了霹靂,卻不能逃月兌「仙心」的拷問,不能經過「仙心」的拷問,易謙翔的神魂必然隕滅,那麼就算**得以保存,易謙翔也已經死了。
易謙翔面對拷問,其實也是一種自問,他成仙的所求是什麼?之前「塵緣」和「求索」的考驗中,因為易謙翔所求的並不是天仙成就,所以就那麼蒙混過關了,但是現在呢?易謙翔必須自己度過仙心的考驗,否則就只能被滅掉神魂。
就在易謙翔無比的糾結之中,八卦陰陽佩灑下了一道清涼,易謙翔的心中神奇的出現了一種明悟,或者也不能稱之為明悟,因為他出現之後,就像是早已刻印在易謙翔的靈魂中了。就在這道印記出現的時候,易謙翔也就渡過了「仙心」的考驗。這絲印記說了什麼呢?大體上是說,太昊伏羲始畫八卦,明悟天地自成修行,然而天道無言,伏羲此舉乃是大大的逆天,于是修行到了「天罰」之中,要補償天道,那麼應劫人萬難度過。
伏羲天縱英才,用大神通抵擋了「天罰」,才得以飛升,然而後輩弟子卻沒有伏羲的手段,具隕落在了「天罰」之下。當然,伏羲後輩不能度過「天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伏羲當年的大神通。伏羲當年用的大神通就是斬化身。斬化身乃是金仙神通,伏羲用的斬化身卻是和金仙的斬化身是不同的。
金仙的斬化身是說金仙心中有願念出現,或者是為了結塵緣,或者是有了新的求證,總是是金仙心念所化,重新歷經人生,金仙斬下的化身並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是金仙卻知道自己的化身的。如果金仙下凡,那麼就會與化身重合。伏羲的化身卻不同,伏羲斬下的化身只是為了渡過天罰,這個化身也可以看作是伏羲的一個替身,替伏羲擋下了天罰。
伏羲順利的飛升了,這個替身也重入了輪回。但是沒過多少年,這個替身的神魂覺醒了,他想起了作為伏羲替身的種種,于是自己改姓為易,創立了易家的功法,傳承至今。說到底,伏羲的替身,也可以說是伏羲的化身,也可以說是另外一個伏羲,伏羲就是真身下凡,也不會和這個覺醒的伏羲重合。但是這個化身又偏偏具有伏羲的一切見知神通。個中玄妙,不是靠言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當年伏羲化身修行發願就是修補天道,就是憑借修行,不傷萬物,只求為正牌伏羲修補天道。但是伏羲化身的後人就沒有這個願望了,求得也是飛升成仙。然而伏羲功法霸道異常,于天道的虧損太大,幾乎沒有一個人能撐過「天罰」。
至于這八卦陰陽佩,其實和易謙翔腳下的降龍石是一體的,或者說他們是完整的一塊八卦陰陽佩的兩面而已。當年伏羲就是斬下了其中的一面,施展神通化出真身抵擋了天罰,然後這一面隨著伏羲化身重入輪回,形成了易家的家傳之物八卦陰陽佩。另外半面就是伏羲成仙以後的事情了,因為龍王敖光得罪了伏羲,伏羲就用另外半面鎮壓了敖光,也就成了現在的降龍石。現在合二為一,才能有種種神妙,護住易謙翔。